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原型人物,真的是个英雄吗?//代购////药侠////质疑//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不是药神>罕见地,在电影还未上映(7月6日上映)之前,豆瓣就已经出了分. 五万多人打分,分数9.0. 什么水平? 按照豆瓣目前华语影片的豆瓣分数来说,直接排名第七了. 就连<一一><春光乍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都要排到<我不是药神>后面. 本橘预想,8.5分顶头. 高出的这0.5到底强在了

《我不是药神》罕见地,在电影还未上映(7月6日上映)之前,豆瓣就已经出了分。

五万多人打分,分数9.0。

什么水平?

按照豆瓣目前华语影片的豆瓣分数来说,直接排名第七了。

就连《一一》《春光乍泄》《阳光灿烂的日子》这种都要排到《我不是药神》后面。

本橘预想,8.5分顶头。

高出的这0.5到底强在了哪里?

回想之前采访导演文牧野的经历,可能答案就在导演的口中——

【题材】

是《药神》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制胜法宝(点映票房已破1.3亿成为记录撰写者)。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主题关乎医疗、民生。

本橘在看电影的过程中,频频思考,这电影竟然能过审真是稀罕。

既然是改编,那么电影一定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做出了很多变动——

《我不是药神》中的主角程勇,是一个卖成人保健品的社会底层小市民。

他婚姻破裂,有个瘫痪在床的老父亲。

缺钱,是人生中的最大难题。

而原型人物,名叫陆勇,是一名企业家。

家境殷实,起码衣食无忧。

电影中,程勇只是患了名为“穷”的病,他和慢粒白血病根本没关系。

但实际上,陆勇34岁患上慢粒白血病,从此便和“药”打上了交道。

电影中的程勇在代购印度药的过程中,身边有一堆帮手。

他们有来自云贵地区的黄毛、来自东北的单亲妈妈、嘴里念叨着God bless you的牧师、以及上海本地的喜欢吃橘子的吕受益。

真实事件中的陆勇,单枪匹马,一个人做成了一条龙的产业。

电影的最后,程勇还是没有逃开法律的制裁。

至此,观众也看到了影片中最大的泪点“十里长街送药神”。

而实际上陆勇在看守所里关了一百多天,但随后检方不予起诉。

陆勇顺利回家。

电影跌宕起伏震撼人心,而真实事件却更为复杂。

所涉及的情与法,以及关于陆勇的个人经历,也并不是那么非黑即白。

//代购//

2002年,刚刚创业两年的陆勇,遇到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难关。

他被诊断患有慢粒细胞白血病。

但凡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会将“白血病”视作洪水猛兽。

慢性期,年轻病人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来获得痊愈的机会。

但是在此之前,病人需要药物来控制病情。

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陆勇在患病期间所服用的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名为“格列卫”的抗癌药(电影改名为格列宁)。

这种药病人一个月只需要吃一盒,但是一盒定价两万多元。

两年的时间,吃药加上检查的费用前前后后56.4万,陆勇的家底被花光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勇从一片论文里知道了印度有仿制格列卫,价格是瑞士格列卫的二十分之一。

服用仿制药3个月之后,陆勇的检查结果是血象稳定。

这个结果,算是给了陆勇很大的肯定。

于是他坚定了自己吃印度仿制药的决心,并在百人以上的病友QQ群里推荐。

陆勇不像电影里有帮手。

他一个人孤军奋战,通过药盒上留下的联系方式和印度制药厂取得联系。

谈价格,定数量。

他把流程做成模板,分享给群友。

很快,群友们纷纷开始购买印度仿制药。很多人都认为,是陆勇救了他们的命。

之后,仿制药不断降价。

到了2013年,如果一次性购买一年用药的话,加上手续和运费,每瓶仿制药只需要200元。

从两万到二百,这个数字可以救活不知道多少家庭。

因为代购大量药品涉嫌违法。

所以陆勇一直都是给群友分享方法,让他们自购。

关注橘子电影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movie),发送“电影资源”,获取橘子君推荐电影资源,坐在家里看经典大片!

而陆勇帮着他们填写单据、翻译等等。

但是这样效率低下的方法让病友和印度公司都很疲惫。于是,仿制药veenat的制药公司 Cyno公司提出:

让陆勇个人提供账户,病友们通过陆勇来向印度公司汇款。

于是陆勇在网上购买了3张信用卡。

谁知,这信用卡本身有问题。

警方在抓捕网络银行卡贩卖团伙的时候,把曾经购买过信用工卡的陆勇一并抓获。

检察院以“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对陆勇提起公诉。

//药侠//

陆勇被抓,那些曾经因陆勇而买到“救命药”的病友们,坐不住了。

他们集体在网络上发起实名签名文章《为争取白血病患者基本生存权的集体自救行为的非罪化而呐喊》。

此刻的陆勇,俨然是一个孤胆英雄。

病友、媒体、群众,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这个“法外之徒”。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警察局长说“法大于情的事,我们见得还少吗?”

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外,不外乎情。

令人感动的是,在陆勇的释法说理书中,这样写道:

被无罪释放的陆勇一时间成为了“药侠”。

他频频登上主流媒体的平台,人们也开始关注医疗民生问题。

陆勇的名字,已经越传越广了。

一个英雄形象,冉冉升起。

//质疑//

去年3月,《我不是药神》正式开机。

可能没人想过,电影会在问世之后火成这样。

与电影一起火起来的,还有陆勇本人。

去年《药神》开机的同时,GQ也和陆勇一起共赴印度。

这篇文章,随着电影的火热,已经在许多人的朋友圈渐渐发酵。

文章的题目是:

原文地址:

GQ报道 | 令人生疑的“中国药神”

很明显,陆勇代购的Cyno存在很多现实漏洞。

陆勇曾经将仿制药和正品药做过检测报告,但:

(出自GQ文章原文△)

在文章的最后,陆勇提出这个在印度本地都并不正规的药品,打算要在中国建厂。

(出自GQ文章原文△)

就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前一个月,有这样一则新闻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一个中国男子,入境印度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万的抗癌药品。

这一系列的特征,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了陆勇。

但重点是,不是出境,而是入境。

这要怎么解释?

难道陆勇的药厂已经建成,然后再去印度包装?

当然,目前没有确切消息证明这就是陆勇。

但《我不是药神》的势头,已经将众人的视线移向了“药神”的身上。

陆勇从利己、到利人,再到现在俨然一副商人模样。陆勇不再非黑即白,而更像一个等待接受“审查”的灰色人物。

无论再怎么低调,他的一举一动,势必都将逐渐被公众关注。

关注橘子电影 微 信 公 众 号 :(juzimovie),发送“电影资源”,获取橘子君推荐电影资源,坐在家里看经典大片!

影帝凯文史派西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