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资料 汤飞凡个人资料

2018-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汤飞凡,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1897年7月23日出生,湖南醴陵人.1914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1年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并兼任助教.1925年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1929年回国到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细菌学副教授,1932年中大医学院独立为上海医学院,他晋升教授,并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1937年,日寇大举进犯上海,汤飞凡日夜在离火线仅有数百米的前线救护医疗队抢救伤员,三个月只回家二次.1938年他担任了中央防疫处技正兼处长.1939年

汤飞凡,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1897年7月23日出生,湖南醴陵人。1914年考入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1921年毕业后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并兼任助教。1925年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深造。1929年回国到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任细菌学副教授,1932年中大医学院独立为上海医学院,他晋升教授,并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

1937年,日寇大举进犯上海,汤飞凡日夜在离火线仅有数百米的前线救护医疗队抢救伤员,三个月只回家二次。1938年他担任了中央防疫处技正兼处长。1939年迁昆明后,他彻底改造了旧防疫处,停止制造过时的或证明无效的制品,参考国外的经验和根据本国需要增加了新制品,通过研究试验或引进,改革了旧工艺,生产的疫苗和血清不但供应大后方的防疫需要,并支援了陕甘宁边区。

1943 年,他们还制造出我国第一批临床级青霉素。使防疫处不仅成为一个工厂,而且还是当时大后方的绝无仅有的一个微生物、免疫学的研究基地,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5年抗战胜利,中央防疫处迁回北平,改名中央防疫实验处,1946年春已恢复了牛疫苗等急需制品的生产。1947年元旦上万平方米的新址落成后,又增建了抗生素车间和研究室以及实验动物饲养场,增加了青霉素、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的生产。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防疫处改为国家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他仍任所长。

建国伊始,卫生部门最紧迫的任务是控制传染病流行,保障疫苗供应。他集中精力组织大规模生产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在全所努力下1951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7倍,1952年又比上年增加13倍,为反封锁、控制全国疫情和全国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 (比全球消灭天花早16年),并为支援亚、非、拉制出大量黄热病活疫苗。

1951年受卫生部委托筹建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他兼任所长,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