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在天怎么称呼 仪征龙河 何时飞龙在天

2019-01-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人崇拜龙.以龙为图腾.将自己喻为龙的传人,民间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千百年来深刻地印记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华人的心底,并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仪征东部有条源于蜀岗江淮分水岭.蜿蜒数十公里的一条河流,由北向南一直注入仪扬河(古运河),这条河历史上有着不少与龙有关的传说与名字:怀子河.带子沟.太子港等,如今人们称其为龙河.飞龙在天怎么称呼 仪征龙河 何时飞龙在天不知何年何时,龙河之畔渐渐形成一座集镇,清朝时称为龙河集.龙河位于龙河街镇东侧龙河桥(凌三公路),桥上停放的是笔者

中国人崇拜龙、以龙为图腾、将自己喻为龙的传人,民间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千百年来深刻地印记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及华人的心底,并以“龙”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仪征东部有条源于蜀岗江淮分水岭、蜿蜒数十公里的一条河流,由北向南一直注入仪扬河(古运河),这条河历史上有着不少与龙有关的传说与名字:怀子河、带子沟、太子港等,如今人们称其为龙河。

飞龙在天怎么称呼 仪征龙河 何时飞龙在天

不知何年何时,龙河之畔渐渐形成一座集镇,清朝时称为龙河集。

龙河位于龙河街镇东侧

龙河桥(凌三公路),桥上停放的是笔者的专驾

龙河街道(东西向段)

有关仪征龙河的传说,笔者认为并归纳为“恶龙”、“龙蛋”和“元龙”三种,具体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网上找找。

飞龙在天怎么称呼 仪征龙河 何时飞龙在天

史载,汉代末年,陈登(字元龙)任广陵郡太守。陈登注重农耕、兴修水利,在其主持下,选择仪征白羊山以南低洼处建坝筑塘、开河引水、兴建大型水利设施,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水塘和水道称为陈公塘和元龙河。

飞龙在天怎么称呼 仪征龙河 何时飞龙在天

陈公塘周边长九十多里,可灌田千余顷,是扬州、仪征后山区最大的水塘,它与元龙河一起发挥着防洪、蓄水、灌溉、济水、航运等综合作用。陈公塘是扬州五塘中最大的塘,在中国水利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的。如今,陈公塘已湮灭、消失,而元龙河千百年来一直流淌至今。无论历史上民间是如何称呼这条河的,如元龙河简称龙河,或与各种龙的传说相呼应称龙河,还是河流弯曲如龙称龙河等等,正式标注为龙河还是上世纪九十年的事。

龙河街道(南北向段)

龙河街镇(集镇)可以想见必是随龙河而逐步发展而来,地名也是以河为名的。据有关文章,1932年龙河始置镇(行政建制);建国初期可能建乡;1958年,龙河乡改龙河公社(不确定);1983年,公社改乡;2000年撤乡并入新城镇。笔者这里要再次声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点资料太难,出来的都是无用的东东,浪费时间和精力。

龙河街镇位于仪征东北方向、龙河(流)之西,X202县道(大新线或仪圩曹线)南北穿镇而过。笔者2017年5月,骑行龙河时正遇修路,路难行,街道也不成样子。凌三公路(乡村道路)凌桥段跨越龙河,东西交汇于X202县道。虽然紧邻G40国道,可惜没有入口,只能望路兴叹。陆路交通一般。仪征境内水运早已停息,龙河也是一般无二。

X202县道(大新路)与凌三公路形成T字形,从桥西至X202县道东西段,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街道,目前主街应是南北道路两侧,并重点向南发展。龙河街道比较普通,不算繁华也不太简陋。龙河中心卫生院还不错,居然还是全民编,可能与当年的“神医”张胖子(张劲松)有关。

龙河老街唯一的马头墙

龙河老街南北走向,在X202县道东侧不远并与之平行。当年龙河集市也曾兴旺,尤以木材、陶瓷器、粮食、苗猪为大宗交易,据说还是仪征全县六大集镇之一呢,水路交通可能是最大优势了。如今老街很难找到早年集市的样子或痕迹,也没有店铺及一丝商业气息,一个非常普通的街巷。

目前,老街分成两段,南段为老街巷,北段称育才巷,笔者在老街走了个全程。老街巷里有堵马头墙(防火墙),由于看不到全貌,严重怀疑只剩半堵了,这是笔者看到唯一有点年头的历史建筑。马头墙比较破败,屋顶的瓦换成了大瓦,好在保留了马头墙还算不错。这栋建筑的窗檐也很有特色。这栋建筑与马头墙的存在,使得老街厚重了一些,可惜的是笔者没能打听到,这栋建筑以前是干什么的。

当年的供销社

当年公社孵蛋的坑房

老街巷里的旧房子

老街巷南端巷口

有马头墙的房子隔壁是一栋十几开间的平房,房子很陈旧了,看上去可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一溜十几间的平房在那个年代算是大手笔了,听当地人说是原供销社的。孵小鸡的炕房保持完好,估计建设时间要比供销社的房子晚,质量也好吧。老街巷里还有一些老房子,有的都坍塌了。

老街巷的南头直抵河边,这里可能是老龙河,从卫星图上看,这条河流或直或弯曲环绕在龙河街镇的南、西和北三面,并与龙河连通。巷口的河边有个水埠似的台阶可以用来洗东西或取水,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可以想象这里会是非常的热闹和繁忙。笔者来时,河边还有人正在洗东西,还有一位在钓鱼,非常生活化的农村场景。河边还停留着2艘旧船,不知是否还能使用。

令人诧异的是巷口竟有一处茅房,散发着异味,几片石棉瓦围着,一个蹲位,破烂的彩条布当门帘,这是一座公共厕所?这是笔者在仪征所走过的乡镇老街里非常少见的一处茅房,还是如此的原始。龙河是没钱还是没地来盖一座象样点的公厕?

育才巷南巷口

原龙河中心小学

现龙河中心小学

龙河老街北段是育才巷,从南边巷口往北百十米就是原龙河中心小学。龙河小学创办于1915年,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龙河人,望子成龙、望子成才,是中国每个家长的期望和梦想,育才巷的名字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其意义不言而喻。其实中国很多地方都会把有学校的地方(街道、路、巷等)命名为“育才”。

百多年前的龙河小学是所现代学校,起初只有初小,1921年建高小,学制6年,成为仪征当时仅有的三所完小之一。从此可见龙河注重教育是有历史传统的,同时反映出龙河当年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

2014年,在街镇南边丁冲安置区南侧,大新路以西,龙岔路以北异地新建龙河中心小学。新的小学真的很漂亮,可惜周末大门紧闭也没看见门卫,笔者无法进入校园一睹丰采。

龙河中心幼儿园

原龙河中学现龙河街道社区居委会

原龙河中学校舍和旗杆

龙河教师公寓

沿着原龙河中心小学北面的小弄堂向东走去,不远处是龙河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北面是原龙河中学,南面是教师公寓。

看到独立小院门楼上的“教师公寓”四字,还真的让笔者有些小激动,虽然各乡镇学校或多或少都建有教师宿舍,但能挂出“教师公寓”牌子的似乎只有龙河。一栋3层小楼组成的单元和户数不会太多,也无法安置所有的老师,但笔者从这四个字中感受到的却是龙河人的不一样的尊师重教。

撤乡并镇及撤点并校后,龙河中学并入新城中学,原校园门口挂上了新城镇龙河街道社区居委会的标牌。2栋主教学楼基本闲置,教室门板上还贴着考场的标识和一些校友的留言,有点让人感慨。校运动场种上了麦子和油菜,有些老教室成了养鸡场所。这座校园没能很好的利用起来是个很大的浪费,笔者觉得完全可以改造成养老院。街镇生活资源齐全、卫生院也离的不远,综合利用起来非常可行。

通过笔者观察,龙河工业企业不多、实力不强。街镇东北部和主街道路旁有几家工厂,估计都是私企了,规模都不大。据相关资料,原龙河乡上世纪工业产值就不太高,如今似乎也没什么大的发展,这也许就是阻碍龙河发展的症疾所在。

笔者在原江苏省仪征市精密铸造厂厂区里想拍些老厂房、旧设施的图片,遭到老板娘的阻止,可能她担心笔者偷取她家的Know How。解释一番无果还要笔者删除图片,删图是不可能,但笔者还是老实的被老板娘押解“出境”。在笔者走访仪征乡镇的过程中,这种遭遇虽有但很少,想来也蛮好玩的。

跟隔壁老王聊聊,得知原江苏省仪征市精密铸造厂早先还是很不错的,其后的发展与社会上公家资产变成私家的戏码如出一辙。唉,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笔者能够说的清楚、更不会说了算的。

另外,龙河街镇房地产开发要比其它乡镇差太多,除丁冲安置小区是以联排别墅规划建造了成片住宅外,未见成片的居住小区,从卫星地图上也可以证实。

工业、房地产都跟不上,龙河靠什么来发展呢?龙河曾经有过辉煌,可改革开放几十年却落伍了,值得反思。从上面老板娘待人接物就可以看出一、二。

不知不觉在龙河转了几个小时,等想起吃午饭时却错过了时间,看到一家叫金龙旅馆的进去试试运气。老板娘说可以用她自己采、腌的野芥菜下碗鸡蛋面,收15元。笔者感觉有点贵,顺口问了句:有肉吗?结果就成了3个荷包蛋的一碗面。

老板人很客气,吃面时与其随便聊了聊,却意外得知《龙河地域文化 小“龙人”成长课程》的校本教材,他还专门去翻了出来给笔者一阅。

这是由龙河中心小学自编自印给学生用的特殊教材,龙河中心小学是江苏省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学校立足本地龙河的历史、文化、传说等地域文化进行特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造新一代的“小龙人”。这有点潜龙在渊、潜龙勿用的意思,令笔者拍案叫好。

龙河已流淌了1800多年,相信它还将继续流淌下去。老话怎么说的,潜龙在渊,腾必九天。龙河,好运,早日龙飞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