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与范伟矛盾真相】赵本山和范伟何庆魁高秀敏分手矛盾恩怨原因
作为同样是辽宁人的范伟和赵本山,两人一直是观众心目中的“黄金搭档”。”从小品舞台上的“忽悠”系列到电视连续剧《马大帅》、《乡村爱情》,其喜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几年前,范伟为了儿子在北京能有长足的发展,他带着妻子和爱人毅然离开了沈阳来到了北京。曾有媒体报道,范伟的离去,令赵本山内心很痛楚。近些年来,坊间也有多个版本传播赵范不和传言。
大多数人不知道,范伟是相声演员出身。1983年,他在曲艺团一堆前辈中埋头琢磨出了个《一个厂长的日记》,这本子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事后,电台的几位编辑不约而同提到:那个戴眼镜的小胖子是个好苗子。七年后,这个“好苗子”被当时已经是“腕儿”的赵本山相中,以央视春晚小品《牛大叔提干》开启了两人长达15年之久的合作。
途中有声音说,范伟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只是一味作料,换个人照样能演。范伟没就这个说法给过只言片语。
“开始是挺轻松的,观众焦点完全不在你这儿,笑点也不在你这儿,(我)只要是给本山大哥台词搭准了,节奏别掉下来,也就没什么问题了。”随后两人合作的状态开始发生变化。“好像是从《红高粱模特队》开始,本山大哥边上这个演员,就是我,(角色)有性格了,有性格以后,大家会觉得:除了(赵本山)这个,另外那个角色也挺有意思。
你让观众一注意以后,你马上就会有一种责任感了,有点压力了,就说,哎哟,这个包袱一定把它使出来,这个表演一定把它演出来,就这样。后来就越来越觉得有压力。”范伟对外表示,这种压力让他开始萌生退意。
2005年,范伟最后一次与赵本山合作登上春晚的小品《功夫》,开场他就说错了词,好容易才圆了回来,下台后,他向赵本山表达了不再上春晚的意愿。对于两人关系的变化,赵本山八年“御用编剧”何庆魁口中有一些故事:有一年,赵本山和范伟去四川演出7场,只给了范伟7000块,赵本山拿了42万,高秀敏也为范伟鸣不平:“哥呀,你太黑了,只给人范伟七千,你给人范伟两万也好啊。
”赵本山说:“他在我这里成名了,还想挣钱?成名了上别的地方挣钱去。”至于范伟,何庆魁认为他不懂感恩,卧薪尝胆十年,演完《卖拐》转身就变脸。
2009年的《关东大先生》是范伟最后一次在赵本山制作的电视剧中出现,宣传时,独缺范伟,此时的二人,已经四年没有合作春晚。发布会上谈及与范伟的关系,赵本山眼眶涌泪,“去年我就给范伟打了电话,他居然不接。我很生气,小样儿居然敢拒听我的电话!
”“人家干吗要听你的,现在已经是大腕了,事情不比我少。”“能答应我在《关东大先生》里客串个角色就很帮忙了,有范大腕赏光还能增加收视率呢,我得感谢他。”事后,赵本山对当时言辞表达悔意,他说范伟是他兄弟而不是徒弟,徒弟要对师傅言听计从,兄弟则不。
范伟没有借坡下驴,而是奋力澄清自己不是拒接,是“因为太忙关了机”,并请赵本山经纪人转达提醒:不上春晚的事,三年前已向本山大哥提过。
故事的结局与周立波和关栋天的分家挺像,但类似周立波“十年前的一碗泡饭总不能天天鲍鱼鱼翅伺候吧”的话,范伟是断断说不出口的。后来的各种场合,范伟仍称呼对方为“本山大哥”,并在采访中回忆两人1993年就开始的合作,从小品《走毛道》说到后来的电视剧《乡村爱情》。
两人之间有过不愉快?范伟表示:“其实没有什么不愉快,真没什么不愉快,你看我们在一起合作,无论是《建党伟业》还是在一起拍戏什么,都特别愉快,没有什么,真是没什么不愉快。”
那为什么和赵本山慢慢不合作了?“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太清楚,因为比较……别说了。这个的的确确真是有点……”范伟突然坐直了身子。
回望与赵本山从结识到合作的那些年,范伟神情有点黯然:“我觉得以后肯定有机会再合作,比如合适的角色,合适的机会,肯定会有。”
“我觉得本山大哥现在这个团队四梁八柱已经都具备了,真的,你比如说给他配戏的这些演员,他需要一个比较精明点的,他肯定有精明点的,需要憨憨的,也有,他的学生什么的,我觉得四梁八柱已经有了,他就没有比如说这个角色非范伟所属啊这样一个局面。他这个团队的,我觉得各个方面吧,已经做到了配备齐全了。”他补充道。
1月23日,陕西省首届小品华文奖暨第九届喜剧小品电视大赛决赛在西安举行,国家一级编剧、赵本山昔日搭档何庆魁作为本次大赛的嘉宾,现身决赛现场。何庆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支持赵本山再上春晚,在谈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铁三角”关系时,批评范伟不懂感恩。
近日,媒体曝出,赵本山因作品未达到自己预期的水平所以退出蛇年春晚,何庆魁对此作出回应。
何庆魁说,“赵本山的身体不太好,他可以功成身退了。身体健康情况不好,但是他总是想把自己的徒弟能带出来一个算一个,小沈阳[微博]被赵本山带着,一夜爆红。他手下还有一些徒弟,还有王小丽等。他就是想把本山传媒传承下去,我个人不支持赵本山继续上了,没有不散的宴席,钱那么多,一年收入三个亿。我和他的意见不同,可以享几年福了。”
何庆魁表示,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曾是铁三角关系,但是与高秀敏中间有一些误会而终止了合作。提起范伟与赵本山的关系,何庆魁快人快语,“这个事情怪范伟,范伟是一个不懂感恩的人,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隐藏的太深,卧薪尝胆十年,演完《卖拐》转身就变脸了。”
“赵本山带着他去四川演出七场,只给他七千块,赵本山得42万,高秀敏都说:‘哥呀,你太黑了,只给人范伟七千,你给人范伟两万也好啊!给人七千。’但是赵本山说,‘他在我这里成名了,还想挣钱?成名了上别的地方挣钱去。
’别的电视台邀请高秀敏和范伟演小品,两个人挣三万五,我给高秀敏两万,范伟一万五,这个事儿故意给赵本山说了,目的就是想让赵本山给多给范伟一点儿。赵本山当时就说:‘多了,你怎么不给我说一声,那你这样,让我以后怎么给他!’但是这样帮着范伟,范伟现在三四年一个短信,一个电话都没有给过我。他是一个不知道感恩的人。”何庆魁透露。
赵本山与何庆魁合作八年,为赵本山写了八个剧本,他说,“我一连为赵本山写了八部作品,一写就是八年,有《拜年》、《昨天今天明天》、《钟点工》、《卖拐》、《卖车》等。从97年到05年,高秀敏去世以后就没有合作了。”
提起宋丹丹[微博],何庆魁说,“第一次认识宋丹丹的时候,她看了《昨天今天明天》眼睛就瞪圆了,非常喜欢这个剧本。每个演员我都有不同的写法,虽然我那个时候没有接触过宋丹丹,但是我知道她的风格。每个演员都有不同的风格,虽然作品也许没有那么精彩,但是人物必须鲜明,必须要有个性。”
在采访中,何庆魁表示一直非常关注陕西小品,他说,“自从央视有了春晚后,陕西小品就一直走在最前沿,从一开始郭达的《产房门前》、《换大米》,郭达等这一批小品演员堪称小品的‘开国元勋’的表演艺术家。后来到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风格的小品,有一股冲击力。但是这股冲击力与陕西小品没有冲突,有一种相扶相携的感觉。”何庆魁在采访中透露,他目前正在写一部古装剧,这也是他首次尝试写古装剧。
电视剧与小品是不同的,何庆魁说,“现在小品给人感觉就像穿越时空了,舞台在华丽的包装下,很明显,去年已经感觉到导演那种颠覆小品固定模式的勇气,很了不起的艺术修为。还是出于一个女导演之手,确实震撼。但是很担心的事情并没有避免,就是小品是应该让人很长时间都会津津乐道的,但是去年这种感觉好像还是没有被找到。过去每年都有。譬如《卖大米》、《产房门前》现在都能让人把小品情节记起来,这才是小品。”
何庆魁表示春晚小品一年比一年难写,他说,“要想寿命短,年年上春晚。现在的春晚很穿越。春晚现代化,但是人民的文化水品还在原来的地方,尤其是老人,他们的欣赏水品就在那里,你得让他看明白啊,得让他们津津乐道啊!小品是新生事物,它怎么可能越走越窄呢?还是需要引领,需要创新。在陕西,我感到很意外,举办华文奖小品大赛,是对演员最大的鼓励,来陕西我主要就是来学习的。”
何庆魁表示,地方特色突出,都是有可能出好作品。东北方言是赵本山小品成功的宝贵财富。何庆魁说,“譬如‘干啥玩意儿、忽悠、我的心哪拔凉拔凉的……’这些方言当时在春晚彩排的时候,北京当时特反对说方言,赵本山在彩排的时候不说,但是直播的时候就说,说了你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小品在中国已经走了很多年了,对于小品的传承和创新方面,何庆魁说,“小品创作还是必须抓‘创作’,就和中国足球一样,要开足球学校,抓足球教育。小品也是,有好的创作,才能有好的演员。当年高秀敏要买一个呢裙,450块钱,买不起,回来做在床边哭,我就给她说,‘别哭,等哥写出好的作品,把你给捧红了,想要什么都行。’我后来给她写了小品《包袱》﹑《脱臼》等都是很成功的。所以要想小品能发展的很好,还是得抓创作。”
何庆魁表示,地方特色突出,都是有可能出好作品。东北方言是赵本山小品成功的宝贵财富。何庆魁说,“譬如‘干啥玩意儿、忽悠、我的心哪拔凉拔凉的……’这些方言当时在春晚彩排的时候,北京当时特反对说方言,赵本山在彩排的时候不说,但是直播的时候就说,说了你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