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彼得和许冠杰矛盾】黎彼得:草根逆袭的填词翘楚

2019-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于1950年的黎彼得是家中独子,9岁时父亲去世,使得居住在木屋的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而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跟着母亲靠卖报纸维生,后来在油站.商行等地方工作过,最终以出租车司机转行为富商开车,成为私人司机.[黎彼得和许冠杰矛盾]黎彼得:草根逆袭的填词翘楚黎彼得的草根出生,让人难以想象如今的他会成为一位著名填词人."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和我的叔父是一位粤剧名伶有一定关系.我在幼时家境虽然贫寒,却在叔父的影响之下很喜欢粤曲,日后当司机的时候,更有机会兼职在<年青人周报>上写专栏."黎

生于1950年的黎彼得是家中独子,9岁时父亲去世,使得居住在木屋的一家人生活更加艰难,而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就跟着母亲靠卖报纸维生,后来在油站、商行等地方工作过,最终以出租车司机转行为富商开车,成为私人司机。

【黎彼得和许冠杰矛盾】黎彼得:草根逆袭的填词翘楚

黎彼得的草根出生,让人难以想象如今的他会成为一位著名填词人。“最重要的一点恐怕和我的叔父是一位粤剧名伶有一定关系。我在幼时家境虽然贫寒,却在叔父的影响之下很喜欢粤曲,日后当司机的时候,更有机会兼职在《年青人周报》上写专栏。”黎彼得说道。这期间他将一些经典歌曲自己重新填词发表在专栏上,引起了当时歌手的注意,使得他终于接触到了乐坛。

【黎彼得和许冠杰矛盾】黎彼得:草根逆袭的填词翘楚

常言道:“天才是99%的汗水,加上1%的运气。”但其实那一点点的运气也十分重要。黎彼得以音乐爱好者的身份写了无数的词之后,终于让他等来了1%的好运。黎彼得长期给老板开车,到了目的地之后,通常要在车位上等老板谈事完毕,有时候一等就是好几个钟头。在停车场,闲极无聊就会和旁人聊天,就这样,他结识了“温拿乐队”的陈友。陈友看过了黎彼得的填词作品,觉得他很有才华,就介绍给电视台,为电视节目联合填词。

随着电视节目在坊间的大热,黎彼得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比较正式的作品。而这时候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他,某日中午,他在朋友开的饭馆里吃午饭,朋友告诉他今天饭馆开了个“大客人”,一定要介绍他认识。这位客人,就是影响了黎彼得一生的著名歌手许冠杰。借着这顿饭,两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许冠杰当时筹备的专辑《半斤八两》便让黎彼得试着去填词,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

黎彼得回忆起自己和许冠杰的合作,仍然心存感激。因为当时许冠杰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天王巨星,而黎彼得只是一个不知名的私人司机。但许冠杰不但邀请他一起制作自己的专辑,甚至还会一起创作——两人会一起讨论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歌名,接着一起去写词,合作得非常亲密,根本分不出彼此,所以这时期不少歌词都写着由许冠杰和黎彼得一起创作。

黎彼得觉得,当时以许冠杰的身份和地位,完全可以不给自己署名,但许冠杰能做到这一点,他已经非常满足。

歌中故事

1976年的这张《半斤八两》专辑随着同名电影的大卖而走红,当中黎彼得充分展现了他的填词才华。一是《浪子心声》,一是《打雀英雄传》。《浪子心声》是标准的“说教”类歌曲,这首慢歌的歌词谆谆地教导年轻人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黎彼得在副歌部分用了《增广贤文》当中的金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在往后数十年内依旧风靡,甚至一度让人以为是黎彼得的原创。而这首歌是先有词后有曲,因为黎彼得的出色词作,许冠杰才根据词作来谱曲。

黎彼得的另一种风格,则是完全的市井之风——《打雀英雄传》。整首歌都是黎彼得的率性而为,歌曲的旋律用了当时正当红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连歌名也是同一款式,只不过射雕变成了“打雀”——打麻将。整首歌以搓搓麻将的声音配合“六婶、三太公,大众开台啦”开场,完整地记录了一场麻将的输赢过程。当中信手拈来的各种方言俚语与麻将的游戏过程,充满着市井的草根气息,而且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感。

谈到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时,黎彼得说道:“我很喜欢我为张国荣写的那首《Monica》。那个时候我刚刚失恋,可是监制黎小田却要求我写一首开心的快歌。我被逼独辟蹊径地写了一个‘对爱人追悔莫及’的男人呐喊‘谁能代替你地位’。

”在黎彼得的歌词当中,虽然男主角被心爱的女人狠心抛弃,但是男主角却没有丝毫的怨恨,不停地念叨着这位叫Monica的女孩是如何的好。黎彼得表示,“这首歌写的是我的失恋故事,本来失恋题材只存在于慢板情歌中,但是我填的词希望能带上我的风格,所以我将失恋的痛苦写入了看似轻快热闹的舞曲当中”。

戏里人生

幽默风趣的黎彼得除了为香港无线电视台(TVB)的《欢乐今宵》节目写稿,为电视剧写剧本,更被电影公司看中成为电影编剧,再到后来亲自出演影视剧。黎彼得坦言,“可能是因为我的外形有点‘猥琐’,所以很多剧集会让我来饰演一些坑蒙拐骗的市井之徒,虽都是些小人物,但也不乏乐趣”。

这位来自草根,妙趣横生的演员在台前幕后出演了包括《唐伯虎点秋香》那位“左青龙右白虎”的教书先生、《破坏之王》里在茶餐厅吃出蟑螂的食客等等喜剧角色,深受观众喜爱。

以“鬼马”为标签的黎彼得不仅活跃于电视圈,其演艺发展更是多元化,包括舞台剧、栋笃笑演出等。回忆起自己首演的栋笃笑演出《才神到》,黎彼得说道:“很多人说做栋笃笑很难,因为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保持演出的流畅性。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压力,因为我的幽默都是来自于生活上的经历,都是脱口而出、顺理成章的。”

台前与幕后的工作相比,黎彼得现在更享受舞台前与观众的互动,“以前在幕后,写稿、填词、做电台主持人,观众是否喜欢你,这种回应是无法直接获得的。可是来到台前,我表演得好,观众就会笑,两者间的互动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彼此接收到。就算是现在一把年纪了我也享受和年轻人一起工作在幕前,这样能让我觉得自己也是年轻的”。

填词,讲究的是遣词造句、语法灵活多变,既能用“文言体”,也能用“白话体”。黎彼得则在这两种风格中切换得游刃有余,口语化的歌词鬼马诙谐,正经派的歌词又变得优雅且极富哲理。而无论是鬼马还是优雅,只有从生活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词句才能深入人心、经久不衰。黎彼得作为粤语歌经典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所留下的诸多作品,亦可作为众多听众的怀念。

文/麦炜源

图/麦炜源、本编辑部资料室

排版/陈嘉宝

来自[大话周末]

感谢你的阅读

更多内容详见《文化周末》杂志第133期

取阅地点:

东莞市南城区体育路26号盈锋中心西区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