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他转 汤显祖与《诀世语七首》

2019-12-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汤显祖(1550-1616),明末清初时的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中国古代戏剧文学之集大成者.汤翁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精于古文诗词,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从政多年屡有建树.后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汤显祖他转 汤显祖与<诀世语七首>汤显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曲创作为最,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美誉.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l

汤显祖(1550-1616),明末清初时的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中国古代戏剧文学之集大成者。

汤翁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精于古文诗词,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从政多年屡有建树。后弃官归里,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他转 汤显祖与《诀世语七首》

汤显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曲创作为最,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美誉。其戏剧作品《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更被海内外誉为戏剧艺术珍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的最高水平。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诗人,其诗作广为流传。

汤显祖他转 汤显祖与《诀世语七首》

汤显祖在治家修训方面家规家训谨严,成体系的以儒家思想形成的12条家训和7条戒律对后世的家训家规产生了深刻影响。

尤值一提的是《汤显祖诗文集》中题为《诀世语七首》的诗。在这些诗中诗人表现出鲜明的生死观和丧葬观,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振聋发聩地大胆提出冲破旧的封建丧葬观念和作为的羁绊,在封建和唯心思想桎梏下的时代奏响了破除丧葬陋俗的号角。

汤显祖他转 汤显祖与《诀世语七首》

汤翁的丧葬观是摈弃繁文缛礼,节俭办丧事,以诗的形式告诫勉劝后辈要做到“七免”。

一是免代哭。汤显祖反对的是请人代哭的旧礼俗。汤翁要求后辈对仙逝者不必虚情假意,而应该真情流露。诗中写道:“善哭已无取,佞哀非所怀。帷宫都遏密,偏觉有余哀。”

二是免僧度。反对请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汤翁认为人辞世后请和尚道士念经做道场,为死者超生极乐世界做功课,做“七七”的习俗是荒谬的。汤翁诗云:“便作普度事,都无清净僧。洒水奉心经,聊为破暗灯。”

三是免牲祭。汤显祖在第三首诗中写道:“豕首刺高天,羊子随堕地。何当魂魄前,作此不净事?”他认为“肉食而鄙”,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反对吃肉,而是与借用春秋时期曹刿说的“肉食者鄙”相呼应。

四是免冥钱。其诗曰:“生不名一钱,自分作穷鬼。峨峨金银山,不如一端绮。”

五是免祭文。在撰写祭文方面汤翁有自己的观点。其诀世五诗云:“不烦奠者苦,我代作斯文。昨日已陈迹,今日复何云?”

六是免崖木。人死了,当然要用棺木盛殓,而且还要选好的墓地安葬。对此,人们还有诸多讲究,如棺木要材质好,以楠木为最。汤显祖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他的第六首诗是:“千祀同一土,随宜集沙板。阔崖无厚质,虚花诳人眼。”都是埋在土中,沙木板即可。

七是免停丧。停丧即入殡后久露而不埋葬,这是古已有之的旧礼俗。汤显祖认为:“世故不可测,随在便安置。借问地上人,安知地中事。”反对不葬久留的陋习。

汤显祖以诗的形式表明了他的生死丧葬观,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和警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