【世说新语政事】画上的世说新语

2019-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世说新语>是南朝宋(420年~479年)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世说新语政事]画上的世说新语近日,在八号桥艺术空间举办的"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展出了沪上人物画名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小方以<世说新语>为主题创作的百余件作品,深入展现了魏晋高士名士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特质.[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420年~479年)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主要记述东汉末年至南朝宋时两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言谈风尚和琐闻轶事,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鲁迅先生称其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世说新语政事】画上的世说新语

近日,在八号桥艺术空间举办的“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展出了沪上人物画名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丁小方以《世说新语》为主题创作的百余件作品,深入展现了魏晋高士名士们的言行举止和精神特质。

【世说新语政事】画上的世说新语

丁小方擅长以写意手法塑造人物,笔墨古拙,妙趣横生,正如《世说新语》的文风,寥寥数语,而入木三分。从事中国画创作数十年,他勤奋积累,功底扎实,厚积薄发,自成风格。这一百多幅中国画新作,鲜活地表现出了《世说新语》中的高士名士的言行举止。这组创作,具有艺术探索的价值和审美开拓的空间。不但使丁小方自己的创作上了一个台阶,达到新的高度,也为中国画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融合,踏出少有前人行走的路径。

【世说新语政事】画上的世说新语

以古典文学名著为题材绘画,历来有之,《红楼梦》等四大名著,被画得最多,《聊斋志异》《史记》和唐宋诗词之类,也颇受画者青睐。不过,思想内容稍显博杂的经典,容易让画者却步。一部《世说新语》,名声如雷贯耳,能被众人随口闲聊的,往往限于竹林七贤的狂放不经。

更深邃的意思,则存于古典文学研究者的案头,被匆忙的世人忽略,大而化之。魏晋遗风,是经常被文人提起的词儿。听着耳熟,要说清楚,到底是什么,却并不轻松。从年份上说,那时期,离今天的人们也就是一千七八百年,感觉却相当飘忽,似乎比孔孟的年代还要陌生些。

魏晋及其后的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中比较特殊的一段时期。此前,有大一统的强盛的汉王朝,后面,则有达到当时世界最高发达水平的唐帝国。因此,魏晋南北朝的毛病益发醒目,以政治混乱、社会瓦解、百姓遭罪和战争连绵的黑暗,凸显于历史之中。

遭遇这样的年代,知识阶层的生存选择,处于比较尴尬的状况。汉王朝确立的儒学正统,逐渐被纷乱的现实抛弃;流星般闪亮又短命的政治势力,使饱学之士难以依傍而施展抱负。于是,崇尚出世的道家和法无定法的玄学,成为学人们护身法宝。

被后代津津乐道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们,正是这样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举止行为异于常人的高士名士,内心的失落彷徨与外表的放浪不羁,是他们的组合特征。魏晋后期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以天书般的狂草惊世骇俗,正是借笔墨来宣泄内心的纠结紊乱。

名士们多数以上述形态出场与下场,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宿命的安排。个别才高气傲者,不愿意过分委屈、妥协,以命相争,如孔融、嵇康等,则以悲剧而结束了人生的演出。身逢乱世而不甘堕落,生存窘迫而不愿随俗,坚守为人底线和精神追求,也许是他们相通的基本操守。

高士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大主题,丁小方的画作,大体把握了魏晋名士们的精神特质。几幅群贤图,较好地勾勒出他们的行为格局:高傲而清静,豁达而坚韧,狂放而儒雅;处于山野依然不离琴棋书画,浪迹天涯照样坐拥清风明月。丁小方的作品,使那个时代的高士走出云里雾里,变得可亲起来,看上去不再十分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