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最新进展 “韩春雨事件”后续进展调查

2017-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韩春雨对本刊记者说,希望很多事情结束之后,能以一种高兴的方式见面,再等一等,过一段时间会有消息的." 韩春雨学术争议 " 事件已经持续了数月

韩春雨对本刊记者说,希望很多事情结束之后,能以一种高兴的方式见面,再等一等,过一段时间会有消息的。

" 韩春雨学术争议 " 事件已经持续了数月。

最新的消息是,《自然 · 生物技术》新闻发言人表示,可能会刊登经过同行评议后的批评意见,在论文被作者或编辑推断出基本结论无效的情况下会撤稿,但调查需要相当一段时间。韩春雨则在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已能重复实验结果,近期会有消息公布。

自今年 5 月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 · 生物技术》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以来,他的公众形象从震动了国际生物学界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迅速转向受国内外同行广泛质疑者。

现在,很多人在等待。

荣誉加身的韩春雨

韩春雨受到多位国内外同行的质疑后,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曾经在今年 10 月中旬发过一个简短声明,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韩春雨多一点时间和耐心。但无论公众还是提出质疑的同行,都期待尽快有一个答案。

毕竟,距离文章发表已经过去半年了,公开质疑的科学家们也已经经过了多次实验,结果仍然无法重复,在他们看来,这显然不是仅仅靠耐心和等待就能水落石出的事。

韩春雨之前享受了多大的赞誉和盛名,现在就不得不承受同样程度的质疑和非议。他的研究成果甫一面世,用 " 革命性 " 来描述也不过分。发表的文章显示,他的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 NgAgo-gDNA,不但能够克服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的技术弱点,而且能在 37 ℃常温下对细胞内的基因进行敲除、插入等改造工作,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正是基于这两点,他的成果才引起了轰动,一度被评价为 " 诺奖级 " 的实验。

而韩春雨之前籍籍无名的身份,甘于寂寞、一心科研的形象也为这项成就增添了科学探索之外的光环。他被称为 " 三无 " 学者,他所在的学校只是一个二本院校,他本人既没有显赫的留学背景,也几乎没有任何头衔称号。一举成名后,更多显示这位科学工作者 " 逆袭 " 的细节展现在公众面前,实验经费紧张,拖欠试剂公司 30 万元试剂费,今年 3 月前往合作者沈啸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时才第一次坐飞机。

不吝莫大赞誉的包括后来质疑他的人。

饶毅曾经称 " 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工作,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导、研究员魏文胜邀请韩春雨去做报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王立铭在文章里重述他最初的心情:" 这样重量级的学术突破出现在中国,这样价值连城的知识产权握在中国学术机构和中国科学家手中,我真的是非常开心。

" 同时,他也觉得 " 韩教授的突破性工作和他所拥有的简陋研究条件的惊人反差让自己惭愧。"

此外,还有很多同行表达了兴奋和赞叹,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宣布无法重复,他们后来纷纷转向了质疑。

不可重复还是重复率低?

转折发生在文章发表大约两个月之后。

尽管早就有人提出了实验的不可重复性,但真正形成影响的质疑是几位国外顶尖的科学家发声之后。他们相继表示经过了多次尝试,无法重复实验结果,国内的数名同行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随后,《自然 · 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 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

韩春雨也应盈利性质粒共享信息库 Addgene 要求,提交了新版的实验流程,补充了防止细胞污染、实验用水的 pH 值、禁用 EDTA 和添加镁离子等几项要求。但这些补充说明并没有能够指导别人成功重复。

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韩春雨对无法重复给出的一个解释是细胞污染,但如何处理细胞污染问题,他则没有给出明确的方法,也拒绝公开自己的实验数据。

正是因为韩春雨闪烁的态度,让质疑他的科学家们开始用更为直接、公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10 月 10 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 13 位课题组负责人实名公开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有关 NgAgo 的实验。

他们一致表示希望韩春雨能公开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及其他相关单位启动学术调查。他们表示此次声明是想提醒韩春雨和河北科大:作为同行,大家都在很认真地重复实验、验证技术,生怕因误解而给出的负面判断累及新技术发展。

但同样作为科学共同体一员的韩春雨,也应尽快认真回应目前的科学质疑,完成作为论文通讯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术研究组组长王皓毅是其中之一。他看到论文后很快就进行了实验,还派学生到韩春雨的实验室取质粒。几次学术会议场合碰面,他向韩春雨请教重复不出来的原因以及实验的关键点,韩春雨很客气地给了他一些建议,但并未奏效。

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王皓毅说,一开始并不会去怀疑,因为阴性结果是很难确定的,做出来一个东西很容易确定,但做不出来就很难确定,很难说是哪里错了。可是如果普遍反映做不出来,那就可以讨论了,大家也会有一个判断。

" 实验科学的基石就是可重复性。同样一个实验,如果今天的观测跟明天的观测不一样,唯一的变量就是时间,但理论上时间如果没有影响的话,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观测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这才是一个可以发表的、科学的观察,如果大家没有一个对重复性的共识,就不存在实验科学讨论的基础 ",他说。

不过,韩春雨一直坚称有人做出来了,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有六七家机构做出来过,但考虑到公布出来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只能隐匿。

到目前为止,主动公开能看到实验结果的只有中科院神经所研究院的仇子龙,几个月前,他声明,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 NgAgo 引起的基因编辑,虽然效率较低。对于这个问题,王皓毅则认为很微妙:" 什么叫做出来了?他的结果如果是 50% 的效率,别人做出来是 1% 的话,我不认为这是做出来了,只能说这个东西是工作的,但远没有他发表出来的那么好,如果有人能够完美重复,那只能证明有些关键点是我们大家不知道的,既然是已经发表的成果,就不应该是一个秘密。

"

有人重复出来过,这也是韩春雨一直拒绝自证清白的原因,他曾经通过媒体表示,让他自证清白就相当于让韩寒公布手稿,明显是给他 " 设的套 "。

为什么要自证清白?

论文发表以来,韩春雨就再也不可能像从前一样过着安静泡在实验室里的生活了。成名后,他被请去参加各种报告会、学术会,媒体的采访也纷至沓来。质疑渐起,陆续有同行向他求教重复实验的秘诀,此外,据熟悉他的人透露,每天要接几十条微信、短信和邮件,有时半夜还能接到电话骚扰和谩骂。以至于他对外界的打扰疲于应付。

11 月 4 日,《南风窗》记者前往河北科技大学中校区,韩春雨的实验室位于一幢挂着 " 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实验室 " 牌子的小楼里,中校区如今只剩下了理学院,学校的行政机构和其他学院都已经搬到了远离市区的新校区。进出这座小楼要刷门禁卡,这也是韩春雨成名后才设置的。

在《南风窗》记者给韩春雨的电话、短信均没有得到答复后,随一名学生进入了实验楼,他指向三楼最边上的一间实验室:" 韩老师就在那里。"

开门的恰好是韩春雨,他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声称学校有纪律。" 我现在肯定还是专心做实验,你们这么一天天来,就是打扰了。" 韩春雨说,他甚至希望记者不要把见到了他的状况写出来,以免更多人来访。

尽管一直面带微笑,也表示很理解媒体的工作,但言谈中能感受到他一直压制着自己不悦的情绪,气氛稍微有点缓和的时候,他说,希望很多事情结束之后,能以一种高兴的方式见面,再等一等,过一段时间会有消息的。

此前,韩春雨做过几次回应,但都没有能够平息质疑。他说 " 重复率低和不能重复是两码事,重复率低不代表不可重复。这两个是本质的差别。"" 自己确实在论文发表后成功重复过两次实验,而且能基本确定实验结果不是假阳性 "。

然而,在质疑者看来,除非韩春雨公布实验数据或者公开进行实验,否则,任何回应都很难有说服力。但韩春雨不愿意这样做,不公开实验数据是因为 " 条件有限,实验室很穷,只是把数据扫在电脑上,有些能扫有些不能 ",而至于公开实验,他认为这是有罪推论,没必要这样做。他希望能给他足够时间找出确凿污染源,以文章的形式回应所有的质疑。

这样的处理方式看起来仅限于学术圈,科研工作者们关上门来解决问题。但他的同行认为,是真是假应该得到公开而及时的验证,既然无法获得进行重复实验的关键点,要求韩春雨自证清白就合情合理。这是规范,也是科学家的责任和义务。

在这场争议中,一些人以担心泄密为由支持韩春雨,尽管韩春雨早在去年底就已经为 NgAgo 申请了专利,但仍有可能因为公开而损害领先性。毕竟,科学界的竞争异常激烈,首创和开拓性研究不仅涉及到荣誉,背后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

这也是王皓毅愿意接受采访的原因,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争议让社会公众明晰一些概念。" 学术论文、专利以及商业秘密这三者之间是不一样的,学术论文一旦公开了,你的知识就成了人类所共有的知识。所以,想申请专利,就一定要在文章发表之前。

专利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公开它的秘密,从而使大家都可以用,但用的时候是基于报酬。所以,无论科学论文还是专利,都要求完全、透明地呈现细节,能够让其他人重复、应用。商业秘密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要用这个赚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那当然可以,但那就不要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了。

" 王皓毅说,他也表示,有一些不太正常的行为在学术界也是存在的,比如为了保持领先,可能在描述方法上故意遗漏一些细节,让别人比较费劲去重复,从而让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做后面的工作。

" 确实有这种事情发生,首先这个是不对的,我认为不是一流的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不意味可以重复不出来,而且在目前这么多质疑的情况下,有任何所谓的秘密,也应该要公开。不公开本身就在大量浪费同行的时间和金钱。"

王皓毅说,一旦发表就意味着你得到了这件事的荣誉,既享受这个荣誉,又不承担责任是不应该的。而且,一篇文章的发表只是一个开始,不是结束。实验成果呈现给世界了,别人怎么评价,这个领域怎么接受,是不是使用和承认,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者必须要做好应对后续所有可能的准备。

会不会启动调查?

实名的科学家们一直希望河北科技大学或者国家自然基金委等相关机构能够组织第三方启动调查,就像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事件那样。两年前,小保方晴子宣称发现类似干细胞的多能细胞,面对国际同行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的质疑,她所在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在几周内迅速开始调查,发现其博士论文和实验记录存在疑点后,第一时间宣布撤回学术论文,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学位亦被早稻田大学取消。

迄今为止,河北科技大学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都没有公开宣称要进行调查。《南风窗》记者前往河北科技大学采访时,学校宣传部部长张建功说,所有的态度都在 10 月的声明里,在那份声明里,学校表示 " 目前,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 NgAgo 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具体信息我们会适时向社会公布。"

从河北省内和校方的态度来看,并没有因为质疑而打乱安排。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科研工作者说,河北省相关科技部门前不久曾经跟他们接触,希望能够促成与韩春雨的合作,但是他们拒绝了,一是研究方向并不完全契合,二来也不想裹挟到纷争当中。

早在 8 月份,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公示了 " 原则同意 " 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公文显示,该中心总建筑面积 2.52 万平方米,总投资达 2.24 亿元。韩春雨在近日也被学校推荐为国家 " 万人计划 "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此前,韩春雨获得的荣誉有河北科协副主席、美丽河北最美教师等,国家自然基金委则给了百万科研资助。

10 月 11 日,科学领域公众号《知识分子》刊出了一封公开信,饶毅和邵峰两位科学家曾致信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孙鹤旭,建议 " 在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正确与否之前,各方宜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给予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建议河北科大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 "。河北科大在多次联络下回信,称 " 学校将认真考虑 "。

在整个争议过程中,一直有一种声音将质疑看做是对韩春雨个人的打压,或者出于对本土成长起来的科学家的不屑,或者是基于第三代基因技术的某种利益。实际上,韩春雨在此前的几次回应中,也多次提到了大家不要忽略背后的利益,暗示新的技术可能给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冲击。他曾对媒体表示,之所以会弄成这样,是因为它有价值。

在与《南风窗》记者的短暂交谈中,他也再一次强调了这个 " 背景 "," 你们去看看背后的东西,就会对这个事情有所了解了,CRISPR-cas9 的官司是怎么打的?牵扯到 4000 多万美金你们应该知道吧 ",韩春雨说。他所指的是,美籍华人科学家张锋和詹妮弗 · 杜德纳争夺 CRISPR-cas9 专利的官司。

" 每个人不可能摆脱立场,我是做了很多第三代技术的,但就算有人想陷害你,这个东西至少得是真的吧。" 王皓毅说,利益和真伪是两回事。而很多此前实名的科学界都不愿意再继续纠缠看起来缺乏科学对话基础的争议。在邮件回复中,北大生命科学院研究员魏文胜表示,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采访讨论韩春雨的学术争议。

中科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认为,这本来是学术界最常见的事情,已有非常成熟的处理方式,没有必要因为处理不当,而引发更多波澜。实际上,韩春雨也摆出了自己的底线,他曾表示 " 如果是假阳性,连编辑基因组这件事都不能做,我肯定撤稿,如果有部分假阳性,我申请更正。这都是正常的,我发现实验中有问题,我就去更正,这在科学中也经常发生。"

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这场争论都是有价值的。科学共同体之间、科学家与公众之间是不是有共识,可以超越圈子、门派、利益的猜疑,首先去确立科学的是非标准。如同韩春雨所说的,他需要时间,一项新技术的确不可以轻易否认,但求真的科学精神却是没有外延限制的。王皓毅说,真假问题最后的底线是科学,如果在科学界都讨论不出真假的话,那无法想象其他领域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