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2019-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明粉,没有看过大量的相关影视作品,不曾了解过明史专家的学术著作,更遑说查阅相当的史书典籍.虽然与人交流说最爱的朝代是明朝,但当真深究下去,只怕还有些底气不足的心虚.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关于明朝,它的确值得我们众多人骄傲.四大名著出其三,昆曲绘画成就显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无论是朱棣五征大漠的铁血豪气还是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亦或是君臣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慷慨豪迈,都是明粉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明粉,没有看过大量的相关影视作品,不曾了解过明史专家的学术著作,更遑说查阅相当的史书典籍。虽然与人交流说最爱的朝代是明朝,但当真深究下去,只怕还有些底气不足的心虚。

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关于明朝,它的确值得我们众多人骄傲。四大名著出其三,昆曲绘画成就显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无论是朱棣五征大漠的铁血豪气还是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亦或是君臣死社稷,天子守国门的慷慨豪迈,都是明粉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于我而言,王阳明徐文长唐伯虎等文人墨客是我永远崇拜的人物,徐达傅有德袁崇焕激起我胸中的一腔热血,于谦杨涟海青天更是让我明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含义。他们所有的人生际遇,荣光苦楚都随着史官的纸笔呈现在我面前,激起我这颗年少的心陡然间壮志凌云,恨不得立马穿越过去,瞻仰那神圣的一刻。

当年明月最新作品 谈谈当年明月与他的《明朝那些事儿》

然而所谓的历史真相却像是幼时摘不到的果子,伸出左手踮着脚尖,距离果子越来越近,却永远都够不着。过去的事情仅凭史官的工作与流传的野史难以呈现真相,冷冰冰的笔触与晦涩难懂的文言更是成为检验是否耐住寂寞的考验。

史料的繁杂、事件的众说纷纭与文字的冷漠是阻挡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所以我说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明粉,因为我突破不了这三关。但内心对明朝的向往却熄灭不了,因此我选择读通俗读物。所幸《明朝那些事儿》正是一部较为公正的历史读物,为绝大多数向我这样的门外汉作出一个基本的普及。

尽管它也存在着不符合史实之处,例如汤和让朱元璋参加义军、方孝孺诛十族一案、西游记是禁书,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几个细微的错误不能成为否定其价值的理由,更何况这本就是通俗读物。通俗读物的创作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例如为了吸引更多的流量故意压低笔力、采用民间耳熟能详的传闻。

当年明月最初在天涯论坛上连载时博得一片掌声,他本可以更为取巧的描写建文帝的下落、张居正与太后等历史悬案,从而博取更多人的关注,最终名利双收。可是他没有,他不止一次在书中说过他不知道,笔尖透露出的是对历史的真诚与对未知的敬畏。可见,他所犯的一点错误很可能只是因为状态不佳或者史料不足的原因。

我曾不止一次捧着这套全七册共百万来字的书籍在床角阅读,当我的思绪跟随着当年明月的文字沉浮时,我也不止一次地在表现出对他的钦佩。有时我也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如此沉迷于这套历史类书籍?

记得我读《史记》时,没到半个钟头就昏昏欲睡,看到那密密麻麻的文言头都是大的,偶尔还要搜索相关字词的含义。后来听了老师的建议,便尝试着跳读,只看《项羽本纪》。当看到项羽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时,心中竟生出英雄末路的悲怆感。

行文晦涩难懂是我看不进去《史记》的原因,而令我生出悲怆感则是太史公笔间蕴含的情感。《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吸引我这等门外汉的原因便是如此,文笔上乘,语言幽默,人文情怀时时闪现,触发着人们情感的共鸣。

在全书的引子中,当年明月这么写到: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当年明月做到了,他写出来的历史的确是好看的历史。从开篇朱元璋的个人简介到最后崇祯的上吊自杀,当年明月放弃了传统史书笔法,改为小说中常用的写作方式。气氛渲染、人物刻画、悬疑推测等等,巧妙地将历史叙述成可令人生出喜怒哀乐等多种情绪的地步。

这样的写作方式毫无疑问是异常创新的,它改变了长久以来沉闷、准确、晦涩的写史方式,拉近了普通人与史书的距离,甚至可以说得上是给了全民一个基本的明史普及。至今记得读初中时,爱看的一个播动画片的电视台经常放《明朝那些事儿》改编的评书,就连我那从不看史书的父亲都被耳熏目染,和邻居坐在一起扯淡时常常谈论朱元璋,以显示自己多才。

如此猛烈的反响让诸多历史爱好者看到了一片光明。于是没过多久,市面上出现了一大批跟风之作,《如果这是宋史》、《历史这玩意》、《元朝这些事》等等作品层出不穷,似乎每本书都充满了幽默,都那么好看,实则质量良莠不齐。我曾翻看过《如果这是宋史》,作者把历史当做玩似的,以为翻译了《宋史》就差不多了,并且翻译得并不好,出现了很多常识性错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明朝那些事儿》中则是几乎每个事件都有具体的史料支撑,并且夹杂了个人的思考。在引子中,当年明月曾提到:要说明的是,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

多年的史书阅读与思考,加上整整六个月的构思,而后在一个灵感不得不宣泄的情况下成就此书。正如他在一个访谈中谈到,我一直觉得有个使命在驱动自己,这个使命即是传播明史,改变大家对明史的误读。

使命完成了,当年明月的心愿与任务已了,接下来就是重回现实,该干嘛就干嘛。可能他看惯了历史,对名利早已看透。原本功成名就的他,完全可以在书籍热销之际上各种电视节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拿下许多令人眼红的头衔。

可是他没有,正如他笔下诸多文人一般,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