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劫第二部大明烈】借《大明劫》来聊聊大明

2019-09-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前几天看到一个排行榜,国产电影历史票房前20名,名单如下:<战狼2><红海行动><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捉妖记2><羞羞的铁拳><前任3:再见前任><功夫瑜伽><寻龙诀><西游伏妖篇><港囧><夏洛特烦恼><芳华><泰囧><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

前几天看到一个排行榜,国产电影历史票房前20名,名单如下:

《战狼2》《红海行动》《美人鱼》《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捉妖记2》《羞羞的铁拳》《前任3:再见前任》《功夫瑜伽》《寻龙诀》《西游伏妖篇》《港囧》《夏洛特烦恼》《芳华》《泰囧》《西游降魔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动》《长城》《心花怒放》。

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是个什么德性大家就心知肚明了。

热闹是它们的,我喜欢的《归来》《万箭穿心》《解救吾先生》《hello!树先生》《一代宗师》、《一个勺子》这些都没有。

这不奇怪,《万箭穿心》这样的片名就注定不会有好票房,但看完后我就成了导演王竞的拥趸,之前也写过此片的影评,今天来聊聊王导的另一部电影《大明劫》。

说起来,我好像和“明”字有点缘分,上小学时我和班上一个女同学重名,于是班主任就建议绅士风度嘛,男同学改个名,改叫什么呢,结果就给我名字中间加了个“明”。

到了大学看金庸十四经,最喜欢的就是《倚天屠龙记》,里面声称朱元璋因为曾是明教中人,所以建国后取国号为“大明”。此事孰真孰假,历史上也没有定论,只能去问朱元璋了。

朱老师一代雄主,虽然也是褒贬不一,但确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产自安徽的皇帝,而且出身之低空前绝后,他也常以“淮右布衣”自称,他所建立的帝国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文学等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我曾说过,汉唐文明与明朝相比也是会自惭形秽的。

但明朝又是以一种极为惨烈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崇祯是唯一在首都自杀以谢幕的末代皇帝。

《大明劫》说的就是崇祯自杀前2年,也就是1642年的事。

明朝灭亡原因历来是史家众说纷纭的主要题材,导演起了个宏阔的片名,其实在短短90分钟内只选取了1642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的一个片段,孙传庭在出潼关前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本片因预算所限,除了片头有短短几分钟的战争场面,大部分都是文戏,但片中对甲仗、兵器、攻战、车马方面的细节颇为考究,反复出现的各色火炮、枪铳都力求遵循史实,使得观众可能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了三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究竟是穿着怎样的铠甲,使用怎样的武器在战斗。

影片主角是两位:孙传庭和吴又可。一位是统兵大将,一位是江湖郎中,本来命运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在这乱世风云中,他们相遇在决定大明命运的潼关。

这种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命运纠缠向来容易出彩,也是聪明的导演不会放过的技巧,孙传庭和吴又可在历史上都是实有其人,这就给了影片进行艺术加工的基础。

孙传庭在片中感叹:“用药如用兵”,吴又可说:“重症需用猛药,铤而走险方有一线生机。”

地方官吏的腐败,豪强劣绅的贪横,军阀的专权,高层的颟顸,还有崇祯的急躁……影片一一展示了大明劫数难逃的病因,整个帝国已是病入膏肓。

孙传庭就是崇祯在大明朝“病急”之时用的一味猛药,从狱中重新启用这位名将,希望能力挽狂澜。但片中孙传庭明知吴又可用药与常理相悖,却敢于让其放手治瘟,而崇祯对孙传庭始信而终疑,没有让其放手一搏,在“兵不堪用,粮弹两缺”的情形下被迫仓促出关,兵败身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影片可能是出于对孙传庭这位“大明裱糊匠”的同情或心疼吧(他战死沙场后一时没找到尸体以至于崇祯怀疑他是诈死,迟迟没有封谥),最后给了他一个相当壮烈的战死画面特写。

《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这是后人认为崇祯最大的污点。纵观崇祯一朝,良臣不少,名将就更多了,孙承宗、孙传庭、袁崇焕、祖大寿、满桂、洪承畴……可谓是手里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我个人观点,这么说就有点苛责古人。崇祯当时面对的确是外有强胡内有流寇,天灾人祸的末世局面,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皇权与主将不可调和的猜忌,他对孙传庭、袁崇焕等人都是一开始给予了充分信任和支持,但一旦这些人出了些许纰漏(如拥兵不前,如纵寇入关),以崇祯同志多疑敏感的性格,他就要发飙。

因为他深知此时的大明经不起任何差错了,否则就会像他的遗书里写的那样“三百年基业竟亡于朕手”。

这就是中国历朝历代兴勃亡忽最根本的原因——皇帝开的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天下系于一人之手,输,就赔掉江山社稷还有自己的生命。

所以我可以断定,基本上所有的皇帝一生都是在焦虑、猜疑和恐慌中度过的,他们都是最需要心理医生的一群人,崇祯就更不例外,他杀了那么多文臣武将,是因为他深知这天下只有他一人要对这家公司负无限责任。

影片让余少群来饰演崇祯,可能因为篇幅所限没有给崇祯同志太多的镜头,是一个遗憾。而饰演孙传庭和吴又可的戴立忍和冯远征都算找对了人,尤其戴立忍的清正气质与独特的国语念白都很符合导演想要塑造的这位大明宿将。两位主演都出色地完成了各自任务。

《大明劫》通篇色调灰暗,充满着悲凉之气,节奏沉稳,但又缺乏高潮,尽管在乱世战火中点缀的孙传庭与夫人,吴又可与其师父的女儿之间的爱情给影片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这样的片子还是不可能讨大众欢心的,如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一样,都注定是票房的滑铁卢。但这些影片都是对一段我们不该遗忘的历史的严肃而可贵的溯源和探究,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态度。

巧的是,一六四二到一九四二,刚好三百年过去了,华夏大地上发生的故事似乎并没有太多变化。

我猜王竞导演是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这本书在最后合上明朝的大幕后笔锋一转,以徐霞客作为故事的结尾,想要阐述的是,所谓王侯将相,千秋霸业,都不过成了茶余酒后的笑谈,而《徐霞客游记》却至今流传,成就了史上也许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片尾处,孙传庭得知吴又可不辞而别后沉吟道:“他有他的路要走”。

吴又可说:“世事变幻,唯有医道长存”。

孙传庭救不了大明朝,吴又可却还可以悬壶济世去救他的病人,乃至于三百多年后的病人——他所写成的《瘟疫论》中所记载的经方“达原饮”在2003年的非典中甚至还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