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革命烈士事迹系列报道(桃源县篇)

2017-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桃源县涌现出了宋教仁.陈兆森.覃振.陈协平.董维建.张唯一.刘炎.刘维汉.王其梅等一大批桃源人民为之骄傲的优秀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革命史诗.根据<中华著名烈士>.<中华英烈大辞典>.<中国***革命英烈大典>.<中国革命烈士园林>.<远东抗美援朝战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三湘英烈传>.<三湘抗日英烈>.<百年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桃源县涌现出了宋教仁、陈兆森、覃振、陈协平、董维建、张唯一、刘炎、刘维汉、王其梅等一大批桃源人民为之骄傲的优秀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革命史诗。根据《中华著名烈士》、《中华英烈大辞典》、《中国***革命英烈大典》、《中国革命烈士园林》、《远东抗美援朝战争》、《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三湘英烈传》、《三湘抗日英烈》、《百年刘炎》、《英雄赞》、《桃源星火》、《沅澧人杰》、《宋教仁家族志》、《桃源民政志》、《常德市行政区划简册》、《桃源县烈士英名录》(名册)等所载重要历史资料, 1840年至2008年期间,桃源县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574人。

但实际牺牲人数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例如:据《桃源星火》记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反动派的残酷清剿,桃源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全县有500多名***员和革命群众在清剿中惨遭杀害。但史料只载有80多人。

又如:1934年12月17日,由***、肖克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桃源浯溪河一次歼敌近一个旅,战后数千桃源儿女涌跃参加红军。但有记载的英烈只数十人,除少数退伍老红军外,其余数千人不知去向。

宋教仁(18821913),字遁初,亦作钝初,署名公明、强、劫、强斋、渔夫、渔父、桃源逸士;化名宋谦、宋炼、桃源渔父、贞村、中岛。男,汉族,桃源县上访村香冲(今漳江镇渔父村)人,1882年4月5日(清光绪八年壬午即一八八二年二月十八)出生。

自幼极喜读书,秉赋聪颖,博览群书,过目不忘。17岁时,入桃源漳江书院学习,并考中秀才。1902年秋,考入武昌文普中学堂。此间,吸取新知,广结志士。1904年2月,他在长沙参与创立革命组织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

1904年11月16日,与黄兴等筹划,趁西太后万寿节在长沙起义,并任常德路总管。12月12日,因起义未成逃亡日本,先后在东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

1905年1月,在日本与张步青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被推为总庶务。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他任司法部检事长并兼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庶务干事与撰述员。1907年1月,代理同盟会总部庶务干事。

3月,赴满州建立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动辽东起义。其间,他获悉日本妄图侵占我吉林省延吉地区,即查阅搜集大量资料,于1908年写成长达6万多字的《间岛问题》一书,为日后清朝政府对日谈判间岛归属获胜起到重要作用。

1910年12月,他从日本回到上海创办《民主报》,任主编。1911年7月,任上海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与黄兴于下旬赶到武汉,留在军政府内,为军政府起草了《鄂州约法》。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出任总统府法制局局长,时为民国政府起草了第一部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7月,他征得孙中山、黄兴等人同意后,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其他小党派,组建中国***。

1912年8月,孙中山被选为中国***理事长,他为理事。9月,宋任***代理理事长,在国内主持***日常工作。1913年3月20日晚,他偕黄兴、廖仲凯、于右任等取道沪宁、津浦路北上,拟赴北京。

22时45分,当进入上海北站站台时,袁世凯密令心腹派杀手武士英持枪击中左腹,饮弹喋血,倒在血泊之中。22日4时48分,在上海铁道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安葬在上海闸北公园。孙中山挽联称宋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宋教仁遗著有:《宋教仁日记》、《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教仁集》等。1950年12月,中共中央、政务院批准宋教仁为革命烈士。

陈兆森(19031928),女,汉族,桃源县仙洞乡后眷村鲁家坪(今陬市镇酒铺岗村)人,1903年9月6日出生。1908年启蒙读书。1922年,考入桃源县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今桃源师范)第9班,属成绩优异、准免一半学费的优材生。

在校期间,深受革命思想熏陶。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省二女师团组织的负责人之一。1926年,大革命风暴席卷桃源,她毅然回到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底,加入中国***。

同年,当选为桃源县妇女代表,旋赴省会长沙参加第一届全省妇女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团成员。1927年1月,中共党组织派她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誉为第一代女兵,文武双全。马日事变以后,她在南京以教书作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同年7月,任***部第20军军部机要秘书,与贺英、***结为姊妹和亲密战友。8月,参加 八一南昌起义。后任中共桃源县委妇女部长。11月,任中共湘西特委委员。年底,常、桃地区党组织遭到破坏,她不幸被捕。

1928年1月14日,她和另外6名女青年一起在常德教场坪英勇就义(时为震惊全省的常德反动派一次惨杀七女子惨案)。安葬在桃源县陬市镇酒铺岗村小学。***外甥、北京军区原政委、全国***原副***廖汉生,为陈兆森烈士纪念亭题匾。

徐才益(19031929),男,汉族,桃源县栖凤乡(后为基隆乡、今架桥镇)让湖坪村人,1903年出生。1923年,就读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5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赴广州黄埔军校学习,旋在校加入中国***。

1926年8月,他与周维城等组建中共桃源支部,积极发展党组织。9月,任县党部武装部长,兼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随率领农民自卫军在道山头、麻阳湖一带,发动农民建立革命武装,查抄了大土豪、桃源县团防局长敬泮芹的家。

1927年10月,他与周维成在桃源基隆山组织农民暴动。11月18日,与张祺(解放后任国家外贸部副部长)等在桃源县畲田青龙寺创建了拥有9个乡的湘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桃源徐溶熙苏维埃政权,张祺任***,他任该政权***委员兼第17游击队大队长。

1928年4月,任湘西特委直属赤卫大队大队长,配合石门南乡暴动。1929年4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29年6月,在常德市北门外柳堤惨遭杀害。安葬在桃源县架桥镇让湖坪村官坊湾。

陈协平(1903-1932),又名陈叶平、陈石平。男,汉族,桃源县仙洞乡下大田村(后为盘塘乡盘塘村、今盘塘镇盘龙桥居委会)人,1903年12月21日(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初三)出生。曾在湖南旅鄂中学求学。

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旋即进黄埔军校任***的秘书。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年底被派回常德从事武装斗争。1928年1月,增补为湘西特委委员。1928年5月,他参与领导了石门南乡起义。

南乡起义后,结识了***同志,并介绍***加入中国***。7月初,任红4军秘书长,负责全军党务,并任湘西前委委员。1929年2月,任鹤峰县县委***,后受前委指派为农运特派员,指导桑植、鹤峰一带的农民运动,并负责前委的公开宣传工作。

4月,任红4军党代表。1930年7月,任红2军第4师政委。1931年3月,任红3军教导第1师政委。4月,任湘鄂边特委委员、独立团政委。红军主力转移后,留守湘鄂边,与敌多次激战。1932年9月,他率独立团转战洪湖,途中被诬为改组派遭秘密逮捕,在湖北江陵县土地口被错误地惨遭杀害。安葬在湖北省江陵县。

董维键(18921942),又名董运廷,字润田,笔名之学。男,汉族,桃源县硖州乡(今盘塘镇)铁家垱村人,1892年5月10日(清光绪十八年四月十四)出生。1912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

1920年回国,先后受聘于湖南省立高等工业学校、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国立武昌商科大学任教授。1926年8月,当选为***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此后,他先后担(兼)任过湖南军资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省交涉署署长、省外交特派员、省清理逆产委员会委员、省财政委员会委员、省民会议筹备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参与制订《湖南省行政大纲》,还聘请为省农民协会顾问。

马日事变后,离开长沙到武昌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委员。

1927年8月,加入中国***。1928年初,受党组织派遣,转移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35年7月,上海临时中央分局被***反动派破坏,他被捕押往南京监狱。经我党大力营救,1937年出狱。

随到武汉郭沫若领导的******会政治部第三厅七处任二科科长,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负责国际宣传和国际情报工作,是***直接领导的中共秘密小组成员之一。1938年7月下旬,他随第三厅人员辗转到重庆,为抗议***政府的迫害,愤然退出第三厅。

后由党组织安排,被聘为***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设计委员。1940年,他抱病到湖南西北部视察工作,1次翻车,8次遭抢劫,身体受到很大损伤,但仍顽强工作。1942年3月13日,终因疾病恶化,在香港九龙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安葬在今香港特别行政区九龙。

刘炎(19041946),原名安焕,又名炳生、本初。男,汉族,桃源县北区孔水坡乡刘村下庙湾(后为马鬃岭乡,今马鬃岭镇沙堰村)人,1904年1月28日(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腊月十二)出生。1926年,担任乡农民协会委员长。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他只身离开家乡前往武昌,参加了由我党掌握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1927年秋,在江西修水加入中国***。旋参加了***领导的秋收起义,并跟随上了井岗山。1930年,任团政委。

1931年秋,任师政委。1933年春,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1934年10月16日,参加红军长征。1937年秋,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初,党中央派他到新四军第一支队任政治部主任,协助支队司令***在华东开辟抗日根据地。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1师政委兼苏中军区政委、区党委***。终因长期处于战争环境,积劳成疾,患上肿瘤。1946年11月20日,在山东省临沂地区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1950年10月10日,华东军区政治部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山东省临沂市烈士陵园。

刘维汉(19251951),男,汉族,桃源县原灵岩乡人,1925年出生。1947年8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4月,参加中国***。在解放战争中,立战斗一小功,艰苦一小功,参加广西剿匪和解放海南岛战役时荣立两大功。

1950年10月19日,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120师358团3连副班长。连续参加第一、二、三 次战役,在第四次战役中,荣立一小功。1951年4月5日,在朝鲜洪川江北岸鹰峰山阻击作战中英勇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记特等功1次。安葬在朝鲜。

王其梅(19131967),学名时英、瀚伯,曾用名时杰。男,汉族,桃源县三阳乡(今三阳港镇)红岩垱村王家坪人,1913年12月27日出生。年幼随祖父读私塾启蒙,后在桃源县立漳江小学、常德隽新中学读书。1930年冬,离家去北京求学,考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

1932年,在该校加入反帝大同盟,任23支部***。193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从此,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学运和兵运工作。

1936年11月,被派往河南省西华县建立党的地下组织。历任中共西华县支部***、区委***、县委***、中心县委***、特委宣传部长。1943年5月,奉命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一年零六个月。

回队后,任旅政委、河南四分区副政委兼地委副***。1945年12月,任豫西桐柏军分区政委兼地委***。1946年7月,任冀鲁豫六分区副政委兼地委***。12月,任豫皖苏一分区司令员、政委兼地委***、区党委委员。

1949年3月,任第18军53师政委兼党委***。同年12月,任第18军副政委兼川南沪州军管会主任。1950年春,奉命向西藏进军,他担任前指政治委员。同年12月,任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主任兼昌都地区分工委***。

1951年7月,任进军西藏先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党委***。1952年2月,任西藏军区副政委兼军区党委副***。同年12月,兼任西藏军区后方司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61年后,就任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自治区***副***、西藏军区副政委、边防委员会主任等职。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民族委员会委员。1967年8月15日,因受******的残酷迫害,在北京不幸含冤逝世。1979年1月,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烈士公墓。

曾祥立(19481982),男,汉族,今桃源县黄石镇金洪村钱岗组人,1948年8月出生。196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班长等职。1970年4月,加入中国***。1973年3月退伍回乡。旋任桃源县黄石镇金洪村民兵营副营长、武装基干民兵排长、钱岗生产队队长。

1982年1月5日,在桃源县黄石水库为抢救两名落水群众而英勇献身。桃源县人民政府、桃源县人民武装部授予其舍己救人的好民兵干部称号。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民兵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追记一等功1次。1983年12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在桃源县黄石镇金洪村钱岗组。(优抚安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