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张丽玲 张丽玲 讲述在日本的日子

2017-06-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看过10集电视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人都会被它真实的情愫而撼动,被它看似随意的艺术魅力而折服.叹服声中,人们把视线投向它的制作--张丽玲. 个人档案 张丽玲 31岁,杭州人 现任日本大富商社社长 16岁时离家到北京做影视演员; 1989年,21岁时赴日本留学; 1995年舞台导演专业硕士毕业; 1995年4月进入日本大仓商社工作,同年12月开始筹拍<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担任总制片和总导演.在纪实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人们

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看过10集电视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的人都会被它真实的情愫而撼动,被它看似随意的艺术魅力而折服。叹服声中,人们把视线投向它的制作--张丽玲。 个人档案 张丽玲 31岁,杭州人 现任日本大富商社社长 16岁时离家到北京做影视演员; 1989年,21岁时赴日本留学; 1995年舞台导演专业硕士毕业; 1995年4月进入日本大仓商社工作,同年12月开始筹拍《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担任总制片和总导演。

在纪实片《我们的留学生活》中,人们听到了一个富有磁性、充满沧桑的女性声音,整部片子的解说都是由该片发起人张丽玲独自完成的。她之所以想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艰苦生活,因为她自己的留日生活本身就充满着艰辛和苦涩。

10年的旅日生涯,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她依然楚楚动人,她向我们讲述了她自己在日本的这段日子: 当我21岁时,正值出国热,我决定放弃已从事5年的演艺生涯,到日本学习,和所有留学生一样,站在零的起点,开始另一种生活。

1989年6月19日,张丽玲踏上了日本的土地,当时她还不会一句日语。在东京成田机场大厅里,挤满了来日本留学的同胞:双眼茫然的女孩,四处张望的小伙子,拖着八九个巨大行李箱的中年男子……告别亲人与故乡,异国他乡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是兴奋、是喜悦?还是沮丧、失望?张丽玲知道,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任何一个演员也演不出来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后半生做赌注,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那种背景离乡的痛苦将伴随他们一生。

如果当时有一架摄像机,我一定要记录下这一刻,也许他们追求的目标很渺小,也许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但那却是历史…… 进大仓商社 读语言学校、考大学、读硕士,同时找工作。

留学生的生活,别人经历过的我都经历了。到日本将6年时,我从舞台导演专业硕士毕业,虽然学的是艺术类专业,但我决定毕业后进商社,到一个新领域去发展。 最终我选择了大仓商社。

经过考核、面试、主管人说:「你是外国人,但比一般的日本人更优秀,所以我们要你。」1995年4月我如愿以偿。 我的工作就是在啤酒酿造课,负责好几家大啤酒公司的原料供应,而且主要是用英文工作。我在国内学的英文这么多年后就剩下ABC了,别人5分钟就能做好的报表,我得用3个小时!

我直接去找给我面试的专务--日本公司里等级森严,有问题时,课长、部长、专务,要一级级向上反映,越级在日本公司是一种难以想象的行为。

而且大仓实行军事化管理,职员对上司要绝对服从,没有人敢问:为什么让我做这个?你问了别人反而拿你当怪物。但我顾不得这些,直接去问专务:你们招我来是为了让我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商社做贡献。为什么不让我去中国贸易课?那里才能发挥我的优势!

专务回答:我们在两三年内并不指望你能有什么大发展,做什么贡献,让你呆在哪里你就呆在哪里好了。真让我目瞪口呆! 打退堂鼓吗?不行。我是个喜欢挑战自己的人,不会碰到难事就退缩。

怎么做呢?恶补英文吧。每天一下班就去补习班学英文,回到家还要读上一阵子。上下班的路上也不能浪费,英文书本时刻拿在手里。真紧张,真苦啊!脸上都急出了疱。但很快我的英文水平就上来了,进课3个月后,工作得心应手了。

工作再不会给她很大压力。但是没有了挑战性的工作反而让她感到无味。就这样,踏上日本第一天就产生的念头--真实记录留学生生活,又一天天萦绕在张丽玲心头。 差点儿被开除 刚刚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张丽玲便开始实施她的计划。

她极力说服自己的姐姐和妹妹,将3人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作为此片前期资金。她先后找到了日本许多制片人,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最后她来到了日本著名的制片人横山隆晴的面前……张丽玲的精神感动了这位日本人,他为张丽玲派了摄影师,并专门派人跟拍张丽玲。

刚开始,张丽玲只是想记录下日本的留学生的生活,但是越往后拍,加入人越多,许多留学生自愿为他们帮忙,分文不要。在拍片这几年中,张丽玲用自己的玩命精神带动剧组内所有的日本人跟她一起玩命。

她每天工作都在20小时左右;前后住院两次;常常走着走着,手里的东西就掉到地上,才知道自己已经睡着了。 片子在国内获得了很大成功,这是我没曾想过的。我投进了自己所有的钱,并举债数十万美金,我只是要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 但日本的公司是不允许有第二职业的,刚开始我都是每天下班后偷偷出去拍,夜里干到一两点,第二天惴惴不安地去上班。

到了公司,先察言观色:噢,今天大概不会「开」我,好好干吧。

兢兢业业,一点不敢出错。然后下了班再去拍片子。当时就一个念头:只要你不开除我,我就会好好干份内的工作,但如果让我放弃拍片子,那我宁可失掉这份工作。当时对拍片就像吸毒上了瘾一样。

有人说我疯了,有人说我变态,但我都听不进去。我认定了有意义的事,就绝不退缩。 1997年3月15日,在拍摄了整一年时,张丽玲病倒了。横山以制片人的身份找到大仓公司,要求破例给她每周4天假。

公司同意了,但要求两条:一是所有工作量要完成,二是张丽玲所在部门66个人,不能有一个人提出反对。这样一来,张丽玲反而更累了。她每周5天的工作量要在3天赶完,另外4天玩命拍片,连续几个月每天只睡1个小时。

一年半以后,张丽玲剪出了部份样片,拿到公司董事长面前,战战兢兢地说:「这是我一年来做的事,请您看看,我给您翻译。」董事长把录像带放进包里说:「我拿回家看,好片子不用翻译也看得懂。」第二天,董事长要求所有的部门负责人都要看这部片子。

几天后,张丽玲心情忐忑地来到会议室,公司所有的领导都坐在那里。 大仓的专务召集了公司所有的部长看片,他指着片子中的李仲生说:「这个人长了一张能让战争平息的脸,他告诉我们,亚洲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精神和灵魂。

」并对我说:「你不用上班了,工资、奖金照发。做完片子再回来。」原来感动是可以超越国界的…… 当时董事长还对张丽玲说:「感谢你给我们公司130年来从来没有的机会。人与人之间,或者国家,民族之间,要先认识、了解,成了朋友之后再合作。

你给了我们一个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机会。」从这一天起,张丽玲成了大仓公司特殊的职员,不用上班照样拿工资。 做了总裁 拍摄纪录片的同时,国内委托我办理中央电视台在日本卫星落地的工作。

这是一件无论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很有意义的事。中央电视台要找有信誉、有实力的企业合作,我就找到了大仓商社和富士电视台、问他们愿不愿意联手来做这件事。于是就有了大富商社的诞生。

1998年3月30日股东们急电通知我:立即回日本,从4月1日起做大富商社的总裁、董事长。我非常谅讶:我只是个牵线人,而且从没做过经营,连收支平衡表都不会看。 他们纠正我:经营是一门艺术;我们考察你的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认为你能胜任,公司需要由你这样的拼命三郎来管理。

主要是你自己想不想做,你有没有信心做?我有没有信心做?我认真想了想,说,我想做,我有信心能做好。 4月1日走马上任,7月1日日本卫星电视正式向日本全国放送。

因祸得福 卫星电视顺利地放送了,跟股东和职员的关系也逐渐磨合好了,一切刚刚步入正轨。可还没等她喘口气,1998年8月21日,大仓突然倒闭。大仓拥有大富商社90%的股份。

「大富」就好比一个孩子刚□出生,还没学会走路,就失去了爹妈。 我不能看着我的公司刚起步就倒下,我也得对我的职员负责。 日本文化对女人总有一种不信任感,女人做事要比男人碰到更多的阻力,但我已无路可退。

我单枪匹马找新股东,一次我去见一个大公司的社长,他听说来求见的是一个30岁的女人,就不见。他说,一个30岁的女人能决定什么。我就找了富士电视台的局长,局长陪我去了,但他一句话也没说,是我拿出所有的真诚和希望来说服和打动那个社长。

碰了很多钉子之后,我倒是因祸得福,五家日本有代表性的大公司:索尼、京瓷、富士电视台、电通等成为大富的新股东。这样,我们公司拥有了最强大的阵容、最一流的管理和极其雄厚的实力。

我不相信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有些能力只要你具备了,做什么都行。周末我去学会计、去学管理课,玩命地啃数学。后来我发现,我现在学的东西其实我不是一直在做吗?索尼公司的人对我说:「你是有经营天分的人。

」今年我第一次参加京瓷公司的第36届国际经营会议,是36届中惟一的女性,也是历年中最年轻的。 在目前日本173个频道里我们783ch.是最优秀的频道,今年4月又创办了《大富》报,这份报纸是免费为我们频道的客户提供服务的,这种做法在日本所有频道中也是惟一的。 张丽玲成功了,她在日本的日子就是一部成功的「中国留学生奋斗史」,她的成功是汗水和泪水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