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人当十人用的泰山皮影戏“十不闲”

2019-07-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影戏的由来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多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

皮影戏的由来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多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皮影戏之泰山皮影戏

泰山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又称人子戏、挑影子,因为它的影人、道具都是用驴皮制成,所以又通称驴皮影。据说,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究竟谁是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也已经无从考究。

说到泰山皮影戏,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我们这一期邀请的“十不闲”技艺大师——范正安先生。作为世界上三个掌握“十不闲”技艺的其中一人(其他两位为范老先生的儿子与孙子),74岁的范老先生学习皮影已经长达66年了,他还被评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一人做十人量的活 手不忙脚不乱

范老先生此次带来的节目是《孙悟空大战九头虫》。演出过程中,范老先生的皮影戏功夫炉火纯青,一边用手操纵着手中的皮影,一边又唱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曲子。令人震撼的是,范老先生演出结束后,评委席的鞠萍姐姐、詹Sir、隆马和台下的观众才发现,刚才大家所听到的配乐里的各类乐器,全是由范老先生独自一人演奏的。

经过三位评委的一番采访,我们才得知,原来表演“十不闲”时,表演者要“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相当于五官、四肢、头脑一刻都不能有片刻闲着。范老先生需要一个人独立完成编剧、皮影制作和表演,表演过程中要操控十种道具,包括通过绳索、杠杆同时操纵着安置在架子上的快板、锣、鼓、钹、钲、木鱼等乐器,还要一边伴奏一边唱歌一边表演皮影,手、足不停闲,这也是“十不闲”之名的由来,这种超高难度的技艺也非一般人能够掌握。

3年方可入门 一辈子未必出师

据范老先生介绍,他从8岁就开始学习皮影,直到现在,每天还会进行2小时以上的皮影训练,家里还设了舞台可供练习,并且还存放了50多个箱子的剧本及相应的道具。“传统的木偶表演,学习3年就可以出师,可这‘十不闲’,学习3年才刚刚入门”范老先生说,随着年纪渐长,他现在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继续支撑表演,想要传统技艺保存青春,就必须要有一番付出。

那么,范老先生的“十不闲”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他的表演为何能赢得现场年青观众的满堂喝彩,3月1日21:10,锁定广东卫视,由长隆独家冠名的《木偶总动员》为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