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扮演者】如何评价高育良扮演者张志坚的演技?

2019-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评价一个人的演技最朴素的话是"演活了",用行业内的话说叫"成功地塑造了人物".但是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对于演员要求是"这个人物本就存在那里,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说的简单一点,叫做"入戏了"."入戏了"还有个严重的后果是出不来,因为身份认同难以短时间内转化过来,会切切实实影响到演员的身体和心理.比如,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演员希斯·莱杰.[高育良扮演者]如何评价高育良扮演者张志坚的演技?尽管

评价一个人的演技最朴素的话是“演活了”,用行业内的话说叫“成功地塑造了人物”。

但是想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对于演员要求是“这个人物本就存在那里,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说的简单一点,叫做“入戏了”。“入戏了”还有个严重的后果是出不来,因为身份认同难以短时间内转化过来,会切切实实影响到演员的身体和心理。比如,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演员希斯·莱杰。

【高育良扮演者】如何评价高育良扮演者张志坚的演技?

尽管有报道说希斯·莱杰并不是因为小丑角色而产生抑郁,但或多或少,演员经历过角色的一生都会对角色产生感情。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演员演技的几种情况及要达到这种境界的条件,我们也便知道了张志坚老师属于哪一种。

此类演员主要特征是面瘫,只会背台词,用影视行话来说叫“插蜡烛”。插蜡烛是方言,意思是停着不动。你们可以想一下看到的国产片里,两人对话时,大量的插蜡烛,除了说话就不知道干嘛了。一般来说,我们看一个演员是否插蜡烛,主要看在他没台词时候的表现,比如说另外一个人在说今天遇到个什么奇葩的事情,另外一个人插蜡烛就是一直在听,不插蜡烛的情况是他有自己的前因后果,有自己正在做的事,哪怕是剪指甲。

我们现在再想一下,开会的时候,你都是一本正经的吗?是否也会换个舒服的姿势听,或者玩弄一下笔或者手机,甚至是累了会伸个懒腰。现在国产电视剧中,生活化的表演已经很少了,而在韩国,生活化的表演是第一步。

↓《欢乐颂》算好的了,但是蜡烛插得也是笔笔挺↓

导致插蜡烛的情况一是导演问题,导演实际上要根据情境给演员找些事情做,另一方面是编剧在写的时候只考虑故事情节而忽略人物的现状和内心状态。

精准反应是指演员能理解人物和对话的潜台词,给出自己准确的反应。任何一场戏都可以分解为进攻与防守。一般的句对话就是对话,好像传递出什么信息,但是演员必须要理解对话之下人物的状态和潜台词以及可能的反应。能做到这一点的就算是不错的演员了。实际上给出精准反应还只是技巧派的一个表现。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能get到演员的情绪表达,但是总会觉得欠缺点什么。

能做到这样的演员,尤其是新人演员都已经很少了。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是经过四年的专业演员培训,并且能读懂剧本、理解人物。

塑造人物是话剧演员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因为话剧舞台与影视剧还有区别。在话剧舞台上,只能呈现出最适合的、最好的表现,而影视剧中则可以N机重新来过。甚至对于演技差的人,还可以通过多机位来补足表演的不足。塑造人物可以说是方法派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信手拈来的技巧。不管是哭、笑、怒、闹,都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准确地展现,但是这还是塑造了一个看上去是那么回事的人。

想要塑造人物,实际上就是要经过各种话剧大戏的磨炼。影视剧演员条件好的令人发指,以至于不用做到多好便有丰厚的回报,但是话剧演员不同,他们一年至少三部大戏,并且要在舞台上不停地演出。每一次演出都是对人物一个全新的理解。

现在,欢迎我们的育良书记登场……当然,还有达康书记。“演活了”的标准就一个:没有演这么一回事。题主在问问题的时候首先提到的是育良书记,我想,这一点已经是很明显的证据了吗?我们提到《西游记》,第一反应是六小龄童吗?非也,是孙悟空。

关于张志坚做了多少年话剧,吃了多少苦,这里我无需赘述了,甚至是六小龄童为了演出孙悟空的眼神,所做的努力,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

关于演活了这一点,绝不仅仅是努力的结果,因为想做到这一点,对于演员来说,要完成的哲学上的顿悟。"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对于张志坚来说,育良书记本就存在在那里,不是剧本里写的,不是演出来的,是他本就存在那里。

上一段说的有点玄乎,但是能理解的自然能理解啦,我也不过多解释。我只想说,张志坚的表演绝对不是方法派的结果,你也可以注意到《人民的名义》中,他好像也插蜡烛,似乎对话的时候小动作也不多。那么我告诉你,这不是因为演员不知道,而正是因为演员太了解。用祁同伟评价张志坚的一句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