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启圣的儿子 【姚启圣】姚启圣的际遇(散文)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中,可以说豪杰层涌,人才辈出.涌现的人物大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马夫姚启圣则更让人刻骨铭心,钦佩有加.常常自觉不自觉闪现在脑际,挥之不去,如在眼前.我常常感慨称于他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不幸而万幸的人生际遇.蒙古草原上迅速崛起壮大的葛尔丹,吞并蒙古其他各部,勾结沙皇俄国,对清王朝勾成了严重威胁.康熙要想除掉这个心腑大患,首先要解决台湾问题.做大事,鼎定天下需要有人才,曾在平定吴三桂叛乱中居功至伟的周培功,可以说是1个文韬武略,目光远大的全才.然而,康熙想招抚台湾时,此时的周培

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中,可以说豪杰层涌,人才辈出。涌现的人物大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马夫姚启圣则更让人刻骨铭心,钦佩有加。常常自觉不自觉闪现在脑际,挥之不去,如在眼前。我常常感慨称于他丰富而坎坷的人生经历,不幸而万幸的人生际遇。

蒙古草原上迅速崛起壮大的葛尔丹,吞并蒙古其他各部,勾结沙皇俄国,对清王朝勾成了严重威胁。康熙要想除掉这个心腑大患,首先要解决台湾问题。做大事,鼎定天下需要有人才,曾在平定吴三桂叛乱中居功至伟的周培功,可以说是1个文韬武略,目光远大的全才。然而,康熙想招抚台湾时,此时的周培功已是积患成疴,久卧病榻,不能堪此大任了。康熙要周培功给他推荐1个人,像周培功一样的人。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姚启圣引起康熙的注意,进入康熙的视野。

姚启圣是何方圣人?且去查看一下他的履历。

顺治二年,姚启圣官居福建巡抚之职,郑成功收台时,因资助粮草,颇有微功,顺治六年,因抗拒朝廷治闽方略,被降为藩司,戴罪任职,顺治九年,因屡屡与上司争吵,又被贬为道台,到顺治十三年,因酗酒渎职,再被贬为知县,到顺治十六年,也不知他犯了什么律条,再被贬至漠河军中效力,到康熙五年,姚启圣再被裁撤,塞到盛京郊区,1个马场任九品司厩。

不简单,真不简单!大清的各级官职,他是一级没落都当遍了!

顺治都想杀他而未杀,降旨永不录用!

然而,康熙当众大臣面,烧了先帝诏书,决定再度起用姚启圣。康熙皇帝不受先王礼法制约,可以说是独步古今,王者气派,继往开来。

姚启圣对平台方略,可以说是早就胸有成竹。他主张政略为主,战略为辅。对台湾有“三必剿”:台湾郑经孤悬海外,早有裂土封疆,另立皇朝之心,一必剿,就是剿其心;八旗兵勇,以战马称雄,但与台湾水师相比,那可就无法相比,他们以水为家,以船为命,船坚炮利,纵横海域,二必剿,就是剿其兵;台湾经济来源全依仗着大陆,他们凭借水师,劫掠沿海大陆,来去自由,无所顾及,这三必剿,就是剿其海。

对台湾还要“三必抚”:台湾是郑经先祖从荷兰洋毛子手中夺取收复的,其先祖对中华有万世之功,这一必抚,便是抚慰祖上之功业;台湾军民与大陆血脉相连,可以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他们可不希望与大陆一刀两断,成为海外弃子,这二必抚,便是抚其民;台湾回归,军民皆喜,唯一不高兴是郑经,他由君为臣,臣为民,甚至成为阶下囚,简直生不如死,这三必抚便是抚慰其郑经。

姚启圣是对大清王朝时局,南有台湾分疆之意,北有葛尔丹勾结沙皇,日益壮大,时有南进之心。对这些姚启圣是悉数在心,对皇帝麻烦是了如指掌。他既知满,又知汉,既通海战,又晓陆战。直是1个胸怀天下,腹藏韬略的大才。

在迁界禁海过程中,福建百姓不理解姚启圣迁界禁海是长治久安,剜肉疗疮的用心,他们便与姚启圣做对,竟然先后两次挖了姚启圣的祖坟。按他手下兵勇们的说法,就该杀光,依大清律,掘人祖坟,当斩。他完全可以派手下兵勇杀光这些所谓的刁民。

但姚启圣连看都没看一眼,说“看一眼他们就会恨他们一辈子”。放了掘祖坟者,火化了祖先尸骨,撒于大海。百姓们也被姚启圣的无私胸怀所感化,主动迁界禁海了。姚启圣是位无私无畏,胸怀宽广的人。

他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是这样宽容呢?且看他在盛京郊区任九品司厩时,是如何对待康熙的亲信太监李德全的。李德全奉命去请姚启圣,之间纵马伤人,鞭挞朝廷命官。凭姚启圣的眼光,他仅凭来者所骑马的黄鞍装饰,即可判断出此人肯定是皇帝身边的人,但他却依大清律法惩治了这个恶奴。1个马场的九品司厩敢依律法惩治皇帝的亲信,官居总督却对手下百姓不忍斩杀!是嫉恶如仇?宽仁为本?耐品!这最能看出1个人的本真!

在平台期间,姚启圣与督战的索额图在战略上出现了分歧,又因战局失利,姚启圣被解职丁忧,作为福建总督,离职时竟是身无分文,还得靠同僚接济赠银,在大清朝的官吏中,这恐怕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他还是位勤政廉洁的高级官员。

姚启圣终于完成了平台大业!

姚启圣的命运波折多舛,尝尽了世间冷暖,阅遍了炎凉世态,因为他的做人让他尝尽种种不幸的苦头;以他的性情为人,如若遭遇到其他的君王,他的结局是难以预料的,然而他又是多么的幸运,能够生在康熙之年,遇到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