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金莱孩子 章金莱:传承西游文化是一辈子要取的“真经”

2018-04-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章金莱:传承西游文化是一辈子要取的"真经"六小龄童说,自己前半生更多地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而后半生则要更多地传承中国的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取的"真经"文<小康>记者 谈乐炎六小龄童一身红装出现在咖啡厅楼梯转角,抬头看了一眼等待他的记者,立即三步一跃,很轻松地落座--眉宇间还可以找到当年美猴王的神采,配上大嘴猴图案的围脖,立即有了喜剧色彩.脱下红色帽子和镜框,他主动说道:"红色是戏剧里孙悟空

章金莱:传承西游文化是一辈子要取的“真经”

六小龄童说,自己前半生更多地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而后半生则要更多地传承中国的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取的“真经”

《小康》记者 谈乐炎

六小龄童一身红装出现在咖啡厅楼梯转角,抬头看了一眼等待他的记者,立即三步一跃,很轻松地落座——眉宇间还可以找到当年美猴王的神采,配上大嘴猴图案的围脖,立即有了喜剧色彩。

脱下红色帽子和镜框,他主动说道:“红色是戏剧里孙悟空的脸谱色。”

“美猴王”眼角的皱纹清晰可见。前段时间去大学演讲,一个学生拉着六小龄童不可思议和痛心地问:“孙悟空怎么可以老?!”

“我为什么不能老?”六小龄童对记者说:“我也是知天命的人了。”

27年来,由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没有任何一部影视剧的重播率打败86版《西游记》,这部400年经久不衰的神话文学名著以巨大的魔力,影响了全球。

然而,在传统文化日趋遭到漠视的现实情况下,西游文化也避免不了被淡化甚至曲解的命运,脱下戏服的六小龄童心急如焚,用了17年才完成孙悟空角色的他,深知西游文化是不可多得的一块璞玉,它所阐述的“拼搏进取、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人生信念正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如今六小龄童是中国西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他说前半生自己更多地在传承中国猴戏艺术,后半生则应该更多地传承中国的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西游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就是他这辈子要取的“真经”。

“我可以老,但是西游文化老不得”。

“六叔叔,孙悟空有几个妖精女朋友?”

九年来,六小龄童足迹踏至国内外200多所大学和全国300多所中小学,他希望从可塑性最强的孩子抓起,让他们吸收到西游文化的精髓。“俺老孙回来了!”六小龄童这句出场调侃话经常被瞬间淹没在“猴哥!猴哥!”的欢呼中。

让他有些伤感的是,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疑问:“六叔叔,孙悟空有几个妖精女朋友?”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眼神,六小龄童常一时语塞。

近年来,随着《西游记》的热播,各种模仿和翻拍接踵而来,观众希望《西游记》能跳出窠臼、与时俱进,然而其中也不乏一些恶搞制作——“美猴王”变成邋遢且毫无进取心的势力懒汉,《西游记》里的人物几乎都留恋女色,甚至玄奘大师也无心取经。

“我希望影视剧的创作者要始终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要时刻明白,影视剧面向的受众不只是有辨别力的成年人,还有那些没有辨别能力且很容易受影响的小孩子,也希望家长们让孩子们多看些正能量的片子。”

然而现实情况时,当今影视界在翻拍经典名著时,出于故意或迫不得已,迎合观众的心理,经常会加入戏谑爱情,颠覆原著人物形象及灵魂桥段,一时间赚足了很多观众眼球,紧随而来是票房的节节攀升,以至于只有剧本、人物的名字“忠实”于原著外,其余都与原著“没什么关系”。

“并不是说尊重原著拍出来的就没人看,”六小龄童坦言,“我觉得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最重要。”

因为频频发声坚决抵制任意篡改《西游记》原著的行为,六小龄童也招来了一些非议:“你凭着‘猴王世家’的牌子就觉得自己真是无可替代,有什么权利抵制别人的创新?”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却希望观众在看到自己演过的孙悟空之后,心中只有一个美猴王。我说的这句话,不是排斥其它艺术风格,也不是说自己已经做到最好。只是觉得应该有这个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你演出和创作的热情。”六小龄童说。

“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六小龄童并非一味抵制西游模仿和创造的固执人。

在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上,以《忐忑》成名的龚琳娜哼着一曲《金箍棒》爆笑出场,此举引来观众及音乐同行的吐槽,人们纷纷惊呼“天雷滚滚”,作曲家许镜清称,龚琳娜的《金箍棒》污染听众。

人们以为六小龄童又要出来“批判”了。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六小龄童这次出来却是为龚琳娜“解围”。刚开始他对“忐忑美猴王”的形象也难以接受,但他仔细看完整个表演后,渐渐感受到龚琳娜在创作《金箍棒》中投入的心血,其实它的歌词是非常严肃的,歌曲中融入了戏曲形式,师徒四人出现在乐队伴奏中等形式都非常创新,是表演的亮点所在。而且人物面部化妆、头上画的金箍、安插在肩上的雉鸡翎都有孙悟空的特点。

“艺术贵在独创,龚琳娜的歌唱事业及音乐视野着眼于全球,与我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西游文化、猴王精神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意志相类似,在推广西游文化的过程中有好的载体是件难得的大好事。”

六小龄童非常关注其它展示西游的艺术表现形式。2009年3月底他应邀到宝岛台湾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街头曾看到音乐剧《西游记》的演出海报,演员和演奏员的服饰造型新颖而独特,他非常想一睹为快,但最终还是没能赶上演出,这成了他一个遗憾。

“我希望《西游记》题材百花齐放,可以用各种风格去演绎,比如舞蹈、皮影、戏曲,包括卡通片、连环画,但一定要坚决杜绝违背《西游记》原著精髓。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然而尽管一些业内人士和观众对名著篡改现象予以口水讨伐,然而我国至今还未有相关法律条文对此约束,六小龄童呼吁有关部门应给予指导性的意见和把关,事先还要有交流与沟通,不要等作品拍出来后再提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样损失会很大,尤其是像《西游记》这样的神话题材在特技、制作、服装等方面花费很大,在拍摄前制作方应与广电部门有关领导进行沟通再进行拍摄。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不去弘扬很可悲,有了优秀文化国人还在践踏就很可耻了。”

“我对西游有三个梦”

当年六小龄童要饰演吴承恩时,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美猴王”能演作者?可是六小龄童说,早在第一部《西游记》拍摄完成后,他就开始潜心研究吴承恩的生平,搜集查考了大量的海内外文献资料,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出演吴承恩。

早在2004年,六小龄童就与淮安市政府联手,在吴承恩纪念馆旁边创建了“猴王世家艺术馆”,向游人展出猴王世家纪念品中的名人题字铜牌、孙悟空形象铜塑、石像等300多件物品。

“如果说孙悟空身上流淌着吴承恩的血液,那么我身上流淌着的是孙悟空的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吴承恩,就没有鲜活的孙悟空,吴承恩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和最重要的朋友”。

出演孙悟空和吴承恩是六小龄童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而在他看来,下半辈子还有两个西游梦有待实现——将西游文化推向世界,拍一部《西游记》的电影、建成一个《西游记》的主题公园。

五年前,六小龄童就开始筹备《西游记》的电影,之所以没有开拍,主要因为多部“不可思议”的剧本都难过六小龄童的关。他的底线是孙悟空的造型和《西游记》的内涵要沿袭当年的风格,同时借鉴西方的故事结构。希望作品出来后是东方的表演艺术和西方高科技完美结合的产物。

六小龄童对这部电影充满信心,当年他为了把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融入生活中,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西游文化,强烈呼吁将孙悟空作为申奥吉祥物,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很高兴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世界各国民众对于孙悟空的喜欢。

让六小龄童略感遗憾的是,虽然目前在西游文化传承上已经看到成效,但西游文化产业却远远没有做起来,“外国人说我们是拿着金饭碗找饭吃,”六小龄童表示,希望能在中国尽快有一座属于青少年儿童自己的乐园——西游记文化主题公园

,而不仅仅只有迪斯尼。

“每个人都是西天取经路上的行者,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六小龄童对《小康》表示,尽管推广西游文化还有很多阻力,但是他坚信自己会取到“真经”。

致敬辞

世代美猴王,他是孙悟空,他爱用猴眼观世界,从未从西游文化中远离。他是六小龄童章金莱。推广西游文化,让更多人在对《西游记》的爱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是他要取的真经。

声音

“我希望《西游记》题材百花齐放,可以用各种风格去演绎,比如舞蹈、皮影、戏曲,包括卡通片、连环画,但一定要坚决杜绝违背《西游记》原著精髓。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不去弘扬很可悲,有了优秀文化国人还在践踏就很可耻了。”

——六小龄童

十年大事记

对《西游记》、西游文化,六小龄童选择近乎偏执的坚守。

多年来,他足迹踏至国内外200多所大学和全国300多所中小学,希望从可塑性最强的孩子抓起,让他们吸收到西游文化的精髓。

他一直呼吁国家立法保护名著,坚决杜绝违背《西游记》原著精髓的乱编乱改。

2004年,他与淮安市政府联手,在吴承恩纪念馆旁边创建了“猴王世家艺术馆”,向游人展出猴王世家纪念品中的名人题字铜牌、孙悟空形象铜塑、石像等300多件物品。

从品读西游的角度,他先后出版 《六小龄童品西游》、《听孙悟空说西游》等作品。

演过《西游记》,演过吴承恩后,他说下半辈子还有两个西游梦有待实现——拍一部《西游记》电影、建成一个《西游记》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