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的书 陈志武的必读书

2019-07-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出身农村,没钱买书,直到高中毕业,陈志武惟一能读到的书就是教材;大学期间,"文革"刚刚结束,除了教材外,他仍然找不到太多可看的书.所以,2002年回国期间,在清华大学附近的蓝旗营发现万圣书园时,陈志武满心激动:书店并不大,但真正启发思想的.有意义的书太多了,历史.社会.经济--他买了一大堆,搬回住处,急切地掌灯夜读.陈志武的书 陈志武的必读书2003年7月底,陈志武再次回国小住,我们关于读书的采访,就在他青睐的书园进行.<自由选择>:一个人的命运转折很难想像,从大学到研究生

出身农村,没钱买书,直到高中毕业,陈志武惟一能读到的书就是教材;大学期间,"文革"刚刚结束,除了教材外,他仍然找不到太多可看的书。

所以,2002年回国期间,在清华大学附近的蓝旗营发现万圣书园时,陈志武满心激动:书店并不大,但真正启发思想的、有意义的书太多了,历史、社会、经济……他买了一大堆,搬回住处,急切地掌灯夜读。

陈志武的书 陈志武的必读书

2003年7月底,陈志武再次回国小住,我们关于读书的采访,就在他青睐的书园进行。

《自由选择》:一个人的命运转折

很难想像,从大学到研究生,陈志武学习了7年的专业,与他如今从事的金融学研究并无关联。在那个理工科为主的年代,像许多同代人一样,他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

陈志武的书 陈志武的必读书

最后的职业与生活取向与此大相径庭,与一本书有很大关联。

那是当时颇为风行的《Free To Choice》(《自由选择》),是弗里德曼夫妇根据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77年到1978年作的公开演讲编译而成。书中论述为什么很多时候计划经济的愿望是良好的,但最终却行不通,而由市场来帮助社会配置不同资源,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比较其他的方式,就人们的经验来说,还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陈志武的书 陈志武的必读书

这本书和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思想相近,它们给陈志武装满计算机数据的大脑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并开始向经济领域迈进。

《麦田里的守望者》:拉开耶鲁生涯

1986年,陈志武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学习金融经济学。

初到美国,陈志武急切地希望尽快了解美国社会,提高英文水平。同事给他拿来一大堆英文原版书,其中的《The Catcher In The Rye》(《麦田里的守望者》)深深吸引了他。

这是一本美国作家塞林格出版于1951年的青春小说名作,作品以自叙的口吻,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16岁少年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然而在陈志武的记忆里,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小说内容至今已经有些模糊,小说的语言特色却依然鲜活。

无论何时提起,陈志武总忍不住感叹:"小说总共才200多页,但作者文风极其简洁,没有一句话超过一行字,可以一口气读下来。然后你会感觉:啊,这个英文真是很漂亮!"

陈志武不无得意地说,"即使在今天,如果有人想学英文,想知道英文感觉的话,我也极力推荐他看这本书。"据说,在美国的中学,这本书也几乎是必读的。

在耶鲁大学的前期,陈志武还曾对存在主义的相关书籍很感兴趣,其中著名的当属一本译为英文的法国小说--《陌生人》。

经济、历史并读

陈志武比较喜欢有一定思想性、反思性、比较低沉的书。

有思想性的书,不仅包括经典著作,比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还包括不少反思"文革"、反映知青生活的小说。在飞机上,陈志武最喜欢看这些,前两年在香港机场,他买了《孽债》,尽管小说的整体格调很低沉,但直至现在陈志武仍然印象深刻。

当然,作为研究学者,最关注的还是专业书籍。

2001年起,陈志武渐渐开始将研究方向转向国内。最近一年,陈志武钻到了晚清历史中,四处搜集介绍晚清中国的经济组织、证券市场的书籍,包括许多同行的书他都读过。

"诚信其实是一个选择的后果!"深切关注中国经济的陈志武有感而发地说,"以前,人们的生活范围相对固定,比如就是一个或几个村镇;但现在就不同了,人们打交道的范围每天都在变化,家族名誉等方面对其产生的约束已经没有了,那他为什么要好好表现呢?生产形式和交往的范围发生的变化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作为自己经济学的启蒙,哈耶克仍然是陈志武最喜欢的作者。国内的经济学家,如周其仁、张维迎、茅于轼的文章和书他也很喜欢看。

最近,他又爱上了《资本之谜》,一个南非经济学家的力作。陈志武的兴趣与视野,在不停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