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耿其昌专辑 李维康、耿其昌追忆与张学良将军的八次见面

2019-07-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炎黄子孙心连心,两岸兄弟一家亲".前不久,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向大陆时,一路走 来,妙语连珠.甚为出彩的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西安话.南京话到上海话,每站必以当地方言作为开场白.到了北京这个对他并不熟悉的城市,他在机场讲话的尾声中忽然陡转庄重语锋,竟冷 不丁地蹦出了"京片儿".例如,在表示感谢中台办和各地领导干部时就用上了"您们'特上心'京剧名家耿其昌专辑 李维康.耿其昌追忆与张学良将军的八次见面地来帮助我们安排这些节目,使我们感到'忒开心'.&quo

“炎黄子孙心连心,两岸兄弟一家亲”。前不久,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向大陆时,一路走 来,妙语连珠。甚为出彩的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西安话、南京话到上海话,每站必以当地方言作为开场白。到了北京这个对他并不熟悉的城市,他在机场讲话的尾声中忽然陡转庄重语锋,竟冷 不丁地蹦出了“京片儿”。例如,在表示感谢中台办和各地领导干部时就用上了“您们‘特上心’

京剧名家耿其昌专辑 李维康、耿其昌追忆与张学良将军的八次见面

地来帮助我们安排这些节目,使我们感到‘忒开心’。”“您们的热情,我们‘打心窝’都能感受得出: 两岸人民大家都希望赶快能够彼此建立一个友谊互补互助互信的桥。”

据说宋楚瑜对于自己的这口“京片儿”还颇为得意,他在讲到为何会讲北京话时,便讲明了原委: “因为我在台湾的时候,看得最多的要数北京的戏剧,什么《大宅门》啦,《刘罗锅》啦,《风雨同仁堂》啦,还有刚刚看完的《天下第一楼》等等。”

京剧名家耿其昌专辑 李维康、耿其昌追忆与张学良将军的八次见面

无独有偶,最近,京剧大家李维康和耿其昌夫妇在西直门一家上海餐馆邀请我和我的堂弟孙立 玉吃饭,席间谈到世纪老人张学良将军与他们夫妇俩也因为博大精深的京剧而结下的一段不解之 缘。可见,京剧这门国粹确实也是维系海峡两岸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一支重要纽带。

京剧名家耿其昌专辑 李维康、耿其昌追忆与张学良将军的八次见面

耿李两位深情地回忆了他们应邀访台的那些日日夜夜,尤其难忘的是同当年发动西安事变的传奇式人物张学良先生的八次见面。

1993年6月正是台湾草长莺飞的暮春时节,由这对中华京剧界黄金搭档率领的访问团组应台湾文 化总会的邀请,飞越台湾海峡进行文艺交流和访问演出,一时轰动了台湾朝野、艺坛政界,人们奔走相告,振奋异常。

我说: “你们两位,一个是人大代表,一个是政协委员,在西方世界来说,属于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台湾当局怎么会让你们入境呢? ”

李维康答道: “这件事确实酝酿了好长时间,也来来往往传递过不少信息。过去一般有些著名人物的互访,但大都是学术界的,政界的高层互访几乎没有过。民间交流,这回大陆京剧演出团体是首次同当地剧团进行合作演出。也许这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因为这是朝野各界的一致要求。毕竟是属于文艺交流嘛。”

耿其昌说:“我们这次赴台演出真可以说是轻装简行,只带了琴师、鼓师和服装师,一行五人,为期一个月,演出虽只有6场,但感到日程很紧张,一面需要同当地同行排戏合场,一面又有很多的应酬,包括频繁的友好互访和艺术交流活动。”

李维康说: “我们去的人虽不多,却受到各界的重视,接待的规格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在第一天为我们接风的欢迎宴会上,出席的嘉宾就有陈立夫、郝柏村、蒋彦士、王叔铭和黄少谷等政界誉宿和要人。‘九二共识’的倡导者之一、有京剧名票之称的辜振甫及其夫人也亲往捧场。

此外,台 湾当地的京剧名家顾正秋、周正荣和戴绮霞等悉数到场。真是济济一堂,热闹非凡哪。陈立夫和辜振甫两位先生还当场相邀: 方便时去他们家中聚会。张学良老人因为年事已高,不能亲临现场,但特意请人打招呼盛情约请。 ”

二、同气相求 心仪已久

李维康是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全国第一届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并在1984年的全国现代戏 汇演中荣获一等奖。早年毕业于戏曲学校,经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传授。但她的声腔艺术并不囿于某一流派,而是广泛地吸收了曲艺、民歌和地方戏的演唱手法,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

张学良这位京剧迷对李维康、耿其昌这两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心仪已久,这回有幸在宝岛相聚,自然不会错失良机。而李维康、耿其昌夫妇则早就听说张学良将军有两个“最爱”: 一个是启功大师的书画,另一个就是李维康清亮浑厚的唱腔。

张学良将军九十寿诞时,其亲友为他在美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寿坛醒目处悬挂的正是启功大师的书画艺术;而音响中播放的正是他所钟爱的李维康京剧唱段。也许正是出于同气相求,李耿夫妇对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高山仰止。在赴台之前他们早已托张将军之弟张学森先生把他们夫妇俩的唱腔选辑转赠给了张学良将军。

自从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将军受到人所共知的不公正待遇,在形同囚禁,失去人身自由的日子里,他笃信基督,沉默寡言,以京剧作为消磨岁月的精神寄托,常常是曲不离口,口不离曲,对 京剧这门国粹艺术钟爱至深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以至于“不爱京剧就不是中国人”便成了他的口头禅。张老对于京剧艺术的欣赏水平确非等闲,早年就同京剧前辈大师余叔岩和梅兰芳等过从甚密。后来,他对享誉已久的李维康、耿其昌的演艺备加关注,久而久之便有了独到的了解,尤其对李维康委婉动听的唱腔可谓是情有独钟。

这回耿李两人跨越海峡,送戏上门,而且所演曲目大都是张老耳熟能详的,诸如: 《红鬃烈马》,《四郎探母》,《游龙戏凤》,《玉堂春》,《凤还巢》 和《乌盆记》等,6天演出,张将军几乎每场必到,而且听得津津有味。当看到精彩处,他也和普通观众一样,鼓掌,喝彩,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最令耿李夫妇感动的是,告别演出的那天晚上,因为考虑第二天就要启程返京,主办方想使演出按时结束。可那天演出现场盛况空前,观众一再要求加演。在多次加演后,耿李夫妇好不容易谢了幕,卸了妆,正准备参加当地的欢送宴会去,谁知那张老先生却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去。一直到了凌晨两点了,人们只好使出高招,好说歹说:“您再不走的话,赵四小姐可要着急了哇!”咳,这下还真灵,他老人家居然乖乖地回家去了。

三、“爱人如己” 余音缭绕

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生动体现,也是联系海峡两岸民族感情的纽带。耿李两人的京剧公关活动取得了意外的成功。他们短短的一个月的访问演出在当地余波荡漾,而台湾同胞的爱 国恋乡情结也给耿李夫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尽管时间流逝,将军作古,然而,耿李夫妇的访台记忆却仍历历在目,久久难以忘怀。在他们毕生的际遇中,与张学良将军的这段情缘,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李维康说: “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就如同回家一样,当时,张将军正在与亲朋好友一起打牌。

见我们到来,便一见如故,很平静地让我坐下一起同他们打麻将,以后的多次相聚也像老朋友一样,没有什么拘谨和客套,除了打牌,叙 家常,就是一起吃饭。一起唱京戏便是每次聚会的雅兴和高潮。”

耿其昌说: “开始大都是由我俩清唱,但当张老将军听得兴致所至便会情不自禁地随声附和,击节而唱。这时候他手里打着拍子,嘴里轻轻地哼唱,我们的琴师、鼓师立即心领神会地跟着伴奏起来。眼见他越唱越有劲,而且渐入佳境,我们便击掌喝彩,为他老人家加油。

令人惊奇的是,他 老人家会的曲目竟那么多,每次他都要唱八九出不同的段落,他的记忆力简直惊人之好,只要一开头他可以把整段的唱词全背下来,甚至滚瓜烂熟,无一差错。他的戏瘾很大,只要一开场,精气神 便旺,这时候他全神贯注,返老还童,那天真的笑容和稚气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使你决不敢相信他已是93岁高龄的老人。”

就这样,他们之间没有宾主的隔阂,也忘掉了年龄、环境和阅历的距离,只是感到相见恨晚,分手匆匆。因为嘉宾的到来,使老人心旷神驰,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耿李夫妇则感到了这位沧桑老人的睿智和豁达,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一股绵绵的亲情和乡情。临别时,张将军深情地与耿李夫妇久久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他们相约等到来年张老寿诞时再相叙。

最后,张老竟一反常态,带着兴奋和激动为他们夫妇俩写下了珍贵的临别赠言:

“爱人如己”。有谁知这竟成了诀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