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昨天的中国 袁伟时评述《昨天的中国》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中国近代史专家.史学家袁伟时近日推出 <昨天的中国>,既是过去几年成果的小部分,也是他近年来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为"辛亥革命"百年来的中国作总结,按照袁伟时的解释是"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切地了解昨天的中国,从而更清楚明天将要走的路".    <昨天的中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 "近代中国的轨迹",包括<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民初宪政失败与启蒙><圆明园:苦难来自落后和封闭><

    中国近代史专家、史学家袁伟时近日推出 《昨天的中国》,既是过去几年成果的小部分,也是他近年来的一部重要作品。本书为“辛亥革命”百年来的中国作总结,按照袁伟时的解释是“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切地了解昨天的中国,从而更清楚明天将要走的路”。

    《昨天的中国》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 “近代中国的轨迹”,包括《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民初宪政失败与启蒙》《圆明园:苦难来自落后和封闭》《中国近代史教学的几个问题》等篇章。

在作者看来,一向被斥为晚清“假立宪”的清末宪政,若用一个“假”字全盘否定清政府的立宪,未免过于简单。

他认为,事实上,清政府的确为立宪做了不少准备,相反,最后导致清王朝的速灭,也与这场宪政有关。     下篇为 “辛亥革命”,14篇文章都是围绕“辛亥革命”这一主题。

袁伟时对“辛亥革命”及革命后的一系列事件及人物有着独特思考。     在《昨天的中国》中,袁伟时的主要观点在 《大国盛衰的五大枢机》中得以体现。

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存在一些普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的自由度大小是国家盛衰的关键;二是经济和文化、学术的全球化顺之者昌,拒之者衰亡;三是正确认识各国传统与普世性的现代文明、文化多元与世界;四是正确处理夺取政权与制度和文化建设的关系;五是狭隘民族主义、极端思潮和片面的福利观念是国家发展的三大障碍。

    今年81岁的袁伟时向来 “思维活跃,一直很敢说”,新作《昨天的中国》大多也是他 “说”出来的——文章多以访谈为主。这样的形式,也可以减轻读者“读史”的枯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