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死因 抗联英豪“李兆麟”死因

2018-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6年3月10日上午,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现兆麟街96号)二楼一个门前堆满砖头.门上着锁的屋里床下,发现了一具用大衣盖着的男性尸体.经过辨认,这具尸体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中共东北地区常委的李兆麟将军.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笺.1910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一),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投笔从戎,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1932年5月入团,同年秋入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

1946年3月10日上午,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现兆麟街96号)二楼一个门前堆满砖头、门上着锁的屋里床下,发现了一具用大衣盖着的男性尸体。经过辨认,这具尸体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中共东北地区常委的李兆麟将军。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曾用名李烈生、孙正宗、张玉华、张寿笺。1910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一),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投笔从戎,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2年5月入团,同年秋入党,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负责人、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代理政治部主任、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担任滨江省副省长、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李兆麟被杀的消息传出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于3月16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一消息,并配发抗议评论。原东北抗联将领周保中、冯仲云等为失去亲密战友而失声痛哭,联名通电,要求"缉惩凶犯,追究主谋……"广大人民群众也通过游行、发表演说等各种方式表示要缉拿真凶。

中共中央和苏军司令部一方面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交涉,要求尽快捉拿凶手,一方面派出专人调查此案。中共哈尔滨市委发动我党在哈市的一切力量,并从宾县调来一支侦察队,由社会部领导展开秘密调查。

从当时现场情况来看,李兆麟身着七刀八孔的尸体卧于血泊之中,惨不忍睹。现场勘察中拾到的一本黑皮小记事本记载着以下内容:"(一)张组长(指军统局滨江组组长张勃生)24日赴长春……(二)林副组长(即林再春)训话,与林赵某某(三)1月13日全体开会,余局长监誓,黄督察长训话……(四)去局长公馆……(五)……局长汇报……(六)介绍高野九三……(七)辽阳街21号余黄电话3719,余公馆3826……"(据《东北日报》1946年8月13日)根据掌握军统滨江组的情况,从内容断定,记事本是滨江组特务的。

在室内的煤堆中,还发现刺杀用的猎刀和留有氰化物的茶杯碎片。初步判断,李兆麟将军的死与国民党军统滨江组特务有关。但不久,却流传出"李将军的死是因为共产党内部倾轧而成"的说法。对于这种谣言,我党积极工作,摆出事实,讲明道理,彻底否定了这一说法。

事件发生后,根据水道街9号住户王兰证实,有一个二毛子(即中俄混血)女人领李兆麟上楼。因此,又传出了所谓"桃色事件"的说法。不久,国民党警察局将一名叫顾荣均的中俄混血妇女逮捕,交苏军司令部。但经苏军审查后,发现此人根本与李兆麟一案无关,予以释放。

3月18日下午3时许,国民党警察局侦缉队于道外十六道街新发包铺缉捕高长江匪团时,将一名叫孟庆云的土匪捕获。审讯过程中,这位叫孟庆云的土匪声称:"我没有强抢行为,但是哈市最大的案子,杀死李兆麟将军的就是我。"经苏军司令部审讯,此人确与李兆麟血案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