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澂篆书联 从诗、书、画中看吴大澂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许书(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列小篆,君以籀文补.又编古玉图,令人识璜(半璧名).琥(虎形玉).惜哉统孤军.一溃难再鼓."这是寒松老人张

“许书(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列小篆,君以籀文补。又编古玉图,令人识璜(半璧名)、琥(虎形玉)。惜哉统孤军.一溃难再鼓。”这是寒松老人张鸣珂(1829-1908,本名国检,字玉珊、公束,晚号窳翁,浙江嘉兴人。工诗词,嗜书画。著《寒松阁谈艺琐录》与诗词集)刊于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的怀人感旧诗。此诗写吴大澂的功过,正是吴氏的绝妙写照。

吴大澂(1835-1902)本名大淳,后避同治帝讳而易名,字止敬、清卿,号恒轩、愙斋,晚号白云山樵、白云病叟、二田居士,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室名甚多,常以他所藏金石、玉器、陶器、镜泉等命名。其祖父经堃(宇厚安,号慎安,1938年卒)是位崇文习艺的富商;父立纲生于三人:大根、大淳、大衡。大根号澹人,子本善,宇纳士.为名画家湖帆先生的本生父,因大澂子本孝早逝,而立湖帆为嗣。

吴大澂为俞曲园弟子,同治七年(1868)进士,后在江苏书局编书。1870年,人李鸿章幕。后授翰林院编修、陕甘学政,并参与直隶地区赈灾。昔有吴大澂致沈能虎(字子梅,号怀景、轶侪,浙江海盐人。锡华子,玉麒第。

曾从李鸿章攻捻,官直隶通永道,后任招商局会办,总办)一札,即记此事:“前闻津地筹办灾民棉衣,经费不甚宽裕,弟因恻然动念,拟就都门广为劝募,捐办棉衣运津施放。惟为时已迫,做新者不能速成,只得一面集资,一面购办。现已定做三新棉衣二千件、棉裤二千件,计十月下旬可以齐集运送津门。其款约需二干金,尚须凭三寸之舌苦为说法;衮衮诸公如能大发慈悲,解囊相助,此

举或尚可扩充。乞刊自相(指李鸿章)前便中道及,届时能派委员到京领取,省得此间专人赴津耳”。我又有一札,亦致沈能虎者。“轶侪仁兄大人如手:初四日接奉初二日手书,碌碌未复为歉!近想起居清吉,允如所颂。十四日申刻进内行礼。

是夕宿朝房,获观盛典,灯烛两行,如星桥火树。金吾不禁,士民同乐。此从来未有之胜,惜不得马班(司马迁、班固)文笔,仇唐(仇英,唐寅)画手.一纪盛事耳。亲政诏下,乃两宫(慈禧、慈安两太后)特旨,众论翕然、愿睹中兴气象。

此又远轶前代者。雪琴侍郎暂留清职,仍拟力辞。未知朝廷允其行否?弟终日栗六,作无事忙。《古泉丛话》日书一叶,出月初甸,计可竣事。彝鼎略有所得。新购一破壶,铜质烂然,满身青绿,款识不过六字,日:‘韩中多作醴壶’。

《国策》韩有公仲朋,日板有作仲侈者,久无定论,得此可证‘仲侈’非‘仲朋’。篆文省人旁作多,误为朋字,的确无疑。此巨宝也,不可不令执事知之。伯寅先生属写之件甚多,时时以汉镜为酬谢之资,已得三镜矣。绂老寄璞翁书,乞为转送是荷!手复,敬请台安,不尽百一。弟大澂顿首。九月廿五日(朱文印:两秦鼎室)。”

此札作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与祟绮之女孝哲后大婚不久,故有此特写。信中雪琴为彭玉麟(1816-1890),湖南衡阳人。咸、同间率湘军水师攻太平军,历次升任,多上疏辞退。时为兵部右侍郎。伯寅为潘祖荫(1830-1890),字东镛,号郑庵,江苏吴县人。咸丰二

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谥“文勤”。有《滂喜斋丛书》及《功顺堂丛书》。绂老即潘曾绶(1810-1883),字绂庭,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举人。官至内阁侍读。工诗词古文,又軎弹琴。

有《花好月圆室词》等词集。祖荫父。璞翁即诸可宝(1845-1903),宇迟菊,号璞斋,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同治六年举人,官江苏知县。善书法,工山水。有《璞斋诗集》行世。兄可权,字肖鞠,亦工山水,兼花卉。

吴大澂敢于直谏,曾奏请裁减大婚费用,停止重修圆明园,声震朝右。后授河北道。1880年春随吉林将军铭安帮办边防,后又会办北洋军务。1885年,赴吉林与俄使会勘边界,据理争回被沙俄侵占的珲春黑顶子地区,并立界碑五座,建铜柱,自篆铭曰:“疆界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又在珲春凉水河屯东山岩壁上刻上自书“龙虎”两个篆体大字,用作纪念。次年、升广东巡抚,反对总理衙门与葡萄牙立约将澳门让葡管辖。1888年,按任河道总督,原任李鹤年园河南郑州一线筑堤不力被黜,吴氏采用混凝土筑堤,不久河工合龙,赏加头品顶戴。

另有吴大瀓致叶昌炽书札:“昨奉手示,承题《常丑奴墓志》,谢谢!石刻四种亦收到。手复,敬上菊裳仁兄大人执事,弟大澂顿首。前借《新唐书》四函,系方柳桥物,拟先还之,由苏寄来亦便。”

此信写在自制龙节笺上。龙节为吴氏收藏珍品之一。《周礼图注》:“龙节,以金为节,铸龙形,使泽国用之。”珍稀可知。

叶昌炽,(1847-1917)字鞠裳.号缘督,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侍讲、甘肃学政。著有《语石》、《邠州石室录》、《邠州大佛寺题刻考》、《藏书纪事诗》、《缘督庐日记》,《奇觚庼词》等。

他是晚清著名的藏书家和古籍校勘家,札中《常丑奴墓志》,本为金农藏物,后为吴湖帆外祖父所得,慨赠吴大澂。方柳桥名功惠,湖南巴陵人。光绪间官广东潮州知府,有政声。在粤30年,藏书几达20万卷,并编印《碧琳琅馆丛书》行世。

陶湘(1870-1940,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著名实业家、藏书家)所印《昭代名人尺牍续集》中,有三通吴大澂书札:其中两札致李鸿裔,因用籀文(大篆)书写,人多不识,今释文如下:(一)“苏邻主人左右:上巳佳日,不可无雅集。

敞居偏小,无流水,欲借名园为流觞之会。坐客即柳南书屋同饮诸公;或主人不欲为客,即吾两人列名亦可。不识是日得闲否?敬问起居,不庄。愙斋手状。丁丑(1877)二月廿九日。琴西先生量移白门,伟如赴鄂,已见十八日钞。

(古铜印‘思言敬事’)。”(二)“今日正拟奉访,适诵手简,当于年初诣园看花、读画。两额皆书就;不惬,再书数幅,请择之。手复苏邻主人。愙斋顿首。甘三日。(白文印:‘顿首’)。”

李鸿裔(1830-1885)字眉生,号香岩、苏邻,四川中江人。咸丰元年进士,官至江苏按察使。罢官后,居苏州网师园,以金石碑版自娱。精书法,工诗古文。有《苏邻遗诗正续集》行世。札中琴西即孙衣言(1814-894)字劭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

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历官布政使。工古文、诗词、书法。著《逊学斋诗文钞》,辑《永嘉丛书》。《瓯海轶闻》。子诒让为经学家。伟如即潘蔚(?-1892)宇蔚如,号韡园,心岸居士,江苏吴县人。

官至贵州巡抚。工书精医,曾为慈禧治病。(三)吴大澂致傅以礼(字节子,号节庵,浙江会稽人。官福建知府。曾与李慈铭研究明史,有《明朝军辅年表》)一札说到“湘中吏治未易振作,弟不以责人,而先以自责。

疆吏所司何事,转移风气,岂得委之气数耶?与念晤谈数日,皆迂阔语。别无政绩可言。但得一书生可为名将,此求贤馆之小效也。”此信是研究吴氏任湖南巡抚时(1892-1895)的大好资料。吴氏在任内尽力发展地方工业,但因清廷财力不足而未实施。

1894年,中日之战爆发后,吴氏自荐出征,率湘军十万赴辽抗日,出守山海关。次年春,因牛庄之战失利而被革职留任。数月后,被慈禧视为翁同龢同党。“永不叙用”。1902年任上海龙门书院山长。不久病卒。

我有潘祖年《1870-1925,宇仲午,江苏吴县人,静淑父,湖帆岳父,以兄祖荫荫富刑部云南司郞中,旋即致仕归里,受业叶昌炽门下,为其刊书。著《拙速诗存》,编《潘文勤公年谱》)致叶昌炽数札说到吴大澂:“东事棘手,清帅(指吴氏)谈笑自若。

家书有‘远师韩范(韩琦、范仲淹),近法曾吴(曾国藩、吴长庆),以一片血诚答知遇恩,毁誉生死皆量度外’等语。刻人未到足,惜独力不支。聂公(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台肥人。淮军将领。

甲午之战,多次击败日军,有《东征日记》)连番获捷,料可支持数月耳。”“旅顺失守,愙帅兴致益增,深堪钦佩。惟人少,军火不敷,局外不免惴惴”。“愙老不堪家食,勉力入海,吉金、瓦当为奴隶偷售”、“楫廷(顾肇熙)同愙斋冒雨探海,中风,一手不仁;愙归,亦病”、“愙帅如风烛朝露,刻已停剂,晚景较伟兄(潘蔚)尤劣。使生崇国运盛时,万不至此,殊可浩叹!”

另有王季烈(1873-1952,字晋余,号君九;江苏吴县人。颂蔚子。光绪三十年进士。翻译家、戏曲家、实业家。有《螾庐曲谈》及昆曲曲谱多种,校订《元明孤本杂剧提要》)致叶昌炽一札:“愙斋中丞到申主讲龙门(书院名),每月束修仅四倍秦关。达官暮途,一寒至此,吁可慨矣!”

吴大澂富收藏,且精于金石学、古文字学考证,著作亦多。主要有《说文古籀补》15卷,又《宇说》1卷、《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吉金录释文剩稿》《愙斋集古录》12卷、《权衡度量实验考》l卷、《十六金符斋印存》、《古玉图考》、《愙斋砖瓦录》、《愙斋藏器目》、《愙斋先生诗文集》、《愙斋先生诗钞》、《愙斋尺牍》等已刊书,亦有不少考古遗作、奏章、杂文、日记、书札等手稿。惜未印行。

吴大澂不愧是书法家,其字富有书卷气和金石气,这与他喜读书、嗜金石、玉器有关。他早年从陈奂(1786-1863,字倬云,号硕甫、师竹、师硕,晚号南园老人。江苏长洲人。经学家。少师事段玉裁,入都与王念孙、引之父子游,后主杭州汪氏振绮堂20年,潜心著述。平生专长于《毛诗》,著作甚多)学篆,中年后参以古籀文,别具一格。其小楷工力甚深,书宗欧阳询,刚劲平正,为世所珍。

吴大澂还善画山水、花卉,秀逸有致。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临黄易访碑图,尤妙。同治初客居上海,入“萍花社画会”于西门关帝庙,一时江浙名士并集,与俞越、顾春福、秦炳文、周闲、闵钊、闵沄、朱梧等切磋画艺。钱慧安、王礼、包栋合作“萍花社雅集图”,由吴宗麟作记,以志其盛。

又在苏州怡园与顾沄、费念慈等组织画会,名流雅集,吟诗挥毫,极一时之盛。潘景郑先生(1907-2003)曾印行吴氏一札,正记其事“愙斋近与画友六七人结社于怡园。

廿五日第一集,笔歌墨舞,逸兴遄飞。画品以陆廉夫(陆恢)为最,超出刘彦冲(刘泳之)之上,倪墨耕(倪田)次之。似此清兴,直可上追衡山(文征明)、雅宜(王宠)、老复(陈淳)诸公;六月初二日为第二集。

主人(顾文彬)欲绘《怡园集册》,当有可观。初四日,拟与翰卿(徐熙)同往虞山宿君表(曾之撰)虚廓园中观荷纳凉,公有意同行乎?乞先示及”。文人雅趣,往往如此也。(吴大澂致皞民书,见《明清书画家尺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