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峰许巍 王小峰对许巍的评论 大家有何见解?

2017-07-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巍一共录制了七张专辑:<在别处><那一年><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在路上--><爱如少年><此时此刻>.其中<在路上-->是许巍当年创作并废弃但又捡回来重新演唱的曲目和他专门为别人创作的歌曲自己又重新演唱的作品集,这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其他词作者合作的作品.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路上-->都是许巍写给别人的歌曲,实际上<执着><像风一样自由><自由自在>

许巍一共录制了七张专辑:《在别处》《那一年》《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在路上……》《爱如少年》《此时此刻》。其中《在路上……》是许巍当年创作并废弃但又捡回来重新演唱的曲目和他专门为别人创作的歌曲自己又重新演唱的作品集,这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其他词作者合作的作品。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在路上……》都是许巍写给别人的歌曲,实际上《执着》《像风一样自由》《自由自在》都是当年他在西安“飞”乐队时期的歌曲。

这样算下来,他一共发表了七十多首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不包括与他人合作的歌词)。 《在别处》《那一年》这两张专辑主要在写他纠结的人生,有梦想,但无法实现,想面对又想离开,欲罢不能。那段弃之不忍食之无味的人生,把许巍折磨的像个怨妇,但这时期创作的歌曲是最有味道的。

这两张专辑属于有病呻吟,这块心头病就是他作为一个带着梦想来到北京的摇滚青年,在实现的过程中出了状况,他敏感心重,不知所措。《时光·漫步》是一张过度专辑,如果说《在别处》是许巍最好的摇滚专辑,那么《时光·漫步》就是许巍最好的流行歌曲专辑。

这张专辑发行,媒体和歌迷开始争论许巍是否背叛了摇滚这样无聊的话题,在我看来不是,因为他最擅长写这类歌曲。

而后的《每一刻都是崭新的》《爱如少年》《此时此刻》一张比一张无病呻吟。 2002年开春,我记得那天北京沙尘暴,天是橘红色的,就在那么一个糟糕的天气,我采访已经有3年没见的许巍,这期间关于他的消息不多,只是知道他离开了红星,回到了西安。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平客打电话说他们和许巍签约了,要给他出新专辑。我决定再采访一次许巍。那一天,许巍的脸在橘红色的天空下一直灿烂地微笑,即使我们在西安讲笑话的时候,他的笑都没有这么舒展过。

那次采访,许巍告诉我他开始信佛,开始看古书……当时这些信息并没有让我和他的音乐联系在一起。《时光·漫步》发行后,我也没有注意到许巍音乐发生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一直认为许巍就该去唱这样的歌曲,他擅长写旋律好听的歌曲,我对他崇拜什么Nirvana、Aerosmith没什么感觉,那只是中国摇滚歌手在摇滚道路上偶然误入歧途的表现而已。

我一向对玩别人玩剩下的东西很不感冒,即使在他录制了两张嘈杂的摇滚专辑之后,我也认为许巍早晚有一天会重新唱《执着》的——尽管他那时候否认自己会去写这样的歌曲。

当《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发行后,我才意识到,这不仅仅是许巍擅长写旋律优美的歌曲的问题了,这是个三观的问题了。

许巍是在改变了人生观之后重出江湖的——当年他拼命把摇滚色彩涂抹到自己身上,后来,摇滚这层油漆经历人生的风吹日晒,只留下一些斑驳的痕迹,所有与摇滚有关的东西——叛逆、绝望、灵魂、极端、疯狂……——都被他迅速抽离干净,只剩下一个和蔼可亲、彬彬有礼,看似阳光灿烂,心里波澜不惊的许巍。

2009年的那次采访,让我明白了他这些年变化的轨迹以及背后的原因。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真的在许巍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当初他只是很单纯地认为只要把音乐做好,一切都好。事实上现实的摧残让他不知道如何去面对。郑钧可以跟红星的老板撕破脸,争得自由,许巍做不到,他就像一个嫁出去的媳妇,任由婆家摆布。摆布到最后,他没了退路,宗教成了他脱胎换骨的最后稻草,唯有这样才能让他平静下来,把他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让佛来给搞明白。

许巍就是中国男女文艺青年心中的宠物,他忧伤,你心疼他;他快乐,你还心疼他。他从来不去冒犯什么,也从来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他写出了让文艺青年喜欢的歌曲。

那种“我见犹怜”的形象奶个文艺青年不为之心动呢。 我不想因为许巍是你们心中的宠物,就不忍心下手。现在有种奇怪现象,由于到处都是粉丝,正常的批评常常会被粉丝们围攻,好在我一直很适应这种无能的力量式的围攻。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批评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看法,写起来了无牵挂。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