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历史上的严嵩为何被抄家 抄出了多少财产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二十年之久.严嵩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二十年之久。严嵩五岁在严氏祠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考中乙丑科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编修。之后严嵩得了一场大病,迫使他退官回籍。及后刘瑾与其党羽被灭后,严嵩北上顺天,正式复官。在此后的十多年内,严嵩先后在北京与南京的翰林院任职,累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63岁拜相入阁。严嵩书法造诣深,相传擅长写青词。

中  文  名:严嵩

别     名:严惟中,严勉庵、严介溪、严分宜

国     籍:明朝

民     族:汉族

出  生  地:江西分宜

出生日期:1480年

逝世日期:1567年

职    业:内阁首辅,吏部尚书

主要成就:书法

代表作品:《钤山堂集》40卷

擅     长:一意媚上 窃权罔利 贪污受贿

儿     子:严世蕃

严嵩因为一生忠于自己的妻子,没取小妾,所以子嗣不多,据记载,只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严世蕃。因为是独子,严世蕃从小深受严嵩宠爱,他也一直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据说,严世蕃长得短小矮胖,和瘦瘦高高的父亲严嵩很不相同。不过他在智力方面很好地继承了严嵩,所以从小聪明机灵,长大后通晓时务,很回揣测他人的心意,甚至被称为是嘉靖时期第一鬼才。

严世蕃没有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而是借了严嵩的恩荫,先在国子监读书后来直接做官,在严嵩的扶持提拔下,一路高升。后来因为严嵩官居高位,任内阁首辅,但年事已高又要时常伺候在皇帝身边。于是他就慢慢把政务工作交付给儿子严世蕃来接手,而他写的公文票拟十分迎合嘉靖皇帝的心意,因此在当时父子俩被称为“大小丞相”。此后,严世蕃更是骄奢淫逸,无恶不作。严世蕃通过卖官鬻爵等方式大肆搜刮钱财,多到富可敌国。

严嵩虽然高寿但因为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小妾,所以一生子嗣极少,只有儿子严世蕃和两个女儿。据记载,严嵩只有六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外加两个恩养孙子。再加上后来严嵩倒台严世蕃斩首,他的后人如何成了一个谜。不过史书也没有严嵩被满门抄斩之类的记载,因此他们存活的可能很大。最近,有记者了解到,在南京市栖霞区有一个叫做闫家边的小村。村子里的居民自称是严嵩的后代,并且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三百多年。

据当地村民所说,当年严家被查抄后,其仇家纷纷找上门来。为了躲避杀身之祸,严氏后代纷纷迁出分宜。其中一支迁徙到南京栖霞山脚下,定居下来。为隐藏自己系严嵩后代的身份,严氏后代改姓为“闫”,他们定居的村子因此叫做闫家边。当地权威的地方志《栖霞区志》中也有明确记载,“阎家边在摄山镇,明朝因为权臣严嵩在此居住而得名,后人改‘严’姓为‘阎’”。除此之外,在河南信阳,也有居民自称严嵩后代,他们说,严家被抄家流放时,路过信阳有人得以逃脱,从此隐姓埋名,得以保留。所不知其真假,但名人后代为躲避灾祸而改姓,这种例子在历史上还是很多的。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之一,根据他活动时间,可以推算出严嵩生活在明朝明宪宗至明世宗时期。因为严嵩在考中进士几年后,突发大病不得不退官回家,之后有整整十年时间一直在家隐居读书。等到他重新回到官场后,又有十几年一直北京和南京的翰林院任职,并没有大的作为。直到他高攀上自己的同乡、当时已经是礼部尚书深受皇帝宠信的夏言后,严嵩才真正步入官场,被人所熟知。而那时,早已经是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间。

严嵩重新做官的时候大约是四十岁,而等到他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时已有五十二岁,所以严嵩属于那种为官较晚成名更晚的人。不过之后,因为先有夏言的扶持、后以自己的讨好换来皇帝的宠爱。严嵩一路高升,很快入朝为官得到皇帝信任,仅仅只花了十年就成为了内阁大学士,之后没几年就成为内阁首辅,从此把持朝政。对于一个大臣而言,他的一生主要就是为官的那些年。而严嵩为官的几十年,从得到重用开始到结束就一直是明世宗在位期间,所以,严嵩总的来说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

严嵩是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介桥村人,所以他的号里有一个就是“分宜”。因为是严嵩的故里,那里也一直在以严嵩作为自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名片,保留了许多严嵩的遗迹和文物。据说现在,村里还有许多与严嵩同族的严姓后裔。严嵩一生在世八十七年,一生有接近四十年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乡的,因此,他给家乡留下了许多文物和遗迹。

据说在严嵩的家乡,和他有关的历史遗存,有数百件之多。比如他的故里有几十栋明清时期的古祠,有严嵩的真假墓地,有严嵩的家庙等,同时也流传了不少有关的传说。擅长诗词的严嵩,据说一生写了一千三百多首诗词作品,其中描写赞颂江西省名山名胜的诗词就有二百多篇。比起他的诗词,严嵩更为留名青史的是他的书法。因此,也有许多人愿意来求严嵩的墨宝。所以在严嵩的家乡,他的书法作品有不少。

严嵩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而张居正是之后万历皇帝时期的内阁首辅。两人都是一时的权臣,而且都有贪污受贿之类的情况。不过严嵩败坏朝政、祸害国家,张居正因为改革朝政而对社稷有功,所以后世对两人的评价十分两极化。严嵩和张居正,除了地位和品德方面有些相似之处,两人之间本身也存在不少的联系。比如,在张居正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时,严嵩早就已经入内阁。而按照明朝的规定,内阁首辅还要同时监管翰林院,相当于是那里的校长。所以,当时在翰林院的张居正从关系上来说,是严嵩的同事,更是他的晚辈和学生。

正是由于严嵩与夏言的那几年内阁权力之争,让张居正见识到朝政的腐败,让他有了改革政治的主张。虽然之后,张居正有上表文章系统的阐述自己的改革主张,但明世宗和严嵩都没有重视。一直到握有大权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改革措施。由此可见,严嵩可以算是张居正的反面教材。此外,严嵩和张居正还因为一个人而产生莫大的联系,那个人就是徐阶。徐阶和严嵩同为内阁大学士多年,等到在严嵩渐渐失宠后,一直隐忍的他突然发难,成功让嘉靖皇帝下令,使严嵩倒台。而张居正在翰林院时,徐阶就是他的老师之一,后来也一直照顾举荐张居正。

严嵩专权了二十年,最后还是倒台了。严嵩的地位和权力,说到底全部来自嘉靖皇帝对他的宠爱,因此严嵩最后倒台也必然跟皇帝有关。明世宗嘉靖皇帝是一个十分聪明,而且对官场和权力看得清楚很透的皇帝。在严嵩父子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贪污受贿、胡作非为的时候,他不是没看到,只不过是不放在心上而已。因此,一些大臣弹劾严嵩,他也并不重视。而等到严嵩父子开始令嘉靖讨厌的时候,那才真正是严嵩的末日到了,尤其是万寿宫失火事件,严嵩越发的失去了皇帝的宠信。

而严嵩倒台的幕后主手是当时地位仅此于他的徐阶。徐阶之前一直隐忍多年,如今感受到嘉靖对严嵩态度的转变,就开始发动对严嵩的斗争。他把一位擅长扶乩的道士蓝道行引见给了迷信道教的嘉靖。而蓝道行有次扶乩时,得出的结果是“分宜父子,奸险弄权”,明确地把矛头指向严嵩父子。之后,在他人的弹劾以及徐阶的怂恿下,嘉靖罢黜了严嵩的官职,勒令他回家。之后,严嵩的儿子严世蕃也在徐阶等人的预谋下,被弹劾入狱,第二年结案后,严世蕃被斩首,严嵩也抄家,彻底倒台。

严嵩以及其儿子严世蕃在明朝嘉靖年间,总共专权长达二十年之久。期间,两人通过接受赏赐、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巧取豪夺等途径,不断敛财导致富可敌国的地步,所以严世蕃才敢口出狂言说朝廷没他富。贪官钱多又来路不明,因此他们大多喜欢藏钱。不过据说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蕃对藏钱有不同的喜好。严嵩比较低调,把成堆的金银锭、金银条都回炉再造,变成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和父亲不同,严世蕃就奢华得多,他很享受金山银山围绕的感觉,所以就在家挖了十几个地窖来放金银珠宝。严嵩倒台后不久,严世蕃被人弹劾而下狱。

第二年结案后斩首,严嵩也因此被削籍,同时两人的家产全部被抄。据说,当时为了抄家把他的家产列成一份清单。因为数量实在庞大,记录的字数越来越多,最后总计六万多字,变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水冰山录》。据《天水冰山录》记载,严嵩抄家时总查出了黄金一万多两,白银两百多万两,以及几千件金银珠宝首饰等。而且严嵩本身很有文学造诣,所以自然就很喜欢附庸风雅,他常常拿钱来换各种书画、典籍等物件。严嵩收藏的自然都是上乘的书画,罕见的孤本,这些文物的价值就不是一般金银可以相比。

严嵩从小勤奋好学,为官后也一直笔耕不辍,所以他也练就了一手好书法。严嵩的书法不仅在当时明朝堪称一绝,即使是放在中国整个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大家。与他相似的,历史上还有蔡京、秦桧这两位,这表明传统“字如其人”的说法并不一定。严嵩官居高位又有一手好书法,自然各地都有不少他的墨宝。但是因为后世对他的定性是奸臣,拥有他墨宝的主人可能害怕走漏风声从而大难临头,所以严嵩的书法作品大多已经失踪,流传至今的不多。其中,主要可以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个大类。

榜文这一类数量不多但应该是严嵩书法作品中最为出名的。其中以在北京的最多,比如“至公堂”、“孔绥皇祚”、“太极先林”、“六必居”等。此外,各地也有不少,比如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山东孔庙的“圣府”。印文就是严嵩自己的印章。卷轴,据说是严嵩生前最多的书法作品,但因为容易毁坏保留下来的反而最少,主要是他的“千字文”。除了自己喜欢书法,严嵩也很喜欢名家的墨宝。据说他的家中书画作品无数,最后抄家时搜出了许多珍贵的名人字画。此外,史书记载了他为了抢夺《清明上河图》而杀害原主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