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殷美根老婆 专访九江市市长殷美根:打造强工兴城“九江样本”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华网江西频道1月28日电 近年来,九江市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发展提速.面貌变样.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给九江带来哪些巨大变化?九江大力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九江又该如何作为?2013年江西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殷美根做客新华网江西频道"中银非常关注•2013

新华网江西频道1月28日电 近年来,九江市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发展提速、面貌变样、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给九江带来哪些巨大变化?九江大力实施沿江开放开发战略的目标和措施是什么?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建设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九江又该如何作为?2013年江西两会期间,江西省人大代表、九江市市长殷美根做客新华网江西频道“中银非常关注•2013江西两会”特别访谈,畅谈九江强工兴城、赶超发展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 财政总收入四年跨越 “两个大台阶”

主持人:近几年来,九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加速赶超的强劲发展势头。请问殷市长,九江提出了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殷美根:在2009年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了“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发展思路。经过四年多的实践,证明了这个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是符合我们九江发展实际的。

这个思路,一是抓住了九江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矛盾;二是找准了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撬动工业化,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互动共进、协调发展的工作路径;三是确定了最核心的是做大做强工业、最关键的是用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发展、最紧迫的是激活县域经济、最现实的是发挥潜在优势、最基本的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最根本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六个最”的发展举措;四是明确了“三年财政翻番,五年全面进位”和“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在这个思路的引领下,近四年来九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发展越来越快。财政总收入四年跨越了100亿和200亿“两个大台阶”,去年我们的财政总收入达到220.9亿元,增长36.5%,增幅是全省第一;固投四年累计投入3800亿,超过前10年的总和;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外贸出口四年增长10多倍;县级财政由08年的1个过5亿发展到现在9个过10亿。

二是份额越来越重。财政总收入由08年占全省的8%上升为10.

6%,固投由08年的9.8%上升为1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08年的9.8%上升为12.9%,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08年的10%上升为13%,外贸出口由08年的2.

8%上升为14%。三是后劲越来越足。全市现有亿元以上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近5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0多个、50亿元以上项目近20个。特别是我们实施了大广高速、永武高速、彭湖高速、长江二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市里投资的国、省道超过前30年的总和,积蓄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强工兴城“领舞”发展 “九江经验”亮点频现

主持人:殷市长,刚刚您提到九江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是在“强工兴城”战略的引领下取得的,请问,你们是如何推进这一战略的?

殷美根:我们的发展思路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强工兴城”。在“强工”方面: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市工业化率由2008年的43.1%提升到2012年的50%,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是2008年的3.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0亿元,是2008年的2.7倍;利税总额260亿元,是2008年的10倍。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通过“五抓”来落实:一是抓平台。把园区作为第一平台,通过加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配套水平,国家级九江经济开发区和13个省级工业园区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吸附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

二是抓项目。加强对接引项目,全力支持央企、省企发展壮大;围绕产业聚项目,以十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大集团和大企业开展产业招商;激活民资上项目,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业;强化操作推项目,建立健全调度、倒逼、督查、服务等八大推进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三是抓产业。积极推进“企业做大、产业集聚”,通过龙头引领、延链配套,引导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关联企业扎堆发展、同类企业抱团发展。

目前已形成石化、钢铁等十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45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80%。未来我们将围绕“十百千”目标,打造3个十级、5个百级、6个千级的国家和省级产业基地。四是抓保障。着力强化土地、资金、水电煤运等要素保障。五是抓环境,就是优化发展环境。

在“兴城”方面,近四年来,全市共开工建设重点城建项目2220多个,累计投入城建资金1420多亿元,其中市本级城建投入450亿元,新建面积2000多万平米,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我们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抓规划引领。以科学的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通过健全“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坚持做到“五个不”,即不吃“后悔药”,做好长远规划,避免遗憾和败笔;不唱“空城计”,繁荣城市经济,强化产业支撑;不做“复印机”,防止一张图纸做一条街;不犯“冷热病”,建设和管理要持之以恒;不欠“子孙债”,防止做今天的事给后人留下包袱,提高城市建设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是抓新区建设。

把八里湖新区建设作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重点,按照“12345” (打造一个生态新区,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两个优先”,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规划布局,营造观湖、观江、观山、观城的“四观”生态效果,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八里湖新区建设,通过四年努力,八里湖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近500亿元,生态新城基本成型,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60平方公里扩大到120平方公里。

三是抓老城改造。

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统筹兼顾老城综合改造,通过下放权限、创新运作、利益激励等措施,充分调动市属三区抓城建积极性,老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品位不断提升。四是抓项目推进。每年年初都召开一次四套班子会专题研究城建项目,把城镇化和城市建设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坚持“先说好了再干”,确保项目在推进落实中无杂音、零障碍;建立“六个一”的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好的施工队伍),“五合一”的调度督查机制,“五加三”的监管保障机制,“五加二、白加黑”的落实机制,确保项目得到快速推进。

五是抓品位提升。注重“城、景”互融,力求把城建项目建成景点景观,把城区建成景区;注重“城、市”互补,在造城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城市经济;注重“建、管”并重,按照“花钱买管理、不花钱养人”的原则,使建成项目管理及时到位;注重“疏、堵”结合,既通过专项整治行动来解决市容、市貌脏乱差等问题,又通过建立健全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来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