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怎么回事?头晕的治疗护理方法

2018-1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tio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分类及常见疾病

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我们可将引起头晕的疾病进行分类叙述,使大家对“头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曾译美尼尔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2)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2.一般性眩晕

(1)心源性眩晕:常见于心律失常、心脏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晕: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晕:常见于屈光不正、眼底动脉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压性眩晕:高血压或低血压均可引起眩晕。

(5)其它:贫血、颈椎病、急性发热、胃肠炎、内分泌紊乱及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头晕

1. 贫血 老人如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贫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2. 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足,发生容易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时饮食结构的不和理。

3. 脑动脉硬化 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4. 颈椎病 常出现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颈椎增生挤压颈部椎动脉,造成脑供血不足,是该病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

5.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除头晕之外,还常伴随头胀、心慌、烦躁、耳鸣、失眠等不适。

6. 心脏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头晕。

头晕治疗护理:

眩晕类似于现代所谓的前庭眩晕、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周围性眩晕常为发作性,多呈旋转型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短,从数秒至数日不等,常伴耳鸣、听力减退,水平或略带旋转的眼球震颤。中枢性眩晕常见的有摇摆感、地动感、倾斜感,或是头晕脑涨,头重脚轻,脚步虚浮感。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较少伴耳鸣、耳聋。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药枕疗法 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公英、菊花各50g,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月。配方2:野菊花500g,红花100g,薄荷200g,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g,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湿热敷法 药用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g,防风、雪上一枝莲各20g,白芷花10g,乳香15g。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入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有条件者,亦可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浓缩液至100ml,用8cm×12cm与12cm×12cm绒布两块,浸透药汁,置于颈部,并加置相等大小的两块电极板,通以15mA强度的直流电作离子透入。本法是中医湿敷疗法的扩大应用,利用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黏膜引入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

3、塞耳疗法 灵磁石10g,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4、耳穴疗法 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cm×0.5cm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1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不必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5、敷百会法 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

6、填脐疗法 黄芪、五味子各10g,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7、敷手心法 曼陀罗叶10g。最好用鲜叶,捣碎,加白酒数滴,包于左手掌心,每日换药2次,对肝阳上扰引起的眩晕效果较好。本品有毒,慎勿内服。

8、敷涌泉法 吴茱萸20g,肉桂2g,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连续10~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9、足浴疗法 取山栀子、钩藤各 10g,水煎取药液泡脚,每日 1~2次,每次 15~30分钟,连续 5~7天;也可用夏枯草30g,钩藤、桑叶、菊花各 20g,水煎足浴。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

10、穴位注射法 患者取坐位,选准双侧风池穴,医者用5号皮试针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缓慢推进0.5~0.8寸,得气后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推入,每穴各1ml,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此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