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行书书法欣赏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与书法作品赏析(图)

2018-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0年,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绩创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黄庭坚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楷书,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黄庭坚是崛起在北宋文坛的一位杰出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承先启后,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北

2010年,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绩创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黄庭坚是一位富有创造精神的书法家,无论是行书,草书,楷书,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

黄庭坚是崛起在北宋文坛的一位杰出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承先启后,独树一帜,对当时和后代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北宋及以后的数百年间,许多书法家、评沦家都.盛赞黄庭坚书法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给予黄书以极高的评价。

《宋史·黄庭坚传》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宋徽宗云:"黄书如抱道足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代诗人陈师道在《何郎中出示黄公草书四首》之一中赞道:"龙蛇起伏世无前,江汉渊回语更妍。

好事无须一赏足,藏家不必万人传。"岳珂(岳飞之孙)在《山谷范滂传》中写道:"山谷在宜州,尝大书《后汉书·范滂传》,字径数寸,笔势飘动。"董史《豫章先生传》云:"公楷法妍媚,自成一家。

游荆州,得古本《兰亭》,爱玩之,不去手,因悟古人用笔意,作小楷日进。曰:‘他日当有知我者。’草书尤奇伟。公殁后,人争购之,一纸千金。"从上述评论中可以看出,黄庭坚于草书、行书、楷书和大字、小字无一不精,可谓书法艺术上的多面手。

黄庭坚的书法,一般来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以前,这一阶段主要是继承传统,师法各家,他学过王羲之、禇遂良、颜真卿、李北海、杨凝式、周越等人的书法。他对这一阶段的书法很不满意,认为"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

"黄庭坚不喜欢自己元祐间书,这是他的谦逊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其实在元祐间和元祐前他已卓然成家,在书法艺术上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如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他在泰和时所书的《戒石铭》和《文赋》中,我们即可窥见一斑。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必大在《跋山谷书<文赋>》中曾说:"今观此卷书法娟秀,不减晋、宋诸贤。自足名世。"周必太还在《跋山谷发愿文》中说:"此书藏河阳李彦将家,豪劲端重,所谓入颜杨鸿雁行者。"黄庭坚书《发愿文》系元丰七年,当时他四十岁,自然这也属于他元祜前的作品。

他不仅师法古人,从古碑古帖中,吸取前人的精华,尤能融合己意,力求突破,终能创造自己特有的风格,自成一家。他自述学书经过:「余学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黄庭坚书艺,博采众长,他的行、楷师法颜平原、褚河南,上溯锺、王,更得力于《瘗鹤铭》、《石门铭》,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向同时代的周越、苏轼学习,并受苏影响颇深。

黄庭坚对待他的书法,自始至终的严肃真挚态度,就如同对待他的诗文,这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学者艺术家形象。从其前期的寻觅到晚年的求索,无论是简牍、文稿还是诗文长卷,都贯串着这「严肃真挚」四字。黄庭坚不仅时时刻刻道法古人,同时又实实在在地锤炼着自己。

从墓志草稿墨迹看,我们轻易就能识别黄书的风格:精沉猖拔的笔力,左放右敛的体势,和贯如顶针的行气,无不表现于其书法创作上。而一些个点划的随便与略不经意处,均虚之以神行,禀意超然,不就时俗,恰又证实他「尚意」的书评观,识大体,得西子捧心而颦之妍妙。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省修水县人。在书法上,被《宋史》本传称为"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在书法宋四家中,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位。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5岁能背诵五经,7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他父亲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宋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三年(1070年),任王安石为宰相,开始实行新法。但是,新法一开始就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革新和保守的斗争逐渐蜕化成官僚集团之间的争权夺利,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他很尊敬司马光和苏轼兄弟。他虽然没有积极参加这场斗争,但他的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三十日病逝于戍楼,终年61岁。

新奇是黄庭坚书法艺术的主要特点。他有句话"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说得恰到好处。黄书中最奇伟、成绩最突出的是草书。他得笔法于张旭、怀素,特点为用笔瘦劲婉美,雄放瑰奇;体势纵横开阖,奇姿危态百出。特别是狂草,他用笔圆转飞动,使用点子和断笔特多;不求每行的陡直,只求通盘的气势连贯。联绵飞舞中,又富有节奏之美。

家乡存有《上冢》、《咏清水岩》、《双井解嘲》、《云岩寺院记》、《王纯中墓志铭》及都昌南山《清隐禅院记》等诗文及《双井》、《钓矶》等石刻。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结体上:

山谷书法的结构,开张奇肆,一反常态,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力和动荡感。或右斜左正,或左斜右正;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字的上下二部分,也有这样的变化。扭曲盘结,体势由左下向右上上展,造出一番超凡的险峻姿态。如何在用笔时,不损害这种动荡感,又要造成平衡,这是很难的课题。以提按动作来达到这一目标,相信更能体现作者随手拈来的自然气息,同时又造成一种以动取胜的韵致。

山谷书法,无论行、草,在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但落实到具体的一笔线条上,则讲究使转而不夸张提按的幅度。因此,山谷有时一些长线条有类锯齿状的提按痕迹,但却没明显的线条粗细的对比。线与线之间如此,一根线条的头尾粗细变化更是如此,这是山谷的风格所在。

他的行书很有特色,尽可能伸展的某些长画,使这种行书,没法采用更多的连笔。这种形式构成,与唐人狂草,与一切草书,都格格不入。然而,黄庭坚却设法融贯了这一切,他改变了草书中,以运动的连续性为组织作品线索的惯例,许多收笔和起笔,没有运动上的联系,有时距离很远,不时出现的长画也加强了这种感觉。

在行书中,如此造型丰富,大胆弄险,是黄庭坚的首创,这一表现手法,直接影响了晚明的书家,王铎的行草书,是黄庭坚行草书结体的伸扬和发展。

黄庭坚的行书,劲健的长横、长撇、长捺,能够矗立起雄强的框架,从这里,我们找到了为什么明代的祝允明、沈周、文征明,清代的郑板桥、郭吝及吴昌硕等人,都学黄庭坚的行书,并都以写大字条幅擅长的原因了。

?在笔法上:

颠旭狂素之后,能以狂草名家的,便要算这位不颠不狂的黄庭坚了。历来许多人将山谷与旭、素并题,称为「草圣」,此说也许过誉,但说山谷使「草法为之一变」,倒是极为确切的。山谷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他认为,草书笔法应当与蝌蚪篆隶同意。

他的线条掺以《瘗鹤铭》和隶书笔意,使转中强调提按、向背、起倒,所以他的线条丰富而又凝重,活泼潇洒,变化莫测,有极强的节奏感,决非左右缠绕者可以比拟。

黄庭坚的草书,受到唐人狂草的影响,而其过人之处,在于将唐人狂草对空间的大胆分割,转接到他自己形式舒展开朗,和性格从容闲雅的基础之上。为了维持作品的连贯性,他缩小各字之间距离,甚至使各字互相插入对方空间。

草书疾速的运动,在他这儿慢了下来。也许作为宋代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之一,已经不具备那种奔放激越的性格。「投荒万死两鬓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一切波澜皆须化为澄碧,这是宋人的审美理想。

他在笔法上,以篆入草,以用锋为主,极少使毫,加上他高执笔的灵活运腕方法,其力易注于纸,行笔中振荡应手,笔画能直中虬曲,显得遒劲婉通,奇逸洒脱。

在韵律上:

首先看他的用笔,行笔速度较缓,并以隶书、篆书的笔法入行书,自如的线条里,富有很多的内涵,硬毫的行驰中,很少枯笔,连带的长笔伸展中,富有自然的、强烈的振动韵律,这是张旭、颜真卿、杨凝式所未能企及的。黄庭坚所说的「字中有笔,如禅中有眼」,就是指这不单调、不光滑、不枯燥而意态自足的韵律。

这一韵律的表现手法尤为独特,它不是快笔、不是短线条,因为这不足以表现这一韵律。而是行笔缓慢、长线条的伸拖、强烈的震撼,这如同京戏中的老生的长腔,给人以咀嚼寻味的感受,确实像康有为所说,是「意态更新」。

与黄庭坚同时代的晁美叔,曾称许他的书法「唯有韵耳」,并认为王羲之的波戈点画也没有这般韵律。包世臣也说:「山谷以箭锋所直人马,应弦为韵」。尚韵,确实是黄庭坚书法的一大特色。

?在章法上:

山谷的章法,十分独特,他的线条极少一气贯底的,甚至一字之中也多处断开,连笔势也不连接,然我们都能感到磅礴的气势,决无隔断之感。原来,他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正书空闲的联系能力,用各种夸张的长线和有意缩短的线——圆点,把纸面空间,粉碎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块面,使性质相迫的空间,产生特殊的连续运动。

在字的连接上,经常采用倾侧的字势,相互呼应的办法来「势接」,而不是「笔连」,这样便造成了中轴线和行外廓线的大幅度变化,常常突起波澜,出人意外。

这样两种流动的气势——黑的点线,打白的空间,使得整幅作品全部活了起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气势,以空间的流动,来引导时间的流动,这是山谷对古法最大的改变,也是最成功之处。如此鲜明、自觉地在整体中追求平冲、对称的原则,是历史上的行草书所没有的。

他的行书体势,多由右上向左下倾斜,行与行之间有对应,有时完全打破。穿插争让,连续的长笔,多以断点相分割、互应。字与字之间,充分运用大小、正斜、曲直、虚实、轻重对比。有的笔画,单独看来并不圆满,但左右上下,总有相对应的笔画与字。

他不以一画为准、一字为标,在过与不过之间,求得自在,在总体中,见出变化和统一。他自己这样说:「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章法的变化和统一,即是他的行书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