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调兵遣将的虎符

2019-0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已是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频繁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之后,秦国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赵国都城危在旦夕,然而各国诸侯却慑于秦兵的威势,不敢援助.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调兵遣将的虎符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于是便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先派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周赧王五十七年,即公元前258年,当时已是战国末期,秦国吞并六国日亟,战争频繁激烈。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秦国大破赵军,坑杀赵降卒40万。之后,秦国乘胜进围赵国首都邯郸,企图一举灭赵,再进一步吞并韩、魏、楚、燕、齐等国,完成统一中国的计划。赵国都城危在旦夕,然而各国诸侯却慑于秦兵的威势,不敢援助。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调兵遣将的虎符

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姐姐,于是便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先派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后来又惧怕秦国报复,遂命令晋鄙驻军观望。信陵君为了驰援邯郸,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如姬从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凭借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权,大破秦兵,挽救了赵国。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调兵遣将的虎符

信陵君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不惜冒险窃符救赵,取得了胜利。虎符在信陵君救赵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虎符呢?虎符属于兵符,是中国古代朝廷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为的是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准确畅通。

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调兵遣将的虎符

虎符可以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伏虎的形貌,内部中空,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在外的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

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错金文字,文字一般分别铸在两侧,内容相同。君主在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自己的半符前去,与将领之半符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兵符为何做成虎形,其中也是有原因的。虎在古代一直被尊为“山兽之君”“兽中之王”,凶猛异常,因此被视为勇猛威武的象征。

军事制度中的名物多借用它的声望,例如西周时勇武之士称为“虎臣”,君主的近卫军称为“虎贲”,将领的营帐称为“虎幄”,遮护营垒的屏障称为“虎落”,强劲的良驽称为“虎蹲弩”等等。

用猛虎的形象装饰各种兵器也是十分常见的,如用虎首装饰斧钺,甲胄上也有虎的造型。所以将兵符制成虎形也是合乎情理的。如姬所窃之虎符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了,不过幸运的是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其他的虎符造型中窥察一番面貌。

1973年,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区的北沈家桥村出土了一件秦国杜虎符,是秦惠文君(公元前337~公元前325年)时使用的,距今已2300多年,比如姬所窃之虎符还早50多年,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虎符。

杜虎符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呈走动姿态,伸颈昂首,虎尾上卷。这件虎符只有左半,背面有用于合符的凹槽。虎体有铭文40字,是铭文最多的一件,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规整隽秀,工艺精湛,至今仍金彩熠熠,似若新制。

目前发现的战国虎符还有法国巴黎陈氏所藏的秦新郪虎符。新郪虎符通长8.8厘米,前高3厘米,后高2.2厘米,重95克。作伏虎形,尾部上卷。虎身上有错金铭文40字,铭文格式与杜虎符十分相近。据王国维考证,新郪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原属魏地,秦昭王五十四年(公元前253年)后并于秦,此符当为此后所制。

陕西省凤翔县还曾出土过金虎符,也是秦国之物。金虎符没有铭文,体量不大,高仅2.3厘米,长仅4.8厘米,重35.6克,也为卧虎形状,但造型夸张,巨目大耳,龇牙咧嘴,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身纹饰为凸雕和阴刻,背面有扣槽,可惜仅存半符。

金虎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个别之处略有不同:秦虎符文字错金,汉虎符多错银。秦虎符铭文,在符的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背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才能通读。西晋虎符通体饰有虎斑条纹,所以在背缝处加上一长条形窄边,或在符背面镌刻铭文,也多采用错银工艺。

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兵符不再使用虎形,改用鱼符或兔符,武周时一度用龟符。鱼符与龟符皆可系绳佩戴,与后世的牌符区别不大。宋代以后,皆用牌符,只不过用虎豹之形加以装饰,故称为“虎头牌”。随着诏书、军令等书面文件的使用,兵符作为调兵信物的作用日益减弱,后世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