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于全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造假之说缺乏依据

2017-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 张峥)3月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昨日,四川大学召集各大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此进行了澄清和说明.学校认为司魏之争主要属于不同学术观点上的争议,司履生教授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对魏于全教授论文作出"学术造假"的指控目前还"缺乏事实依据"

(记者 张峥)3月底,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司履生致信中国科学院,公开举报中科院院士、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发表在国内学术刊物《中华肿瘤杂志》和国际学术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两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

昨日,四川大学召集各大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此进行了澄清和说明。学校认为司魏之争主要属于不同学术观点上的争议,司履生教授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对魏于全教授论文作出“学术造假”的指控目前还“缺乏事实依据”。

据悉,魏教授目前已正式向学校提出,学校研究同意,将在适当时间就此学术争议举行一次由国内外肿瘤学和免疫学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答辩听证会,邀请魏于全教授和司履生教授陈述各自的观点和证据,由专业领域的专家对此学术争议做出科学判断。

假科学论文?说法极不负责

事情的起因是,司履生认为,魏院士发表于中华医学会主办的2001年第23卷第2期《中华肿瘤杂志》的《异种黑色素细胞疫苗诱导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免疫反应》一文,“介绍了他们用猪的黑色素细胞做瘤苗对小鼠进行主动免疫预防和治疗小鼠的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结果。只要稍稍认真阅读一下,就不难发现实验设计中的明显错误,实验结果的不真实性和实验结论的不可靠性。十分明显,这是一篇十分拙劣的假科学论文。”

另一篇论文《immunotherapy of the tumors with xenogeneic endothelial cells as a vaccine》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2000,6(10) 1160)(这被认为是奠定魏作为院士的基石之作)。

“从文字上看,这也的确是一篇结构十分严谨,英语水平修养很高的文章。但是,只要使用免疫学和病理学的基本原理认真思考一下,就不难看出其中的诸多破绽。这一论文同样是一篇虚假的编造出来的赝品。”

昨日,魏于全在提供给媒体的公开信中称,司履生对其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和《自然·医学》上论文的不同看法及质疑“主要是由于他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有很多误解”,他分析说,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司教授没有仔细阅读论文及当前国际上相关专业的科学进展,另一部分原因是“对我们实验过程和细节不太了解造成的”。

他认为,司教授在公开信中很多提法“本身就是不准确的或者是错误的”,特别是他把“我们的研究工作说成是‘反科学的谬论’或伪科学,”这种把与自己有不同学术观点属于一般学术探讨的问题视为造假,“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很重的礼物”?不过是缠丝兔、火腿肠

司履生教授在信中提到2003年魏于全教授的拜访和送给他“很重的礼物”。希望他不要发表对魏不利的文章,司回忆魏对他说的话时,告诉某媒体:“他说,××文章求您别发表了,对他影响太大,关系到他的个人名誉。我说,你的文章我有些看法,我提出意见是很正常的,你回答就行了,也不会有影响,这是正常的学术讨论。”

昨日,川大校方和魏于全院士本人都对此进行了澄清。校方称,2003年,魏于全教授因科研合作事宜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也到西安交通大学拜访了司履生教授,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换意见,沟通学术观点。“出于礼节,魏于全教授带去一些成都特产”,按司履生教授本人后来的说法是:“魏带的礼物到底是轻是重,值多少钱,我也不知道。

我能记得的,有缠丝兔、火腿、火腿肠、薰鸡、薰肉、四川泡菜等,这些礼物对我来说,我的确觉得太重。要不然,第二次我为什么要回赠他一盒50元-60元的月饼呢。”而据魏称,这些小特产,总共不到100元,“谈不上‘重礼’”,而他拜访的目的,也“只是想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二人在学术问题上不必要的误解。

学术争议还是个人恩怨?

魏于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司教授发表针对他的公开信,一方面是因为二人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两人长年来“结下的个人恩怨”。魏称,他曾经拒绝司的学生到自己的实验室工作,在司教授课题组申报国家基金评审中,担任要职的他没有让司通过申请,造成了司对他“进一步的看法”。

魏于全在昨日给媒体的公开信中称,在他与司先生的交流过程中,司谈得最多的是西部的科研人员缺少科研经费。“于是建议我们与他们合作,发挥他们病理学的一些优势,做些研究,以便将来能有更好的基础共同申请一些大的项目, 例如100万以上的项目。

”司听了魏的建议以后很高兴。“后来,在我与司先生的交往中,我发现我与司先生很难沟通,当然主要还是缺少共同感兴趣的研究内容,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魏于全推测说,司教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也可能是他写公开信发泄对我不满的原因之一”。

·新闻人物·

魏于全:四川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19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1996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十五”“863”生物与农业技术领域生物工程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司履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病理及肿瘤免疫,曾先后两次赴美进修和协作科研,历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中华肿瘤杂志》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生理病理学科学基金评审组副组长。

·新闻过程·

-3月26日 西安交通大学司履生教授实名发表《就魏于全院士发表假论文问题致中国科学院的公开信》。

-3月28日 四川大学学校网内BBS上发表声明,“鉴于杂志编辑部2003 年就已经对文中提到的魏于全院士的论文进行过核实并证明了魏院士论文结果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此事已有确实的证据,在没有其他新的证据之前,为避免以讹传讹和不必要的误解,关于此事件的讨论做了合集,希望大家理解。同时希望大家爱惜自己学校声誉,不要人云亦云,做别有用心者的帮凶。”

-3月29日 魏于全院士向新语丝网站发去实名回复,回复中附有其2003年答复杂志编辑部疑问的原文。

-3月31日 魏于全再次实名向新语丝网站发去“魏于全对拜访司先生的情况说明”。

-3月31日 新语丝网站主持人方舟子发表“为什么我认为魏于全院士的论文有假”一文。

-4月1日 魏于全就方舟子提出的疑问,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答复。指出质疑者使用了论文中由于印刷问题而导致的错误公式。并解释了实验中具体实验手段的部分细节。并表示愿意前往西安交通大学,与质疑者司履生面对面交流。

-4月1日 方舟子公开发表对魏于全答复的答复,认为魏于全院士并未能圆满解释疑问,并引海外专业人士的话表示“魏于全论文中的实验数据好得不像是真的”。

-4月3日 魏于全院士再次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应答文章,解答质疑者对论文的疑问。同日,方舟子发表应答,发现魏于全论文中出现新的疑点。

-4月10日 魏于全院士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三封信”。就有关自己的部分新闻报道,解答网友疑问。

-从3月26日司履生教授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致中科院的公开信后,网友讨论一直非常激烈,并逐渐成为众多科学论坛里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