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访谈 王扶林谈拍“三国演义”:翻拍名著能及格就不易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带给中国观众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他,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两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搬上荧屏.他,是中国电视事业半个多世纪发

他,带给中国观众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他,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两部《红楼梦》《三国演义》搬上荧屏。

他,是中国电视事业半个多世纪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王扶林。

当这位83岁的老人用回忆钩沉起历史的脉络,那些年,那些事,历历在目。

搞晚会,就是要创新

退休在家,王扶林离不开电视。“央视春晚我年年看。《不差钱》《卖拐》这样的小品太经典了,百看不厌,瞧那语言,瞧那构思,太精彩了!”旋即,他想起了早年自己导演的晚会,“那会儿的相声,很精练,语言上少一个字都不行……”

很少有人知道,在搞电视剧之前,王扶林执导过中国最早的电视晚会。那台节目名为“笑的晚会”,播出日期为1962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十五。那一天,位于中央电视台一楼的大播送室,五六张大圆桌依次摆开,演员和观众围桌而坐,站起来就能表演,坐下即是观众。像这样“茶座式”的演出现场,在中国电视晚会历史上还是首创。

那会儿还没有录播,晚会全程直播。王扶林记得,以前固定在舞台前的摄像机,被架在了圆桌间的空地上,既跟拍节目,又抓拍观众的反应。“每台摄像机的后面都拖着长长的电缆,很粗,后面得有人提着,要不然在地上拖着,会哗啦哗啦作响。”

在那之前,王扶林经常在台里组织文艺晚会,这对他来说是个熟练活儿。不过这次“笑的晚会”,领导提出要播放“在剧院里买票看不到的节目”。王扶林琢磨着,以前自己在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学习时,学生们进校第一堂课就是戏剧小品,如果在那些作品中挑一挑,加工一下,搬到荧屏上,一定令人耳目一新。

事实证明,这一招很灵,一个个喜剧小品逗得观众前仰后合。“收视的盛况,仅次于当时举行的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王扶林脸上掠过一丝自豪的表情,“把戏剧小品搬上电视,确实是一次大胆的创意。我的事业观就是创新,搞艺术,不能总是炒冷饭。”也正因为这个缘故,王扶林在电视圈得到一个绰号——“王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