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 宿主对肿瘤细胞的态度影响其演进

2019-06-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 growth) 是发生在器官或组

肿瘤的生长方式

肿瘤的生长方式有: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expansive growth) 是发生在器官或组织内的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肿瘤逐渐增大,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宛如逐渐膨胀的气球,推开或挤压四周组织。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有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主要是挤压和阻塞,一般不明显破坏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临床检查时肿瘤移动性良好,手术容易切除,切除后也常不复发。

2.外生性生长(exophytic growth) 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道等)表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肿物。良、恶性肿瘤都可呈现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向表面呈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呈浸润性生长,常由于其生长迅速,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发生坏死脱落而形成底部不平、边缘隆起的恶性溃疡。

3.浸润性生长(infiltrating growth) 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管内,像树根长入土壤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因此呈这类生长方式的肿瘤无包膜,与邻近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临床检查时移动性差或固定。手术切除范围应扩大,否则术后易复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为让人害怕的一个东西想必便是肿瘤了吧。这个对我们的生命有着极为巨大的威胁的问题。若是能够解决,那无疑是一大福音。对于我们,了解其生成便是很必要的了

具有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特点,并且是恶性肿瘤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是由一个转化细胞不断增生繁衍形成的,一个典型的恶性肿瘤的自然生长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个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在此过程中,恶性转化细胞的内在特点(如肿瘤的生长分数)和宿主对肿瘤细胞及其产物的反应(如肿瘤血管形成)共同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演进。

(l)肿瘤生长的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肿瘤群体的细胞周期也分为G0、G1、S、G2和M期。多数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并不比正常细胞更快,而是与正常细胞相似或比正常细胞更慢。

2)生长分数: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S期+G2期)的细胞的比例。恶性转化初期,生长分数较高,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增长,多数肿瘤细胞处于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瘤生长分数也只有20%。

3)瘤细胞的生长与丢失: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机体抗肿瘤反应等因素会使肿瘤细胞丢失,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共同影响着肿瘤能否进行性长大及其长大速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决定于生长分数和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之比,而与倍增时间关系不大。目前化疗药物几乎均针对处于增殖期细胞。因此生长分数高的肿瘤(如高度恶性淋巴瘤)对于化疗特别敏感。而据知名肿瘤专家称,负离子可以通过调节因恶性肿瘤引起的体内的酸碱失衡及氧化还原状况失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促进正常的细胞代谢,减轻,消除化疗的不良负作用,对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常见的实体瘤(如结肠癌)生长分数低,故对化疗不敏感。

(2)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周围的炎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这些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毛细血管出芽生长。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生长提供营养,又为肿瘤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3)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等。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的异质化有关。肿瘤的异质化是指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由于这些不同,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得以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