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收官 东方卫视释放大剧引力

2018-10-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由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胡杏儿.俞灏明等主演的近代传奇女性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近日在东方卫视圆满收官.复盘整部电视剧,透过陕西泾阳大户

由孙俪、陈晓、何润东、任重、胡杏儿、俞灏明等主演的近代传奇女性大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近日在东方卫视圆满收官。复盘整部电视剧,透过陕西泾阳大户吴家东院以及他们的家族,展现了朝廷、商人、百姓各色人等构成的时代横断面,以主人公周莹的女性视角,绘制了一幅大气磅礴的清末秦商图。

该剧凭借恢宏大气的秦商故事,新颖讨喜的女主设置,工匠精神的制作团队,在社会上掀起了多次关于剧情的现象级讨论。据CSM52城数据显示,在《那年花开月正圆》播出期间,东方卫视的全国同时段收视率屡次破3,平均收视率达2.564,最高单集收视4.078,连续称霸全国卫视黄金档收视榜单。而上海本地更是以10.106的平均收视率创下了历史新高!

近些年,东方卫视爆款剧集频出,在其“坚持精品”的大剧战略下,从《芈月传》、《琅琊榜》到《中国式关系》、《我的前半生》,各类国剧典范作品层出叠现,东方卫视已然打出了“精品卫视”的金字招牌。而对于凭借品质大剧保持平台高热度的东方卫视来说,巨大的平台影响力,与其独有的择剧战略密不可分。关照现实、关照当下、描写普通百姓故事、反映火热都市生活的剧目历来是东方卫视选剧编播的重中之重。 SMG影视剧中心主任王磊卿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对于电视剧来说,小鲜肉等流量明星不是万能的,东方卫视选择的剧目,主打的演员是具有一定成熟演技的成熟演员,来匹配平台的都市熟龄观众。”

那么,抛开收视率与话题讨论度,回到作品与平台本身,我们或许也对《那年花开月正圆》与东方卫视的成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那年花开月正圆》植根历史,间架缜密,剧作扎实。以清末陕西女富商周莹的女性视角,旁生出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现出特有的地域人文与年代背景。编剧苏晓苑在角色塑造、戏剧冲突上大刀阔斧,在标准框架下做了前卫的创新,并且把现代主义的精神融入剧中,其中,以周莹为代表的角色塑造成效最为明显。孙俪饰演的女主角周莹,接地气并且十分讨喜,与市场中以往立足女性视角的人物设定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周莹是一个没有显赫背景与贵族基因,混迹江湖的孤女,纯粹的草根出身,也赋予了这个人物更多的可能性与可靠性。正是不拘束于常规的性格做派,颠覆了一贯温婉贤良、善良纯真的大女主形象。

深究其原因,一切的性格产生来源于情节驱动。在情节设置上,编剧经常把她置身于“一无所有“的戏剧冲突中,让她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回生命海岸,致使观众掉入“戏剧陷阱”,与角色共同经历甜蜜与苦虐。因此,主角新颖讨喜、情节悬念迭起,不狗血、不套路,是此剧口碑颇佳,掀起了关于剧情现象级讨论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角色的创新也为演员带来了新鲜的挑战和经历。孙俪打破了先前塑造的古代女强人形象。在拍戏过程中,经验十分丰富的孙俪却依旧保持着谦逊与认真的态度。甚至为了获得观众看剧的第一反馈,在东方卫视的安排下,她特意来到一户上海居民家中,与观众一起追剧、讨论剧情。

从小情小爱,到家国情怀,以孙俪饰演的周莹为轴心,剧情波澜壮阔铺陈展开,在陈晓、何润东、任重、俞灏明、刘佩琦、张晨光、谢军豪等优秀演员的演绎下,人物变得生动鲜活,彰显了秦商的大义精神,使得整部剧充满了人性深度与人文情怀。剧作上的突破创新、优秀演员的追求极致,丰满了这部精品之作的血肉。

不只是丰满的故事内容和新鲜的人物设定吸睛无数,毫无疑问,《那年花开月正圆》营造出的清末宅院的东方美学风格同样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整部剧构图工整、画面静谧,对称式的平衡感营造出电影般的视觉体验,极具有东方美学韵味,饱受行业内外人士的赞许。当然,这一切的视听语言与造型置景都源于具有工匠精神的制作团队。

导演丁黑是陕西人,这位粗犷爷们对历史与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怀,这种情怀体现在“较真儿”的各个方面。为还原真实历史原貌,《那年花开月正圆》的剧组搭建了近五万平方米的外景和棚内景,并辗转江苏无锡、浙江横店、上海、山西等五省一市进行取景;为展现清末泾阳大户的葬礼风俗,在吴聘葬礼那集,送葬的宏大场面全部采用了真人实景拍摄,为观众带来了穿越时空的震撼。《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宅邸景象、风土人文在细节力求精准,反复较真儿,正是这种细节上的较真,彰显了大剧品质。

不仅仅有导演的较真精神,叶锦添老师亲自操刀的服装造型也是令这部作品备受赞誉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曾凭借电影《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和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叶锦添老师是一位相当前卫也相当传统、真正了解传统与现代的大艺术家。他擅长用现代艺术诠释了中国古典元素,提出了“一桌二椅”的舞台空间理念,并运用到了《那年花开正月圆》中。在构想该剧时,他考虑到了清朝末期的背景、周莹的人生转变、家族之间的色彩差异等种种因素,在沿袭传统风格的过程中,试图寻找引起观众共鸣的现代气息。该剧服装造型设计裁剪前卫,刺绣精致;陈式置景错落雅致,虚实相间。在真与美之间,营造出清末年间奇特的现代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