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汉初三杰”韩信的穷途末路

2019-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日镜中妖不聊别的,专来聊一聊"国士无双"的韩信.小妖在为准备这篇文章查阅资料时,发现关于某手游的游戏角色"韩信"的内容比历史人物韩信要多得多,深感不平,不知是要感谢该游戏让无数人记住了"韩信"这个名字,还是要谴责它让无数人逐渐忘记了"韩信"这个名字的真正意义,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不提.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汉初三杰"韩信的穷途末路"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

今日镜中妖不聊别的,专来聊一聊“国士无双”的韩信。小妖在为准备这篇文章查阅资料时,发现关于某手游的游戏角色“韩信”的内容比历史人物韩信要多得多,深感不平,不知是要感谢该游戏让无数人记住了“韩信”这个名字,还是要谴责它让无数人逐渐忘记了“韩信”这个名字的真正意义,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且不提。

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汉初三杰”韩信的穷途末路

“抱王霸之大略,蓄英雄之壮图,志吞六合,气盖万夫。”这是苏东坡对于韩信的评价。如果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稍微了解的人,对于韩信一定不会陌生,韩信对于汉朝建立居功至伟,那一次次奇谋巧战,把他的名字篆刻在了中国军事成就丰碑的顶端,我们也听着他胯下受辱、一饭千金、暗度陈仓、韩信分油的故事,做着韩信点兵、运粮的数学题长大。

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汉初三杰”韩信的穷途末路

那么这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千载难遇的军事奇才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处境,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才走上身首异处的不归路呢?

韩信生平,背楚投汉,计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进略齐,全歼龙且,垓下灭楚,放眼当世,无一人可与之比肩,其豪壮之情,难以言表。而让韩信遭此大难的,就是与其卓越军事才能完全不匹配的政治敏感程度。

兔死狗烹的历史人物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汉初三杰”韩信的穷途末路

通过《史记》等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知道,韩信建功立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刘邦猜忌怀疑疏远的过程。刘邦常常吹嘘自己会用人,确实不错,但是他还称不上知人善任,经常把人用在不适合的位置,他的会用人,也是建立在手下谋士会识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少了这么一个得力大将,小妖断言刘邦绝无可能一统江山。

后来即使拜韩信为将了,刘邦对于韩信也没有一刻放心过,他知道不管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军事号召力,自己都远不如韩信,所以他也一直把韩信视为隐患。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韩信在计定三秦,奇袭魏国,攻取代地后,刘邦立刻让人把韩信的精兵调走,这是刘邦第一次明显地表现出对韩信的不信任,原因是韩信所展示的军事能力之强,让刘邦这个总打败仗打软仗的汉王心里发憷。

这个时候韩信远远没意识到取信于君的重要性,仍然闷头打仗。之后他又拔旗易帜背水一战破了赵国,又用广武君李左车计降了燕地,这时他又做了件蠢事,给一起打仗的常山王张耳请封赵王,虽然刘邦准了,但是心里一定非常的不舒服。

这里小妖解释一下,给臣属封赏,封多少,都是君主拿主意做决定的,轮不到臣下去说,尤其是韩信,手里又有兵权又有战功,刘邦是听也得准,不听也得准,况且封赏之后,张耳到底是该感谢你韩信呢还是感谢我刘邦呢,这里就触及了刘邦的逆鳞了。

后来刘邦被围荥阳,被打的是损失惨重,韩信出于战略考虑一直没有救援,最后刘邦也是侥幸得以逃脱,逃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日夜兼程赶到韩信大营,趁韩信熟睡之际把韩信的将印兵符拿走了,再升帐点将让韩信做了个不大不小赵国的相国,兵马也都带走了。

这件事把韩信吓一跳,但是要么说他没心没肺呢,天天钻研打仗,也不钻研一下君主的心思,完全不善权谋,如果这个时候换做别人,早就把攻城克地放一放,先把搞好君臣关系当做第一要务了。“汉王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连兵都没有了还要你打偌大一个齐国,这是要你命啊,可是这韩信偏偏又从零开始,硬生生又带出来一支铁军。

军队有了,韩信又想着鼓捣打仗,听了蒯通的话,不管郦食其已经把齐王游说成功了,趁齐国撤防直接开打,瞬间就把齐国七十余城打下来了,害得郦食其被活活煮了。接着就是韩信政治觉悟不够的表现了,他又想着帮助刘邦稳定局势,又想自己功成名就,于是上书刘邦要做个代理齐王,刘邦当时被项羽围着急攻,知道了这件事气炸了肺,好在还有张良萧何拦着好言相劝,怕韩信生变,刘邦才笑嘻嘻的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让韩信做了真齐王,还抽走了一部分韩信的军队,但是这时候刘邦已经下定决心要杀韩信了,只是韩信自己还沉浸在君臣一家亲的幻想中而已。

接着韩信又于潍水全歼楚国龙且大军二十万,平定其余地方,值此之时,韩信的实力可以说比刘邦项羽都强,也是夹在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势力,可以说不管偏向哪一方,另一方都毫无胜算。这时韩信不管是拥兵自立坐山观虎斗也好;还是左右逢源,平衡各方势力也好,都是很好的选择,但是韩信偏偏是个政治呆子。

楚国派使者来游说,晓陈大义,韩信以刘邦对自己坦诚相待、言听计从而拒绝。韩信最重要的谋士蒯通提出三分天下的战略,并用张耳陈余曾经是举世皆知的刎颈之交后来仍然互相残杀和范蠡文种协助勾践复仇称霸最后仍然没有好下场两个例子劝韩信拥兵自重不要相信刘邦,韩信虽然犹豫了一下却还是以君臣之间的信义和自己功劳大为由拒绝了蒯通,也注定了自己的悲剧一定会发生。

后来韩信与刘邦会师垓下,一战灭楚,刘邦趁机夺了韩信的兵权,又任命韩信为楚王,把韩信调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即使现在韩信仍然有好好经营重新崛起的机会。后来刘邦全国搜捕原项羽手下将领钟离眛,钟离眛因为和韩信关系不错就躲到了韩信这里,后来刘邦听信了别人说韩信要造反的谗言,以狩猎为借口要攻打韩信,有人跟韩信说杀了钟离眛就可以取信于刘邦,韩信就跑去和钟离眛商议此事,钟离眛因为韩信踌躇不定忿而自刎,韩信带着钟离眛的首级去见刘邦,虽然没被杀,但是被降为淮阴侯,被软禁在都城,落个里外不是人。

至此,韩信必死已成定局。

至于后来就算韩信和陈豨窜通谋反确有其事,那已是大势已去,强弩之末了。最后事情败露,被萧何骗去了长乐钟室被杀,死前才发出了“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叹。

纵观韩信一生,雄才大略、运筹帷幄、能屈能伸、战无不胜,但是幼稚的政治思维断送了其英雄的一生。刘邦就如同很多领导一样,只能共苦,不可同甘,而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处理任何可能影响其统治的因素都不会手软,韩信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执着于功名,没有张良功成身退的觉悟,最后当然避免不了惨死的命运。

如果各位看官喜欢本篇文章,请将这篇文章多多收藏转发,不要吝惜你们的点赞评论,镜中妖在这里先行谢过啦!如果想看更多原创好文,就把小妖加入关注吧!!多谢各位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