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不能吃什么 4大禁忌你都知道吗

2019-03-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病因 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病因

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检查

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1.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2.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巴瘤的其他表现。

3.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并发症

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3.抗菌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预后

本病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预防

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禁忌 1忌辛辣刺激食物。辣椒,芥末、胡椒、浓茶、咖啡、可可等食物或饮料,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能使黏膜充血,加重炎症,也应戒除。

2忌烟酒。人们在吸烟时候,烟雾中的有害物质,溶解并附着在口腔、咽喉部,随吞咽进入胃内,这些有害物质对胃黏膜也有很大损伤。因而,急性肠胃炎病人,一定要戒除烟酒,免得加重病情,甚至导致恶性变。

3忌过冷、热、硬食物。过凉的食物和饮料,食人后能够引发胃痉挛,胃内黏膜血管膨胀,不利于炎症消退。过热的食物和饮料,食入后会直接烫伤或刺激胃内黏膜。胃炎病人的食物应软硬适度,过于坚固精细的食物、粗纤维的蔬菜、用油煎炸或烧烤的食物,食用后可加重胃的机械消化担负,使胃黏膜遭到磨擦而损伤,加重黏膜的炎性传播疾病变。

4忌不洁膳食。由于被污染蜕变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细菌毒素,对胃黏膜有直接摧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