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文蛤的功效与作用_文蛤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

2018-08-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文蛤吗?文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文蛤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文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异名]五倍子.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其寄主植物分别参见\"盐麸子\".\"膏麸杨根\".\"红麸杨\"条. [动物形态]①角倍蚜

中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那么你知道中药文蛤吗?文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文蛤的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有哪些?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了解一下中药文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用法用量和禁忌注意吧。

【异名】五倍子、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其寄主植物分别参见\"盐麸子\"、\"膏麸杨根\"、\"红麸杨\"条。

【动物形态】①角倍蚜 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有翅成虫均为雌虫,全体灰黑色,长约2毫米,头部触角5节,第3节最长,感觉芽分界明显,缺缘毛。翅2对,透明,前翅长约3毫米,痣纹长镰状。足3对。腹部略呈圆锥形。无翅成虫,雄者色绿,雌者色褐,口器退化。 本种的寄主植物为盐肤木。当早春盐肤本树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雄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称为秋季迁移蚜。此时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另一寄主茶盏苔及其同属植物上,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幼小蚜虫。此种幼蚜固定在寄主的茎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

②倍蛋蚜 形态及生活史与上种相似,惟秋季迁移蚜的触角,第3节较第5节略短,感觉芽境界不明;虫瘿蛋形。寄主植物为青麸杨及红麸杨。分布同上种。 以上两种昆虫虫瘿内的幼虫(五倍子内虫)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内服:研末,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①治泻痢不止: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②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三因力》)

③治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薰洗。(《妇人良方》)

④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⑤治自汗盗汗: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纲目》)

⑥治虚劳遗浊: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锁丹)

⑦治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医得效方》)

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闻名于世。

文蛤肉有滋阴利水的功能。蛤粉与清热解毒药青黛及黄芩等共同制成的中药片剂,可以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蛤粉还可以和冰片、枯矾研末,外用治疗中耳炎。蛤粉与海藻、海螺、海螵蛸等组成四海舒郁丸,适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