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家马季相声全集 去世原因及与侯宝林恩怨揭秘

马季是中国近现代相声文化中重要的一名人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师从侯宝林,徒弟是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等人,他把相声搬上春晚,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艺术,与2006年心脏病复发去世。下面是他的详细资料。
马季,原名马树槐,1934年8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
1956年,马季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师从侯宝林先生。
1965年后,马季正式成为中国相声演员。80年代,马季把相声搬上以春晚为标志的晚会舞台。1983年被委任为第一届春晚总策划。
1984年创作《宇宙牌香烟》进入春晚。
1987年马季创作群口相声《五官争功》。
1989年春晚表演相声《送别》。
1991年创作相声《训徒》。
1996年创作作品《老少乐》。
2003年10月3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马季出席并题匾。
2006年9月,中国曲艺界的牡丹奖将终身成就奖颁给马季。
2006年12月20日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72岁。

马季个人资料
中 文 名: 马季
别 名:马树槐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 族:汉族
星 座:狮子座
身 高: 168cm
体 重: 75kg
出 生 地: 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
出生日期: 1934年8月2日
逝世日期: 2006年12月20日
职 业: 相声演员
代表作品: 《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打电话》
主要成就: 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
师 父:侯宝林
徒 弟: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等
搭 档: 唐杰忠、赵炎、刘伟 儿 子马东

马季对中国新时期相声有着卓越的贡献,他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拟授予“人民曲艺家”的称号。他对幽默的理解十分独到,写歌颂体而让人笑,足见他的功力。马季的魅力还不仅在于此, 他对徒弟们的爱护与培养更是值得尊敬。马季对自己的徒弟不吝赐教。把自己一身的本领尽传。下面是他一生收的徒弟,有的甚至混的风生水起的。

男弟子:姜昆、赵炎、刘伟、冯巩、笑林、王谦祥、李增瑞、韩兰成、刘喜尧、彭子义、常佩业、黄志强、黄宏、尹卓林、姚新光、李国修、赵龙军、刘立新、侯冠男、张庆
女弟子:邢瑛瑛

马季的儿子是马东,也是中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尽管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但是口才却和父亲马季一样了得。深受大家的喜爱。下面是他的详细资料。
马东,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电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1968年12月25日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96年从澳大利亚回国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视专业研究,1998年进入湖南电视台,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主持谈话节目。主持过《有话好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CCTV-3《挑战主持人》制片人、总导演、主持人。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2013年开始主持河南卫视常规姓氏节目《知根知底》和季播节目《汉字英雄》。2013年,正式离开央视,加盟门户视频网站爱奇艺公司。2014年,马东主持爱奇艺独播的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奇葩说》。2015年9月,马东从爱奇艺离职创办米未传媒。

马东个人资料
中 文 名: 马东
别 名: 东哥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血 型: A型
身 高: 175cm
出 生 地:哈尔滨
出生日期: 1968年12月25日
职 业: 电视人,电视节目主持人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代表作品:文化访谈录、挑战主持人、汉字英雄、奇葩说
父 亲: 马季(相声大师)

马季老先生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艺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老人家的经典至今仍任被人们记住着。尽管他离去了,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在舞台上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的相声大师。下面是他的相声小品。
《五官争功》
《请医生》
《打电话》
《对对联》
《王金龙与祝英台》
《卖布头》
《妙语惊人》
《女队长》
《万紫千红绕营房》
《扎针》
《送春联》
《说一不二》
《拔牙》
《找堂会》
《传谣》
《富了以后》
《传谣》
《老少乐》
《白骨精现形记》
《北京之最》
《彬彬有礼》
《成语新篇》
《多层饭店》
《高原彩虹》
《讲礼貌》

《戒烟》
《救人》
《老马家》
《礼貌用语》
《美》
《诗情画意》
《戏剧杂谈》
《新地理图》
《新桃花园记》
《学越剧》
《友谊颂》
《找舅舅》
《逐步升级》
《登山英雄赞》
《反正话》
《哥俩好》

《跟谁结婚》
《狗熊大象》
《画像》
《哭的艺术》
《游击小英雄》
《装小嘴》
《论捧逗》
《绕口令》
《闲话》
《百吹图》
《吹牛》
《打喷嚏》

《儿女赞》
《风格赞》
《哭的功能》
《特种病》
《五官争谦》
《一仆二主》
《戏剧杂谈》
《新地理图》
《行业术语》
《幸福屯》
《一阵风》
《招聘》
《广东话》
《五官争功》
《降神会》
《戏迷药方》

马季相声《吹牛》颇受大家的欢迎,不少网友至今还在和重温那段相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吹牛》全文。比较长,大家耐心看哦。
Y:我们自己深有这个体会,吹牛一害国家,二害集体,三害个人
Z:没什么好处
Y:没有什么好处,现在还有人在继续吹牛
Z:现在还有?
Y:有人吹牛啊,你说你有这么大能耐,前些日子那水灾你怎么不给吹下去
Z:嗨嗨
Y:他吹不下去
Z:对对对对
Y:纯属吹牛
Z:那他为什么要吹啊?
Y:不过就是为是表现他自己什么?智若斗啊,自己高人一头啊
Z:对
Y:不外乎就是这样
Z:现在这样的人还有吗
Y:有。个别的。
Z:哪有啊?
Y:现在您不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吗。
Z:嗨。不行不行
Y:啊
Z:要讲吹牛啊。我可没经验。
Y:你。谦虚什么。过去就说了,你是吹牛的新秀嘛。对不对啊
Z:又来劲什么的?不行不行
Y:啊?
Z:那我又比不了您这吹坛老将啊,哈。。。

Y:哈。。。我吹坛老将。谁不知道你是新出于吹胜于吹啊。
Z:那你是老将吹马,一个吹两啊
Y:你是长江后吹吹前吹啊
Z:没完了你
Y:吹得好啊
Z:要真讲吹牛啊。你差远了。
Y:本来面目露出来了吧。啊。能吹(举起拇指)
Z:告诉你,我有十几年吹牛历史了。
Y:哎哟。愿不得呢
Z:诶。。。
Y:吹十几年哪
Z:诶。。。
Y:我才吹二十多年。哈。。。
Z:他比我还长呢。
Y:怎么了
Z:我跟你说吧
Y:啊
Z:我在吹牛上有绝招
Y:绝招?
Z:诶
Y:我吹牛也就是祖传秘方
Z:我把方的能吹圆喽
Y:我把短的能吹长喽
Z:我把丑的能吹美喽
Y:我把死的能吹活喽。(吹)
Z:哈。。。跟你说啊
Y:啊

Z:我们家是吹牛世家。怎么样
Y:我们家是吹牛的门里出身。怎么样
Z:那我们家是吹牛专业户。哈哈,吹啊
Y:我们家是吹牛的,吹牛的合资工司。
Z:吹牛还有合资工司啊
Y:三年免税,吹吧,哈哈。。。
Z:告诉你
Y:啊
Z:我们家是吹牛大工厂
Y:我们家是吹牛托拉司
Z:那我们家是,世界吹牛中心。你还往哪吹。世界中心。。。
Y:你那中心是我们家吹出来的
Z:比不了比不了,呵呵
Y:呵呵,怎么样,呵呵
Z:你这吹牛可真不错。
Y:不行了吧
Z:哎呀
Y:说相说得不错,吹牛不行了,呵呵
Z:没有没有,说相声也说不过您
Y:说相声你说得好
Z:哎。。。我们俩又谦虚了。哪啊,谁不知道您呀。你是名家高手,权威大师嘛。(举大拇指)
Y:不不不,比不了你。
Z:什么?
Y:你是新星新秀,新的潮流的代表。哈哈。。。
Z:呵呵,不行不行。您的相声高雅而不俗。
Y:哎哟,你的相声幽默而含蓄呀。
Z:你的相声脍炙人口嘛。
Y:你的相声家喻户晓啊
Z:你的相声妇孺皆知啊
Y:你的相声童叟无?啊
Z:你的相声是东方艺术明珠
Y:哎哟,你的相声属于世界人民哪
Z:你的相声让人是前仰后合呀
Y:你的相声让人上吐下泄呀
Z:泄药啊?
Y:对,有劲啊,哈哈。。。
Z:那也比不了您哪。
Y:啊?
Z:您的相声作用大哪。
Y:你的相声作用大。
Z:上回北京
Y:啊?
Z:东郊一个工厂着火了。那全城的消防队都去了也没给救来喽。没办法,把您给请去了。您到那之后,对着 那火,嘚啵嘚啵来段相声,眼看那火苗往下出溜出溜吧叽,灭了。怎么样,哈哈哈。。。
Y:这吹得都没边了。我那相声还能救火啊?
Z:作用大嘛(举拇指)
Y:那也没你作用大啊
Z:我怎么样?
Y:我们北京东郊奶油厂不下奶了,就把他找去,对着牛就吹上了。
Z:吹上了?
Y:对着牛就说上了,说了一段相声,感动那牛啊,哎哟就掉眼泪啊。一检验哪,全都是牛奶呀。哗啦。。。流入长江,后来就发大水了嘛。
Z:哪有这么大啊,乱七八糟的。照说,你这马季也太能吹了。
Y:马季?

Z:你这马季呀。
Y:马季在哪呢?唉,马季?老人家,来了吗?
Z:嘿,这位吹牛吹得连自己都找不着了。
Y:哪位是马季啊?
Z:你不就是马季嘛。
Y:不,我不是马季。
Z:那你是谁啊?
Y:我啊?不值一提。
Z:你是哪位?
Y:我是小小的一个赵炎呗。嘿,嘿,嘿,哈哈哈。。。
Z:赵炎就小小的
Y:小赵炎,我就是
Z:你是赵炎,我是谁啊?
Y:哎哟,看出来了。(拍手)
Z:啊
Y:您就是德高望重忘重的马季,马老先生。好啊
Z:我们俩换个了?
Y:哎哟,马老先生,大家都知道非常有学问,哎呀,马季,马老人家
Z:怎么着?
Y:您可以称是活的百科全书啊。哈哈哈。。。(拍手)
Z:哪里哪里,我马季哪比得了你赵炎哪。
Y:啊?
Z:你这学问大呀,大家都知道,你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啊。
Y:不行。我赵炎见了你马季,小巫见大巫啦不是
Z:我马季见您赵炎哪,退避三舍。
Y:我不行,我赵炎比不了你马季。呵呵
Z:我马季哪比得了您赵炎哪。
Y:我赵炎差远了。
Z:我马季差多了。
Y:我赵炎不是个东西。
Z:我。。。
Y:我赵炎不是好人。
Z:哎哎
Y:我不得好死,死了都得喂狗。
Z:像话不像话。怎么说着说着骂上了。
Y:嘿嘿,吹嘛。嘿嘿。。。
Z:真够劲啊,再来再来。
Y:再来啊
Z:告诉你
Y:啊
Z:这回咱们海阔天空吹了

Y:你怎么吹我跟着怎么吹。
Z:想怎么就怎么吹
Y:那是
Z:你听着
Y:来吧
Z:我这人能耐太大了
Y:我能耐比你大多了
Z:我爱抽烟,我一次抽三箱。
Y:我爱喝酒,一顿我喝四吨半。
Z:我们俩这是嗜喝死的吗
Y:喝呀
Z:我跟你说呀
Y:嗯,啊
Z:我不光吃喝玩乐
Y:啊
Z:我还注意学习呢
Y:是吗
Z:我经常用耳朵看书。嘿嘿嘿
Y:特异功能,好好好好。你打听打听吧,我老用鼻子吃饭。咻。。。饱了,呵呵
Z:那我呀,我用胳肢窝找矿。
Y:我用嗓子眼儿发电
Z:我隔着墙能看见人。
Y:我隔着衣服看见你的钱。嘿嘿嘿嘿
Z:昨天晚上我发高烧了
Y:昨天晚上我也发高烧了
Z:我烧得厉害呀
Y:我烧得比你厉害
Z:我烧69度8
Y:我烧74度6
Z:你没烧死啊
Y:烧
Z:我烧得个厉害呀
Y:Er…

Z:我手里摸个玉米粒一张手成个玉米花了。
Y:你比不过我。
Z:怎么了?
Y:我头上顶着个水壶,三分钟把水烧开了。
Z:煤气罐啊
Y:烧,烧。嘿嘿嘿嘿
Z:昨天晚上我请人吃饭了
Y:昨天晚上我也请人吃饭了
Z:我怎么吹他怎么吹呀
Y:来嘛
Z:吃着吃着坏了
Y:啊
Z:我把筷子咽下去了
Y:我吃着吃着也坏了
Z:怎么着
Y:我把那调羹(勺子)咽下去了
Z:我吃着吃着又坏了
Y:啊
Z:我把盘子咬下一块了
Y:我吃着吃着也坏了
Z:啊,怎么着
Y:我把高压锅咬下一块来
Z:我吃着吃着又坏了
Y:啊
Z:我把这桌面咬下来了
Y:我吃着吃着也坏了
Z:你还咬什么?咬
Y:我,我把我鼻子咬下来了
Z:啊。。。
Y:咬自己鼻子?
Z:啊
Y:你够得着嘛你
Z:我站在椅子上咬的
Y:没听说过
Z:我这人少年老成
Y:我这人成熟得比你老
Z:我十岁就上大学了
Y:我九岁大学毕业了
Z:那我八岁就结婚了
Y:我七岁我儿子十三了
Z:像话嘛,再来再来。
Y:吹牛也不上税,咱就吹呗,嘿嘿
Z:我六岁就长老人瘢了
Y:我五岁就有抬头纹了
Z:我四岁就驼背了
Y:我三岁就留着胡子了
Z:我两岁就谢顶了
Y:我刚生出来我就离休了
Z:是啊。再来再来
Y:再来再来
Z:告诉你,我这人个高
Y:我高
Z:我身高两米七八
Y:我身高四米六九
Z:还有我高,我跟那国际大厦一边高
Y:我比国际大厦高三层
Z:还是我高
Y:我高
Z:飞机打我腰这飞
Y:卫星打我脚下子过
Z:我高
Y:我高
Z: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没法再高了
Y:还是我高
Z:怎么着?
Y: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在地沟里面
Z:这怎么讲啊?
Y:吹牛的人什么都不要啦,哈哈哈
Z:呵呵呵

马季经典的相声实在是太多了,这里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下面小编挑了比较经典的《打电话》全文感兴趣的人不妨耐心看完哦。
郭:哦,这个个别人呀。
马:哎,个别人。
郭:哦。
马:他好象和这个电话机有浓厚的感情。
郭:啊?
马:只要拿起来,他说上就没完。
郭:切儿说呢。
马:哎,真有这样的人。
郭:是呀。
马:我那天在长安街上,我碰见一位。
郭:哦。
马:这位打起电话没完没了。
郭:哦?打什么?公用电话呀?
马:就是呀。
郭:那更不应该时间长了。
马:其实是一点小事情。
郭:什么事呀?
马:约他的朋友去听戏去。
郭:就这事呀。
马:这点儿事,要让咱们打这个电话,用不了一分钟就解决问题了。
郭:那可不是吗。
马:拿起电话来。
郭:嗯。
马:拨通了号。
郭:嗯。
马:喂,你是广播文工团吗?
郭:哦,对。
马:郭启儒先生在不在呀?
郭:哦,就是我呀。
马:哎呦,郭老呀。
郭:哦?
马:我是马季呀。
郭:哦。
马:我给您买了电影票了。
郭:是呀。
马:六点半钟呀,您在大华电影院门口等我。
郭:好了。
马:就这样啊。
郭:嗯嗯嗯。
马:不见不散了啊。
郭:哦哦哦。
马:回见,回见。
郭:好,回见。
马:完了。

郭:这,也就有半分钟呀。
马:就是呀。
郭:啊。
马:那位可就这么点儿事。
郭:哦。
马:他没这么打。
郭:是呀。
马:我给他算了算。
郭:啊。
马:连来带去,他打了俩多小时。
郭:就这点儿事,打两个多小时?
马:就是呀。
郭:好吗。
马:我给你学学呀。
郭:怎么打的呀?
马:拿起电话来。
郭:嗯。
马:咔~咔~咔~。
郭:这是干什么呢?
马:拨号呢。
郭:哦。拨号呢。
马:咔~咔~,喂,喂?
郭:嗯?
马:喂?咔~咔~咔~。
郭:又从新拨一回。
马:咔~咔~咔~,喂,喂?怎么不说话呀?
郭:哦?
马:哎呦,拿倒了。
郭:嗨,这个呀。
马:喂?
郭:嗯。
马:哎呀通了。
郭:嗯。
马:喂,你电话是四局五六七八吗?我这是一局二三四五呀。
郭:嘿,瞧这俩号码呀。
马:喂。
郭:嗯。
马:你贵姓呀?嗯?老胡同志呀。
郭:哦。
马:哎呦...嗯?不是老胡。
郭:哦,没听出来。
马:哦,老张呀。
郭:嗯。
马:哎呦,我没听出...嗯?不是老张?老刘呀!嗨...嗯?不是老刘?
郭:还不对呀?
马:哦,你是耗子呀。呵
郭:耗子?
马:那人外号就耗子。
郭:呵,怎么这么个外号呀?
马:嗯,耗子,哎呦,有意思哎。
郭:嗯?
马:四害之一呀,呵呵!哦,出来接电话来啦。哦,好呀,前些日子消灭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呵呵呵呵

郭:他怕人给他逮了去。
马:逗着玩。啊?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啊。
郭:那他哪知道呀。
马:不知道你猜猜。
郭:猜?
马:猜不着?使劲猜!
郭:使劲猜?
马:真猜不着?猜不着我告诉你呀。
郭:那你告诉人家吧。
马:我姓罗,我叫罗嗦。
郭:你,你是够罗嗦的。
马:哎~,对对对,是我。
郭:嗯。
马:我找小王讲话。嗯。我的未婚妻呀!
郭:哦。
马:嗯。喂,她是女的啊。
郭:废话!可不是女的吗。
马:你别找错喽。嗯,好。谢谢你,我等她一会儿。噔咯啉咯......
郭:怎么着,要唱?嗯?瞧什么呢?
马:你们几个怎么回事?
郭:怎么回事呀?
马:等着打电话的?
郭:那可不是吗。
马:哎呀,你,你们上那边打好不好?坐电车三站,那边还有个电话。
郭:你让人那边打去?
马:你非上着打来干吗?我这早着呢啊!我得有四个钟头差不多啊。
郭:好家伙!他一人包了。
马:死心眼!喂,哎小王呀!我是罗嗦呀。
郭:就别提这名了。
马:哎,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没事呀!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郭:尽是废话。
马:讨论吗?也不谈论呀。
郭:人家没事吗。
马:那好极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
郭:嗯。
马:票都买好了,嗯,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
郭:对。
马:嗯,票价?八毛一张的。
郭:哦。
马:我买两张花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他五块,找我三块四。
郭:哦,他这报帐呢。
马:呵呵,嗯?什么戏呀,你猜猜。
郭:怎么又让人猜呀?
马:嗯?新戏,不对。嗯?评戏,不对。嗯?越剧,哎~

郭:对了。
马:不对。
郭:不对,你哎什么呀!
马:啊,真猜不着啦?猜不着我告诉你呀。
郭:你告诉人家吧。
马:歌剧!嗯。
郭:什么戏。
马:刘三姐。
郭:哦,刘三姐。
马:没看过呀,那看看吧,好极了。
郭:哦。
马:腔调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最喜欢了。就是那段,那个,那个,小王你现在不没事吗。
郭:干什么呀?
马:啊,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啊。
郭:学一学?!
马:哎,你们几围再等一会啊。
郭:嘿。
马:小王我现在开始学了啊。
郭:行了,您来吧。
马:唱山歌呀~这边唱来,那边红~山歌好比春江水呀~不怕滩险弯又多啊~呦唆~喂,小王你看我这表情怎么样?
郭:那怎看的见呀!
马:哎呦,对了,什么?你说什么?他们鼓掌我没听见。
郭:嗨!别提这事了。
马:还没吃饭呢?
郭:哦。
马:哎呦,我给你准备吧。
郭:怎么准备呀?
马: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
郭:呵呵,还挺照顾她的。
马:啊?不认识?长安大戏院啊!就是从你家里出来,你坐一路公共汽车。
郭:嗯。
马:花一毛钱,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啊!
郭:尽是废话!
马:嗯。下车之后你往对面瞧。
郭:嗯。
马:从西边数第三个电线杆子,我在那等你。
郭:哦。
马:好不好?七点一刻开演。嗯。我七点等你。七点钟啊!准时不见不散啊!
郭:嗯。
马:七点钟!咱们在...喂,小王那什么你别来了啊!
郭:怎么别来了?
马:现在都八点半了!
郭:嗨~!

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在北京家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2006年12月20日上午10时25分病逝,终年72岁。据北京999急救中心郭肃清副院长介绍,999急救指挥大厅是在20日上午9时34分接到马季家人打来的报警电话。在接到报警后,999急救中心立即派出距离最近的车赶到马季位于北京北郊天通苑的家中。当急救人员到达马季家中时发现,他的身体已经不再温暖,心电图显示成直线。

12月24日相声艺术大师马季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在现场数以万计的群众自发地来到这里,为他们所爱戴和景仰的艺术家作最后送别。在告别大厅门口,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上面写着“沉痛悼念马季同志”。两侧的挽联上写着“几十年一代风流笑洒人间鞠躬尽瘁,一刹时巨星陨落魂牵万众地恸天悲”。两侧,摆满了各文艺团体、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花圈。

告别大厅内,马季先生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之中。正中悬挂着马季先生的遗像。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敬献了花圈。
马季先生的夫人于波女士、儿子马东率家属,相声名家姜昆(姜昆新闻,姜昆说吧)率十多位弟子,在告别大厅按序排列,感谢中央领导、广电总局领导和千万群众的吊唁。

马季和侯宝林是师徒关系,但是之后网上不断流传两人的恩怨。马季生前曾经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时,“破天荒”地说起与师傅、已故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的恩恩怨怨,并首次谈及社会上广为流传、关于他在“文革”期间曾经批斗甚至动手打过侯宝林的传言。

马季和侯宝林矛盾起源
“文革”开始后,师傅侯宝林被扣上“反动艺术权威”的帽子,徒弟马季也被定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那时马季只能在北京扫厕所,刷标语牌。“当时的造反派我觉得很坏,他们来回挑拨离间,造成我们师徒之间很多误会”。马季说。
当时,造反派将马季、唐杰忠和赵连甲打成“反党小集团”。赵连甲是坏分子,唐杰忠是军师,马季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有一次,大会批斗反动权威侯宝林,批斗会上说,侯宝林创作的《寸步难行》替蒋介石张目。侯宝林,你交代!侯先生低着头来到麦克风前说,那个节目不是我写的,是马季写的。然后是马季上台,一通批,一通斗,最严重的词就是,你披着?员的外衣替蒋介石在叫喊。批了一通之后,让马季滚蛋下去。大会继续批斗侯宝林,造反派说,侯宝林的第二个反动作品是《西方音乐》,用自然主义手法在这里宣扬资产阶级糜烂的艺术,侯宝林,交代!侯宝林说,那节目不是我写的,是马季写的。如是反反复复,总共四次,都是马季写的。

师徒二人回避“打人事件”
十年动乱结束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慢慢变得正常。1984年,马季等人应邀去香港演出,侯宝林是那次演出的艺术顾问,在之前的审查演出中,马季表演的作品大受欢迎。马季回忆道:“当时侯先生说:‘马季,你过来,到香港之后,我的段子你都可以演。’说这话是第一次给我开绿灯,对我满意了。我说,侯先生,您放心吧。”侯宝林的这几句话,马季至今难忘。

曾经有传说,“文革”时马季打了侯宝林。有人就这个问题问过侯宝林,侯先生也不正面回答,他说,别问这个了,旧社会徒弟打师父有的是(从这句话的逻辑关系看,显然是打过)。那么马季到底打没打过侯宝林呢?马季说:“我觉得没有这些,就没有生活;没有这些误会,没有挨骂,没有谣言,就前进不得,任何人都是(马季显然回避了提问,这意味着确实打过侯宝林)。”
侯先生临终前,马季去看他,侯先生拉着马季的手只说了一句话:“马季,相声的即兴发挥千万不能丢掉啊,它是咱们相声的主要技巧。”

相声一般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两个为最佳。马季是中国相声大师,他生于1934年,原名马树槐,祖籍天津宝坻。少时马季被托给远房亲戚带到上海做学徒。1946年,马季去了上海,在上海宏德织造厂当了一名学徒。1953年,他回到北京,考入新华书店华北发行所当卖书员。1956年初,北京市举行工人业余曲艺观摩会演。马季表演相声《找对象》获得一等奖。同年,马季正式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当时领导确定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都是马季的老师,侯宝林为责任老师。之后马季就开始了他的相声生涯。

马季的搭档很多,唐杰忠,赵炎,黄阿原。但是最早的合作者是于世猷,搭档时间最长的要数赵炎。个人认为马季跟这四个人合作如行云流水,默契无间、挥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