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和陈国富的故事】陈国富解读《风声》:台湾导演的国产谍战(图)

2019-1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长期隐于幕后的陈国富此番终于愿意站在台前,和我们一起慢慢"听风捕风".撰稿·王倩(记者)影评人老晃对<风声>的评价恰如其分,这部商业片"纯粹而且成熟".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谍战小说,有人说这是变种的"密室小说",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局年轻人喜欢玩的"杀人游戏".小说里的"杀人者"(即卧底间谍"老鬼")是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但不会有导演愿意按照原著纹丝不动地拍

长期隐于幕后的陈国富此番终于愿意站在台前,和我们一起慢慢“听风捕风”。

撰稿·王倩(记者)

影评人老晃对《风声》的评价恰如其分,这部商业片“纯粹而且成熟”。

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谍战小说,有人说这是变种的“密室小说”,整部电影其实就是一局年轻人喜欢玩的“杀人游戏”。小说里的“杀人者”(即卧底间谍“老鬼”)是李冰冰扮演的李宁玉,但不会有导演愿意按照原著纹丝不动地拍下来,谜底一旦路人皆知,这类电影的诱惑力就会降低很多。

【刘若英和陈国富的故事】陈国富解读《风声》:台湾导演的国产谍战(图)

这大半年来,华谊公司成功地将谜底保留到了公映的最后一刻,但还是有媒体善意或恶意地提前公布了谜底——“老鬼”是周迅扮演的顾晓梦,而且她的身边还多了个帮手“老枪”,张涵予扮演的吴志国。

打着中国首部谍战大片的旗号,但《风声》并非纯粹的间谍游戏,它更贴近悬疑片,一种好莱坞电影里常见的类型片。牺牲了的顾晓梦在结局时深情独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

【刘若英和陈国富的故事】陈国富解读《风声》:台湾导演的国产谍战(图)

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殒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有人说是刻意迎合,有人觉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出自周迅这样与正宗播音腔相去甚远的沙哑嗓子。

【刘若英和陈国富的故事】陈国富解读《风声》:台湾导演的国产谍战(图)

《风声》成就了“主旋律商业片”的新类型,一种有别于《建国大业》的新类型。一个正常有序的电影市场里,故事抓人、制作精良和表演到位的商业电影本就应该成为主体。

自从《集结号》意外地获得了市场的追捧和主流人群的好评后,华谊公司尝到了“主旋律商业片”的甜头,紧跟着《风声》之后亮相的还有冯小刚正在拍摄中的《唐山大地震》。“我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做一些新的电影类型。中国电影市场好了起来,但很多类型电影都没有被利用起来,比如谍战题材并不是新东西,只是在现在这个市场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

最初我们就想做三个题材,战争题材、地震题材和谍战题材,有了这个想法,就去寻找合适的故事”,老总王中磊说这完全是公司的主动选择。

电影《风声》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由陈国富和高群书共同导演。

陈国富,和杨德昌、侯孝贤同时代的台湾文艺片导演,拍过《双瞳》和《征婚启事》(冯小刚的《非诚勿扰》改编自该剧),在《天下无贼》时期代表哥伦比亚公司和冯小刚合作后,被冯拉到了华谊担任艺术总监,参与决策了此后华谊制作的所有电影。长期以来一直是大陆电影市场上重量级的幕后人物,《风声》是他以导演身份在大陆市场的正式亮相。

高群书则是在中国影视圈慢慢“磨”上来的草根导演,他以警匪连续剧成名,后来拍出了《东京大审判》和《千钧一发》这两部受到好评的中小成本电影。

如果你细细品尝《风声》,你可以在其中找到《征婚启事》和《千钧一发》的味道。在这个名利场里,这样的好事非常少见。他俩不是科恩兄弟,也不是杜琪锋和韦家辉这样的师徒兄弟,两人此前根本素不相识。高群书受邀加入《风声》团队时,剧组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陈国富和张家鲁(《梅兰芳》编剧)的剧本初稿也已经完成,“陈导有他的资源智慧和作为谋略家的能力,营造了很好的创作环境。

我们先一起统一了剧本,对电影的整体风格进行了讨论;具体工作上,我负责筹备、拍摄和对演员的训练等,陈导负责剪辑和音乐等。”相互弥补,提醒,监督,刺激,高群书这样评价双方的合作。

长期隐于幕后的陈国富此番终于愿意站在台前,和我们一起慢慢“听风捕风”。他镇定,有修养,老式的黑框眼镜,老式的分头,总是很安静。旁边的高群书一边高声谈笑,一边吞吐烟雾,散发着强烈的江湖草根气息,甚至带着点与他文艺青年身份格格不入的匪气。对比如此鲜明,而碰撞出的火花,也让合作韵味十足。

精神与游戏

《新民周刊》:年龄大点的内地观众会好奇,港台导演能理解我们这片土壤对于谍战片的传统吗?

陈国富:不太理解。我曾经想过做做功课,看一些你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反特电影,但总是阴差阳错,稀里糊涂的,没看成。小时候在台湾,我们也有这种谍战片,当然立场和这边是相反的,其实大家用的手法都差不多,对方被描写成邪恶的一方。谍战片的精神和形式其实是一样的,包括我们看到的国外谍战电影,就像警匪片,警察抓贼,双方斗智斗勇,只是谍战片多了一个元素,就是民族大义和历史元素。

《新民周刊》:麦家的小说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呢?

陈国富:你想把一部小说拍成电影,肯定是它有一个“核”在吸引你。五个人被介绍出来时极其形象化,看到他们的名字,你就会产生很多的想象。金生火,白白胖胖的;李宁玉,娴熟和聪明的;顾晓梦,泼辣、娇贵和任性的;吴志国,阳刚和血脉贲张的;王田香,反派。这种从取名到性格上的设置,形成了传统上“生旦净末丑”的光谱。

小说吸引我的还有一场戏,就是李宁玉和顾晓梦最后摊牌时的那场。小说里的琢磨特别少,就用了几行字,反正一段话就带过了。顾晓梦发现李宁玉一直在骗她时,她是决定要原谅她,帮她完成任务,还是觉得这个人太可怕了,我和你这么好,你怎么能骗我到这种程度?这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们常常把正义、真理和与邪恶斗争,当作太伟大的东西,我们忘记了把这些放在具体的个人身上时是什么感觉,你能承受这种痛苦吗?你敢于牺牲吗?你能承受这种欺骗吗?我自己有这个疑问,当时就觉得电影要以这个作为支撑点。

《新民周刊》:顾晓梦最后的独白,会不会显得过于刻意了?

陈国富:这段话有两个作用:对被她利用和牺牲的人道歉。当时那么紧迫,她没有时间细想,死了两个人,把吴志国整成这样,还要让李宁玉送最好的朋友上断头台……一般人做得出这种事情吗?因为剧情的需要,“逼着”顾晓梦去做这些事情,但她不可能做得一点歉意都没有。

而且,观众看类型片时,往往看到了紧张、刺激、悬念和感官的刺激,但他们可能忘了去想,为什么千千万万的人投入这场战争并且牺牲了。我想把这些东西找回来,那些话很“高大”吗?当时那些烈士到底怎么想的,那是一个派对?从军很威风?将来可以成为英雄?不可能的。那是一种可怕的状况,我们深入过这段历史,当时发生过比电影里可怕几千倍的事情,我认为这个精神要说出来,不然就变成了一种游戏。

直觉与尝试

《新民周刊》:一般的双导演往往是非常熟悉的拍档,你和高群书之前并不认识,你为什么选择和他一起执导呢?

陈国富:写剧本的时候想的就是自己导演,一直到前期筹备时,高群书来华谊谈另外一部电影《四大名捕》的合作,我因此去看了他之前的《千钧一发》。有点意外,那片子有一些缺点,但其简练、精确、活力十足的电影语言是我在大陆少见的,他对人物的细心体贴也令我惊艳。

我知道这样的导演跟我可以有共通性,我相信他懂得如何去诠释和消化我的剧本,加上我铺下的安全网,也许会有火花出现。有这个直觉,我就问他了。后来我开玩笑说过,如果我先看了《东京大审判》,我就不找他了,完蛋了,故事都说不完整。现在大家肯定这部电影,那就是我们俩的火花真的出现了。

《新民周刊》:你一直凭直觉来作判断的吗?听说最初也是因为你一句话,“我觉得这个项目行”,华谊才敢于投这么大的资金来拍《风声》。

陈国富:因为老板们都还是比较支持我的,过去我就是给点子。比如冯小刚想出了一个题材,我就投一票。不是说我做主,但他们在摆荡的时候,我的那一票就比较关键。我有经验,但我很相信直觉,不太懂得财务计算这些东西,所以有时候自己也蛮忐忑的。但是因为他们很相信你,你会对这种信任特别的感念,要尽其所有去回报。

《新民周刊》:《建国大业》用了一大群的明星,很巧,《风声》也是群戏,七个主要人物的戏份和表演空间都非常平均。

陈国富:原来想得很宽,考虑过华语市场所有A级演员,有些甚至谈过剧本和角色,然后在选角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门槛,比如说你要猜“老鬼”是谁,如果你找了张曼玉,其他人都是搭配性演员。你觉得观众还要猜吗?这个故事在角色分摊均匀、个个强势的情况下,魅力才能发挥到极限。

从好玩的角度去想,怎么样让这些演员之间平均,可能是她可能是他,彼此之间才有张力。当然观众是很精明的,比如英达可能很早就排除了,所以为什么我们给英达加了一把枪,就是希望让观众对这些东西有期待。就是这么一步步往下走,什么演员能在这个戏里配合得最好,慢慢就形成了五个华谊的演员,和英达、王志文两个非华谊的演员。

没想到的与看不懂的

《新民周刊》:现在市场上都看着《风声》能不能冲过2亿票房,但你当初的目标好像没有这么大。

陈国富:当时我们开拍时,我觉得这个戏过亿,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对于我,内地观众不是那么熟悉。然后这群演员,你说他们是明星吧,但是没有人单独证明过自己的票房实力,《画皮》里还有甄子丹啊。这次如果成功了,那是有指标意义的,所以我跟中磊为什么压力比较大,我自己还冲到幕前来。

有一次我们两个互相发短信打气,我们必须回到当时做《集结号》的那种心情,当时就靠一个冯小刚,没有一个知名的演员,我们还要弄一个完全新的类型,之前都是飞来飞去的古装武侠。《风声》现在又往前走了一步,这是第一次全内地演员的大片,而且是没有冯小刚的,所以当时给自己的设定是比较低的。

《新民周刊》:你们自己犹豫过、担心过吗?

陈国富:我和中磊有好几次都很痛苦,我们觉得这项目行,但很多人觉得不行。他们都觉得,谍战题材,电视拍过太多了;大片一定要有港台巨星,你的明星在哪儿?你也没有场面,人家都是几千万美元地砸,看得见千军万马和烟火爆炸,你片花里有这些吗?你就靠一帮演员在互相说话和折磨。这样说的人多了,你心里也会打鼓,是不是真的不行啊。

《新民周刊》:据说当初连你都没有想过《非诚勿扰》会获得这么高的票房,现在你觉得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陈国富:是没想到,不可思议的。其实前几天还有朋友跟我说,他觉得这部戏没有冯小刚以前的片子有诚意。我说,啊,真的吗?他把剧本写出来之后,我吃了一惊。我比较了解他的生活,作为一个中年男人,他放进了好多的心声,他这样坦诚地把自己掏出来,放在一个嬉笑怒骂的电影里,极其诚恳。

只是说他包装伪装得太好了。那这说明了什么呢?你说自己心底的话,就是小众,就是文艺?不一定的。如果你有那个技术手段,能够把你的话说得精彩和有共鸣,恰恰是观众最喜闻乐见的。

《新民周刊》:你没有想到《非诚勿扰》会这么成功,你也没有想到市场对《风声》的信心比你自己更强。内地电影市场日渐蓬勃,但也经常让人看不懂,你认为呢?

陈国富:现在呈现一种“万事皆可能”的状况。市场越来越好,而且我们看不到那个尽头,有了足够的商业利益,就会有很多人投身其中,寻找各种获利的可能性。但对我来说,拍电影不是纯商业行为,我不是生意人,我可能只是一个电影爱好者,现在国内有这么多观众等着看好看的电影,那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战场。

《新民周刊》:有你看不明白或者想不通的地方吗?

陈国富:中国日后会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拍电影和看电影的地方,但是我们能走到怎样一个成熟的地步,我预测不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整个的产业状况不是那么的正常,我是指不工业化,就好像生产一辆汽车,怎么让它安全美观精准而又价格适中。

中国电影还在摸索,大家都在打混战,试试看这个,试试看那个。一部品质不好的电影大卖了,发了财,这会让制作电影的人很混乱,哦,原来那样的忽悠也行?这样就会有人一窝蜂地制作一些观众边看边骂的电影,市场上的恶性循坏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他们造成的(坏的)影响力可能还会超过我们这些真正想拍好电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