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葱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葱的药用功效是什么

2018-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葱,别名青葱.大葱.叶葱.胡葱.葱仔.菜伯.水葱.和事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基本分类为:大葱和小葱,在东亚国家以及各处华人地区中,葱常作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在东方烹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华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葱和姜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俗称之为"爆香"),而后再将其他蔬菜下入锅中炒.在做汤面如清汤面或牛肉面时,在面条熟后可将切碎的葱末(也称葱花)撒在面上.日本料理中,比如味噌汤,碎葱也是不可或缺的.葱的栽培地遍及中国,最著名的是山东章丘,某些品种可以长到两米高,葱白长

葱,别名青葱、大葱、叶葱、胡葱、葱仔、菜伯、水葱、和事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基本分类为:大葱和小葱,在东亚国家以及各处华人地区中,葱常作为一种很普遍的香料调味品或蔬菜食用;在东方烹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华人习惯于在炒菜前将葱和姜切碎一起下油锅中炒至金黄(俗称之为“爆香”),而后再将其他蔬菜下入锅中炒。在做汤面如清汤面或牛肉面时,在面条熟后可将切碎的葱末(也称葱花)撒在面上。日本料理中,比如味噌汤,碎葱也是不可或缺的。葱的栽培地遍及中国,最著名的是山东章丘,某些品种可以长到两米高,葱白长度一米左右,味甜质厚。山东小吃“煎饼卷大葱”使用的就是大葱。

各部位功效:

1、葱茎白:味辛,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煮汤,可治伤风寒的寒热,消除中风后面部和眼睛浮肿。药性入手太阴肺经,能发汗;又入足阳阴胃经,可治伤寒骨肉疼痛,咽喉麻痹肿痛不通,并可安胎。使用于眼睛,可眼清目明、轻身,使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祛除肝脏中的邪气,通利中焦,调五脏,解各种药物的药毒,通大小肠,治疗腹泻引起的抽筋以及奔豚气、脚气,心腹绞痛,眼睛发花,心烦气燥。另可通关节,止鼻血,利大小便。治腹泻不止和便中带血。能达解表和里,祛除风湿,治全身疼痛麻木,治胆道蛔虫,能止住大人虚脱,腹痛难忍,及小孩肠绞痛,妇女妊娠期便血,还可以促使乳汁分泌,消散乳腺炎症和耳鸣症状。局部外敷可治狂犬咬伤,制止蚯蚓之毒。葱具有健胃功效,可以提高食欲,增强体质。多吃生葱,还能温暖身体,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春季多吃葱是有好处的。

2、叶

功效主治:煨烂研碎,敷在外伤化脓处,加盐研成细末,敷在被毒蛇、毒虫咬伤之处或箭伤溪毒之处,有除毒作用。还可以治疗下肢水肿,利于滋养五脏,益精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抗衰老、发散黄疸病。

3、汁

性味:味辛,性温、滑,无毒。

功效主治:饮用葱汁可治便血,可解藜芦和桂皮之毒。又可散瘀血,止流血、疼痛及耳聋。

4、须

功效主治:主治通气,治饮食过饱后的房事过度,治血渗入大肠、大便带血、痢疾和痔疮。将葱须研成末,每次服两钱,用温酒送下。

5、花

功效主治:主治心脾如刀割般的疼痛,同吴茱萸一起煎服,效果明显。

6、实

性味:味辛,性温,无毒。

功效主治:能使睛眼明亮,补中气不足,能温中益精、养肺、养发。

葱为百合科植物,不仅是日常生活烹饪菜肴的调味佳品,更是疗伤治病的保健良药,自古还有“葱不离怀,百病不来”的说法。葱入药时,可以“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防治以下疾病。

1、防治感冒 风寒感冒、鼻塞流涕时,取葱头3-5枚,洗净切碎,沸水冲泡饮服;也可加生姜3片,水煎后,趁热饮服,汗出即愈;还可用连须葱白与生姜、红糖同煎,制成“姜糖葱白饮”服用。

2、冠心病 取山楂、荷叶、薏米各50克,葱白30克。煎水代茶饮,可用于治疗冠心病痰痹型。

3、关节扭伤 取葱白适量,用刀切碎,外敷于扭伤关节部位,半小时后取下,一般外敷1次即可愈,重者可在24小时内再用上法外敷1次。

4、急慢性鼻炎 取葱白适量捣烂,取葱汁备用。清洁鼻孔后,将一小团药棉蘸取葱汁后塞入鼻孔内,保持数分钟,当药力减退时可换新棉团。左右交替塞,每次30分钟至1个小时,每天2-3次。

葱辛温,属刺激辛燥之品,能损肝耗血,食用过多对眼睛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故患有近视、远视、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等眼疾患者最好少食葱。一般人每天葱的食用量也不宜过多,每天以100-150克为宜。另外,因为葱有较强的发汗作用,故阴虚有热、表虚多汗者应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