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演员没演技没法保质 底子薄后天不努力

2018-10-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没演技,再鲜的肉也没法保质 某网站上,有网友提问:说说你最讨厌的影视作品.一网友回答:鹿晗.TFBOYS.李易峰等所有"小鲜肉"演的影视作品.这一回答马

原标题:没演技,再鲜的肉也没法保质

某网站上,有网友提问:说说你最讨厌的影视作品。一网友回答:鹿晗、TFBOYS、李易峰等所有“小鲜肉”演的影视作品。这一回答马上引来最多赞同。“小鲜肉”演员等于高颜值、零演技,已成为很多观众的固有印象。

所谓“小鲜肉”,即年龄在12岁至30岁之间,拥有良好身材和帅气长相的男演员。粉丝经济时代,资本方为吸引特定观众群,启用人气较高的“小鲜肉”本无可厚非。但因为要支付高额的演员片酬而压缩电影制作成本,“小鲜肉”不认真揣摩角色好好演戏,拍出来的电影只能让粉丝失望,让观众愤怒。而这,绝非“小鲜肉”的正确使用方式。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里,吴亦凡全程高冷面瘫脸,表演基本靠吼;《怦然星动》里,李易峰无论生气高兴难过惊讶,都只有瞪眼睛一个表情;《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里,欧豪一直用淡如白开水的台词表现内心情感,配套的是不停流泪不停奔跑不停对天咆哮……空洞的眼神、浮夸的表情、僵硬的肢体动作、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的台词,构成了银幕上“小鲜肉”的演技群像,接下来便是观众的如潮差评。

既非科班出身,又不是天赋型演员,“小鲜肉”表演底子显然比较薄弱。李易峰、井柏然、欧豪都是国内音乐选秀节目出身,鹿晗、吴亦凡、张艺兴最初则是在韩国娱乐公司当练习生,通过音乐组合出道。“他们此前训练的重心都在音乐和舞台表演上,而对电影需要的镜头表演则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训练,以至于刚开始拍戏时,他们的表演都是缺失的。”影评人曾念群直言,“小鲜肉”没演技也属正常现象,“他们只能在一部部作品的拍摄中慢慢提升自己的演技,以战代练。”

本身基础就不太好,如果在拍摄前还不认真准备,拍摄时不全身心投入,表演如果能合格才是怪事了。将前期对戏交给助理,开拍了才迟迟现身;表演时不念台词念数字,台词全靠后期配音补上;大量表演依靠替身完成,自己只补露脸镜头……这些都是被曝出的“小鲜肉”工作劣迹。导演郭靖宇曾透露,经常看见五六十岁的导演蹲在“小鲜肉”演员的沙发椅边恳求,说天气很热,你再来一条吧,刚才摄影师没拍好,我回去骂他,换掉他都行……

既然“小鲜肉”演技不达标,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电影乐此不疲地邀请他们?原因很简单,利用粉丝效应博关注,吸引特定观众群。

根据易观智库的统计,中国电影票房中的85%来自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群体,他们的欣赏品位会对电影投资方和创作者产生直接影响。越是明星云集、场面华丽、善于宣传造势的影片越是卖座。首都电影院副总经理于超分析,“小鲜肉”知名度高,选择这样的演员能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公关效应,从而帮助影片从上映之初起就能获得较高关注度,从而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

市场追逐“小鲜肉”的后果是,后者片酬一再突破新高,天价片酬挤占了影片的制作成本,催生出一部部粗制滥造的电影。

飞天影业董事长李斌透露,今年上半年公司本想请吴亦凡拍电影,结果其经纪公司直接发话,片酬至少一亿元起,“经纪公司通过各种营销运作,助推艺人片酬虚高,这让我们制片方很尴尬。一部电影中,韩国艺人片酬占比20%-30%,好莱坞不到30%,国内演员却高达50%-80%。”在他看来,电影行业应建立成熟的演员片酬标准,遏制天价片酬现象。

话说回来,有“小鲜肉”就一定有高票房?今年暑期的电影市场,给了抱有这种想法的电影人迎头一击。

如果说2013年上映的《小时代》是“鲜肉电影”的开端,并宣告了这种模式的商业成功,那么今年的票房数据,则彻底打了“小鲜肉”票房号召力的脸。《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上映4天票房不到900万元,《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票房3600万元,《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票房也不到4亿元。导演赵宁宇预测,“小鲜肉”拍片热过两年就会冷下来,因为观众已经越来越成熟,只有颜值、没有演技、没有故事的电影不会有人买账。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小鲜肉”的确为大银幕带来了青春靓丽之风。但无论颜值有多高,决定“小鲜肉”保鲜期的,还是过硬的演技。再“鲜”的演员,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撑腰,也难以在新人辈出的影视圈长期保鲜。

电影市场应根据“小鲜肉”自身气质,为其量身定做角色。这一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为当下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王祖贤出道前是篮球运动员,四肢修长,五官偏硬朗,但徐克和程小东抓住了她身材高挑、眼神迷人的特质,在《倩女幽魂》中将其打造为妩媚清丽的女鬼,使其成为香港影坛一代玉女。林青霞刚开始拍戏时,饰演的都是琼瑶小说电影里的“傻白甜”角色,直到徐克挖掘出她身上的中性气质,才有了《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里的经典角色。

“‘小鲜肉’的可塑性不是没有,关键要看市场会不会塑造,把他们的潜质挖掘出来。”曾念群认为,投资方和制片方不能只想着榨取演员的市场价值,而应去开发其特质,“《老炮儿》里,吴亦凡和李易峰的演技就没那么拖后腿,这主要归功于人物角色和演员本身的契合以及导演的调教。”

谢霆锋当年转型拍电影,顶着乐坛大腕的光环,却放低姿态,沉下心来磨炼演技,被称为“拼命三郎”。虽然电影作品有优有劣,但其敬业勤奋的态度获得了充分肯定。彭于晏刚出道时也是“小鲜肉”,但他敢于挑战各种类型的角色,青春片、动作片、武侠片来者不拒,摸爬滚打中演技日益成熟。所以说,“小鲜肉”自己在表演上也要多积累。如果自己不努力,两三年后“鲜肉”变“咸肉”,也就无人问津了。(袁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