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玛伯格曼电影 如何评价英格玛·伯格曼?

2018-02-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冷清,有些伤心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世界级艺术大师.他对法国新浪潮的导演甚至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的影

看到这个问题这么冷清,有些伤心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导演之一,也是世界级艺术大师。他对法国新浪潮的导演甚至乃至整个欧洲的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伯格曼的电影是任何一个电影人都想拍摄的,哪怕只是拍出其中一部。

”伍迪艾伦将伯格曼放在了一个电影之上的高度。我以前的一个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段子:“伯格曼在瑞典的电影届并没有那么的受欢迎,在他之后的瑞典电影人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反对他的,认为伯格曼的电影过于深奥,没几个人看得懂,这种电影也没有意义,电影拍的简单让人懂就好了。

”我有一千种爱他的理由,那么也可能会有一万种恨他的理由,爱他他就是艺术大师,“哲学的电影家”,恨他,他就是“故弄玄虚”“故作深沉”。 隐居法罗岛的他也许早已不在乎外界劈头盖脸的如何如何评价他,如何如何的夸他,这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老头子也许呆在法罗岛的日子并没有他电影里那么多沉思,冥想,也许有的只是阳光海滩海浪和小木屋。

他一辈子都拍的是自己的电影,甚至一辈子都没有跳出“伯格曼式电影”。

伯格曼从未对“哲人”“电影的哲学家”“哲学电影这些词语有过任何回应,哲学是有逻辑性系统的宇宙观,研究客观世界上的一切普遍规律的学识,也可以说是智慧之学。

影评人电影人影迷铺天盖地的评价伯格曼是”电影哲学家“,伯格曼也在困惑什么是哲学?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有何意义?就像他的电影一样,扭曲般的向世家抛出对“人”繁衍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提问,关于童年,梦境与现实,性与爱,宗教信仰…人们对他的电影都多少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说的天花乱坠多么深奥,你真的懂吗?我认为伯格曼在他的电影里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我却找不到答案,答案在我身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在他的电影里?或者根本不存在答案!

伯格曼导演编剧了62部电影,和他的妻子一样很多,我并不认为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从事电影工作的人或者艺术电影的狂热爱好者以外,有几个人还能全神贯注有精力看完他的电影,《野草莓》《第七封印》《渴望》《不良少女莫妮卡》《监狱》《夏夜的微笑》《魔术师》《处女泉》等等…除了《野草莓》和《第七封印》还有《变脸》,其他的看多了对多数人来说就是浪费了时间吧。

即使是《野草莓》和《第七封印》,对于生活于物质生活至上的我们,我认为大多数人并不需要看这些电影,让自己感受生命似乎毫无价值,生命虚空飘渺,那些思考过多的理想主义者往往心中会有过多的想法,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考虑各种问题,思考不同的的疑问,纠结自己的信仰;也许很多中庸眼光更加实在,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看伯格曼那“死气沉沉”“压抑晦涩”的电影,把时间花在电影院的爆米花喜剧片,和家人一起欢笑可能更好吧。

如果我出生在几十年前的欧洲,也许我会疯狂的迷恋英格玛伯格曼,伍迪艾伦说伯格曼的天才是所有人都无法模仿的,的确如此,没有人能模仿他的电影,没有人能拍出他能拍出的电影,世界上只有伯格曼自己才能拍出“伯格曼式”的电影。

伯格曼在《野草莓》里面也许有过这样的发问:人活一辈子就算拥有了名利地位,但是有什么意义呢?生命还不是一样虚无缥缈!

这部意识流电影在时空的来回切换进入更进一步对人生的探讨。伯格曼的“神”存在于他每一部电影里,不同的形式出现,却没有一个具体的神,因为你主宰你自己来存活不需要所谓的信仰,你就是你自己神。

世界上永远自己一个伯格曼,“伯格曼式”电影只存在他的62部电影里面,“它”不急不燥的与你共存在你的意识里,虚无缥缈。世界并没有失去伯格曼,他化作电影,永存在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