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到周宣王 46从傀儡到独揽大权 周宣王比汉献帝强太多

2019-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宣王名字叫姬静,是周厉王的儿子,他所面对的局面其实是西周历代周王最差的,没有之一.周宣王继位的时候是很尴尬的,周厉王因为国人暴动被赶出了镐京,这个时候周宣王姬静藏在邵穆公的家中,邵穆公为了保护姬静,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姬静在国人暴动中被杀.所以邵穆公是姬静的救命恩人.周成王到周宣王 46从傀儡到独揽大权 周宣王比汉献帝强太多但是在接下来的14年中,邵穆公联合周定公,共伯和等人实行了共和执政,掌握了政权.姬静被排挤在外,等到周厉王死后,邵穆公等人才拥立了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而这个时候朝政继续由周

周宣王名字叫姬静,是周厉王的儿子,他所面对的局面其实是西周历代周王最差的,没有之一。

周宣王继位的时候是很尴尬的,周厉王因为国人暴动被赶出了镐京,这个时候周宣王姬静藏在邵穆公的家中,邵穆公为了保护姬静,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姬静在国人暴动中被杀。所以邵穆公是姬静的救命恩人。

周成王到周宣王 46从傀儡到独揽大权 周宣王比汉献帝强太多

但是在接下来的14年中,邵穆公联合周定公,共伯和等人实行了共和执政,掌握了政权。姬静被排挤在外,等到周厉王死后,邵穆公等人才拥立了姬静继位,是为周宣王,而这个时候朝政继续由周定公和邵穆公把持,周宣王在执政初期就是一个傀儡。

周成王到周宣王 46从傀儡到独揽大权 周宣王比汉献帝强太多

其实关于周宣王的前期评价就很有意思,我们看看把他类比的几个人,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这些都是周初的前四王。那么他们在位的执政特点是什么呢?就两个字“无为”。

没错!文王,武王的时候虽然是西部诸侯之长,但是他们对地方诸侯没有周朝建立后的行政权,只有调解权,对诸侯居中调停可以,不能强制干预,这也留下文王画地为牢的典故,就是周王不会强制刑罚。而在成康时期最有名的也是40年不用刑罚。

周成王到周宣王 46从傀儡到独揽大权 周宣王比汉献帝强太多

关于刑罚的问题,其实在周穆王时期颁布了《吕刑》,就是为了规范贵族的行为,而现在由于共和执政则确立刑不上大夫的规则。贵族也就是奴隶主不被刑罚所限制。而在当时很可能就是刑事豁免权,简单说刑事犯罪不用承担责任。

在周初,周人对诸侯的态度是宽以待人,以仁义收买人心,并不是没有能力对违法的贵族进行惩罚。但是到了周宣王就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周定公和邵穆公的主导下,周宣王初期还残留着共和行政的影子,贵族们享有权利,周宣王只能被迫做个无为而治的帝王。这样贵族们就成为得利者,所以他们才会宣扬宣王的盛世,这才是宣王中兴的真正含义。

为了夺回权利,周宣王在经过漫长的蛰伏后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干预鲁政,第二件事是派遣邵穆公出兵作战。核心思想就是对贵族分而治之,主要表现在对贵族代表-周定公和邵穆公的不同处理方式。

干涉鲁政明显就是针对周定公的。因为周定公的背后就是鲁国,他们都是周公旦的后代。周宣王的具体行为就是干预鲁国国君继位者的人选,坚持鲁国废长立幼。

这个行动在一方面打击了周定公势力,扫除周定公背后诸侯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宣誓周王权威,至于废长立幼破坏了宗法制的影响,其实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鲁国在国君问题上本来就有前科,早在周昭王时期鲁国就发生过弑君夺位的情况。而且在周宣王时,破坏宗法制其实已经发展成常态,很多人都在做。所以周宣王再破坏一下宗法制对大局的影响并不大。虽然周宣王所立的鲁国国君后来也被推翻,但是在当时,周宣王做的这件事是一举数得的。

第二件事,派遣邵穆公出兵。历代周王,从未听说要派遣召公出兵的,在周朝前期都是周王亲自领兵,后期多用虢国公出兵作战。就算初代召公也只是在周公旦出兵的时候坐镇后方。况且邵穆公此时年纪也很大了。于情于理都轮不到召公领兵征战,而周宣王命邵穆公出兵的考虑,第一点是因为邵穆公威望很高,第二点也是把他调离中枢,这样方便周宣王揽权。第二点可能更重要。

就这样通过对贵族势力的分化和区别打击,连消带打之下,周宣王终于在朝中拥有了话语权。最后夺回了周王的权威,朝中大臣被分化成以周定公为代表的对抗派和以邵穆公为代表的妥协派,最后都被周宣王搞定了。一时间周朝好像又回到天下共主的状态。

其实我们看到周宣王夺回权利的过程是很精彩的。通过和平手段从完全的傀儡到最后独揽大权,同时还成就了宣王中兴,算是难得的英明君主。而同样作为傀儡的汉献帝则最终被夺位。这么看周宣王要比汉献帝强很多,但是周宣王在晚年却被抨击独断专行、不进忠言和滥杀大臣!他真的像唐玄宗一样晚年腐化了吗?其实这里还有很大的内幕!

这是《历史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第46篇连载文章,看:周宣王为何晚节不保,堪比周朝的唐玄宗?,敬请关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