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好莱坞里头最酷的五位英国导演:影坛最炫英伦风势不可挡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当今世界电影最著名的工业基地,好莱坞一直被众多国外电影人所向往,甚至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大咖导演,在本国"混的"风生水起并说明不了什么,能够在好莱坞立足才能让全世界影迷记住你的名字.翻开好莱坞导演名册,英国导演在里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好莱坞里头最酷的五位英国导演.      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丹尼·博伊尔20年后携经典续集电影<猜火车2>归来,之后春季档盖·里奇带来了一部根据历史传说改编的街头感十足的奇幻冒险片<亚瑟王:斗兽争霸>,虽

作为当今世界电影最著名的工业基地,好莱坞一直被众多国外电影人所向往,甚至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名大咖导演,在本国“混的”风生水起并说明不了什么,能够在好莱坞立足才能让全世界影迷记住你的名字。

翻开好莱坞导演名册,英国导演在里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好莱坞里头最酷的五位英国导演。      

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丹尼·博伊尔20年后携经典续集电影《猜火车2》归来,之后春季档盖·里奇带来了一部根据历史传说改编的街头感十足的奇幻冒险片《亚瑟王:斗兽争霸》,虽然票房不算太理想,但还是引起了不少话题。

接着,炮制出“血与冰淇淋三部曲”的怪咖导演埃德加·赖特又以一部兼具抖腿功能的反类型犯罪片在暑期档劈出一道闪电。《敦刻尔克》的上映,使得诺兰的“造神运动”又迎来一个高潮。

年底还有马修·沃恩的《王牌特工2:黄金圈》猛烈来袭。今年的好莱坞,英伦风刮得特别猛烈,这对于看腻了好莱坞流水线没有个性的影片的观众来说是无疑非常具有吸引力。

很多人对英伦风电影的理解仅止于那些优美的文艺影片,诸如《德伯家的苔丝》、《艾玛》、《傲慢与偏见》这样的片子,它们在审美上达到了足以让人赏心悦目的程度,可是冗长的典雅远不如好莱坞风格迥异的各种类型片给人的肾上激素来的强烈。快餐时代下,人们追求着那一瞬间的快感。英国作为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思想上有着先人一步的基因种子,因而在好莱坞瞬息万变的格局之下,英伦风的电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由一个个电影革命者进行革新,在众多好莱坞大片中也能如鱼得水,占有一席之地。

埃德加·赖特

黑色幽默可以说是腐国电影的一大特色了,除了上面经典的《两杆大烟枪》和《猜火车》之外,埃德加·赖特的《僵尸肖恩》等也是充斥着黑色幽默色彩的电影。他的“血与冰淇淋三部曲”也是英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英伦怪咖“铁三角”埃德加·赖特和他的小伙伴西蒙·佩吉,尼克·弗罗斯特在一起几乎战无不胜。这个1974年的年轻导演在僵尸片和漫画手法上做的几乎巧夺天工。和所有黑色幽默电影一样,譬如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世界尽头》影片里用着激情狂放的英伦摇滚,故事发生的地点亦是英国文化的代表之一——Pub。

故事用一个曾经痞里痞气的五人帮和年已四十还是“一股朝气”的头目盖瑞金再度回到故乡体会曾经的激情后来发现镇子上的人都被改造了的荒诞剧情,用着智能人控制人类的经典主题来揭示现下社会人们过度依赖电子科技的社会现实。埃德加赖特的电影从来都不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一般都是悲喜交加,哭笑不得,合情合理。像《僵尸肖恩》的结尾,僵尸们并没有被消灭,而是和人类共处。

《热血警探》的结尾,村里杀人如麻,沾满鲜血的老人们经历激烈的枪战、车祸等竟然一个也没死,统统进了监狱。而《世界尽头》里,外星人被主角气跑了,但世界也被打得一塌糊涂,被异化的人类也依然存在…这种无厘头又有头绪的结尾,何尝不是一种黑色幽默。

暑期的“国产保护月”一过,便是埃德加·赖特的新片《极盗车神》打头阵,相信也是不可小觑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

很多观众把克里斯托弗·诺兰推崇到电影大神的位置,如果说这个“神”是有神来之笔,和异禀天赋的话,诺兰确实有这个实力。从他出道开始,近乎保持的每两年一部作品的速度进行创作,并且除了《失眠症》以外,评分都是一水的好,可以算是一个有质也有量的导演了。

《记忆碎片》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这个年轻的有才华的英国导演,《黑暗骑士》让人对超人英雄又有了新的看法,而那一年在国内同时上映,席卷票房的《盗梦空间》让人深深的被他折服。 

诺兰在2001年凭借《记忆碎片》崭露头角,全片有黑白和彩色两种叙事组成画面,一共是45个段落,故而称为碎片,倒叙与正序相连,让观众有很强烈的参与感,感同身受主人公类似的失忆感受。而上下片段的不关联使得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各个碎片段落之间的时空关系。从这一部影片开始,诺兰的风格就有所开掘:复杂又严密的逻辑性(主要是叙事结构方面的逻辑),略显灰暗的诗意和英伦的高贵气质。

深感其电影结构鬼斧神工的,除了《记忆碎片》就是《盗梦空间》,打着“向他人植入思想”这一吸引人眼球的概念,进行了梦中梦的结构塑造。设计叙事迷宫是诺兰的最强项,,复杂叙事在当代电影中大肆流行,诺兰从未止步在这方面的探索,《盗梦》里,他应用了最擅长的交叉剪辑以及多个平行时空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即使表现方式均为“坠落“),在主线人物之间穿插多层叙事的嵌套,各层梦境的节奏也不一样。这意味着,不仅在深度上,还有宏观格局上,诺兰都要进行更为精准的把握,可他依旧完成得很好。

灰暗的诗意在其主题上也是常用母题。譬如在《记忆碎片》的结尾,我们发现这一切有可能都是主角Lenny的想象,真相是他悲痛于误杀妻子的事实而强迫自己改变了记忆。于是故事从简单的复仇,变成了俄狄浦斯式的悲剧,令人无可奈何,主人公正义的形象也开始变得虚无。再比如《黑暗骑士》。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系列本质上其实都是童话的英雄主义。

而在诺兰的蝙蝠侠系列里,他在其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政治和社会议题,设计冲突 ,让蝙蝠侠去解决真正的社会问题。我记得其中有一场戏是两艘被小丑控制的船上,只能活一个,蝙蝠侠必须在检察官和女友之间做出选择。所谓正义的坚实性,再此情况下没有完全的正确性。这是不同于其他超人英雄宣扬正义、真善美的世界。诺兰秉承着一种参透,将很多社会灰暗的一面展现出来。      高贵的气质是一种生活感觉,并不仅限于角色的穿着举止显得高贵,更多的是细节处理上。诺兰电影的镜头大多都是干净的,你会发现即使是枪杀场面,鲜血也不会是四处乱溅,人物的死亡也不是狰狞的。一杯咖啡,一段配乐都是典雅的,并且在适当的时段,有一定的趣味性表现。整场电影下来,不俗气,不躁乱。这种高贵气质是无形的,是一种民族性格,渗透在他的电影里。

英国的文化特质从其先发的各种革命中就可以看出还包含着实践精神和经验主义。诺兰的电影中也有这种文化特质——一路在实验。据悉,他的新片《敦刻尔克》开始的架构很简单,甚至大胆地提出想要不用剧本,即兴拍摄。整个电影由三条故事线展开讲述战后幸存者的故事。三条故事线有三个不同的时长,环环相扣,最后在高潮处会和,整个剧本其实只有76页。战争所带来的迷茫,命运的不可捉摸,便是电影要表达的情境,也回归了我上述的灰暗的诗意。

不论如何,诺兰最拿手的还是他的叙事结构,有人说他是一个优点突出缺点明显的导演。对于我来说,诺兰的电影很多时候给我的是惊讶和思考,我佩服于他理性严密的思维,可是他的电影总让人觉得“冰冷冷“。经常让我在感叹:”哇哦,还能这么玩“之余没有更多情绪上的牵动。希望他在后续的发展上再加入更多人间烟火味,至今,他已足以成功,但时日尚多,完全可以进步。

马修·沃恩

而另一位和他风格大相径庭的导演马修·沃恩,他与诺兰严谨缜密的行片风格不同,马修·沃恩是一个坚持“娱乐至上”主义的导演。从他的《夹心蛋糕》开始,到《星尘》、《海扁王》、一直到那一部在国内赚的满盘钵的《王牌特工:特工学院》,无不充斥他的娱乐色彩,看他的电影多半是轻松的,愉悦的。尽管本人并不单纯拍摄喜剧,但是其电影给人最感触深刻的仍然是那酣畅淋漓的喜悦。

娱乐化叙事首先是指导演以一种一本正经的态度来给剧中人安排了看似诡异但是又合情合理的情节,人物在命运的着弄下手足无措,疲于奔命,而观众在围观他们的命运时感到某种生活的荒诞和导演的玩世不恭。其实最典型的还是《夹心蛋糕》。影片中的出现的主人公是个黑社会中的规矩人。他在黑社会中安安份份地做他的毒品中转生意,其次绝不和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混混打交道避免惹上麻烦,只等有一天能够安然地退休享受生活。

故事构建出一幕幕计中计的圈套,虽然主角不断做出“聪明”的反应,但仍旧一再被设计,不得不向生命威胁妥协。导演在让主人公身份与观众保持一定安全感距离之下感悟着人物的命运,其次,沃恩大量运用语言技巧,使角色们的对话幽默异常。

娱乐化叙事还包括在电影中充分罗列时尚的、夺人眼球的元素。在《王牌特工:特工学院》中,沃恩以优雅的绅士起范,来包装电影中的特工。如西装马甲,黑色礼帽,雨伞以及暗藏机关的的刀刃皮鞋、胸针、钢笔等。这些甚至不合逻辑(正常认知下,特红应该是低调不被发现的)。

《王牌》被列为近几年极具英伦风味的电影不是没有道理,但从这个绅士情节就可以看得出来。首先,主人公与反派的设置就是英国绅士文化和美国街头文化的较量。相较于绅士文化的沉稳低调,街头文化更为外放。先是反派艾伦丁的“大舌头”属性,并且永远是嘻哈装扮,即使是在试穿燕尾服,头上还顶着一个棒球帽。

影片最后终极之战的背景音乐和头爆烟花的设置,也让人不禁联想到近些年的美式音乐文化。而以艾格西为代表的特工们,我想相对于特工的身份,更重要的是他们绅士的身份。皇家特工继承了英国贵族的传统。领头人亚瑟,正好可以对应骑士时代的亚瑟王,梅林是亚瑟王的挚友,兰斯洛特和加哈特则是忠诚的圆桌骑士。活脱脱一个现代版的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主人公艾格西完全被导师打扮成一个绅士,而导师本人哈里更是气度非凡,即便在打斗中举手投足也极具绅士感。服膺是绅士的法则,哪怕是打斗,也不能失了仪态,眼镜不能掉,西装不能脏。这是从前的骑士品格演变成近现代绅士风格的变化。

英国早就被腐女们定义为腐国了,在大环境下浸染的导演,行片中也多多少少有些“无意识”卖腐的情节。其实《王牌特工》还算克制的,老少两位主角更像父与子一些。至于《海扁王》就简直了,男主为了泡妞直接扮GAY,他和红旋风莫名的感情,也很有爱情的味道。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星尘》里面罗伯特·德尼罗有一场粉红女装跳舞的戏份,后来的台词怕也是他的真是所想吧,后来他扮演的船长对着船员心情沉重地说了一句“我的名声毁了”,笑煞人也。

《王牌特工2:黄金圈》已经确定于今年9月20日在英国最先上映。届时科林·费斯也将回归,想必《王牌2》不会让人失望。

盖·里奇  

和丹尼·博伊尔有着相似发家经历的盖·里奇也不得不提,1995年的《两杆大烟枪》同样是一部自己风格的影片打了个漂亮的开门红,紧接其后的《偷拐抢骗》影片以3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当时英国影史最高票房纪录,但他与前妻麦当娜合作的《浩劫妙冤家》却使刚刚成型的盖式风格毁于一旦,这部电影不仅收获了漫天的口水,还让盖里奇的行进道路遇到阻碍,此后,但他进军喜剧片无果再回到黑帮故事后,所有人却都开始说他没有之前的神来之笔了。怎么说呢,曹禺后期的作品也没有最开始《雷雨》一样惊为天人,但创作总归是兢兢业业,盖·里奇亦是如此。

在叙事手法上,盖·里奇不同于诺兰的严肃理性,也有别于沃恩的恶搞做旧,盖里奇的叙事是花哨的。盖·里奇的影片了几乎没有一个角色是正常的名字,就算是用了看起来常见的名字,也用了单词原本的意思,使人物性格和名字联系到一起。角色性格在他早期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拐抢骗》里,简直是千奇百怪。

话痨和少根筋已经算最常见的特质了,放眼望去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正常的角色,所有的人物身上都透着一股痞气,并且是那种浓浓的英国小混混的地痞形象,有更多的侠义精神在里面,这也是英国早期骑士精神和绅士精神的某种延续。《大侦探福尔摩斯》里的福尔摩斯严谨却又玩世不恭,《亚瑟王》中的亚瑟甚至从小就长于妓院。他的镜头语言也非常花哨,在《两杆大烟枪》里面,有一个赌场的片段,里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作为关键点进行的快速剪辑使叙事简洁又不失节奏。

《两杆大烟枪》使盖·里奇一鸣惊人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部电影结构算不上特别复杂,但是交织巧妙,钱,毒品,抢,先各自牵引各自的故事,然后汇聚,流转,直至最后交合引出悬念。影片运用群像视角进行叙事,以赌徒艾德与朋友的私人团体,艾德的毒贩邻居,黑帮老大哈利,毒品供应商罗伊贝克和两个小偷这五伙人的戏剧冲突推进剧情发展。从一开始的散点到最后的集合,一环扣一环的荒诞效果不乏英式幽默,并且影片大量运用面部特写,突出角色表情,放大角色情绪,夸装喜剧效果。可以说是一部经典的黑色幽默电影了。

新片《亚瑟王》中,延续了盖里奇花哨的风格,角色塑造上,主人公亚瑟从小就长于妓院,使其性格极度的接地气。在镜头剪辑上他把亚瑟王的成长经历用极快的剪辑配合狂躁的音乐完整呈现,既减少了冗长,又使信息量爆炸。盖·里奇的英伦气质更包括他的电影配乐,几乎都是富有张力和戏剧性的英伦摇滚风。

丹尼·博伊尔

我今天要讲的五个人里面,丹尼·博伊尔的年龄算是最大的了,出道时以个人色彩强烈的影片占得时机,但很长时间里,在不断地寻找定位,在随大流和坚持自我风格里进行选择,后期逐渐稳定,知道怎么把个人风格融入到主流环境里面。这经历与盖里奇倒有些相似。他拍过的好电影不少,像《惊变28天》、《猜火车》等等,2009年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没过两年就拍出了《127小时》广受好评,2012年又获得操刀伦敦奥运会的机会。即使五人之中,他的年龄最大,但并没有以老为尊,停止进步的步伐。

1996年,那会儿的英国正值撒切尔时代的经济疲软期,失业了率攀升,社保幅度下降,大把年轻人无所事事,对生活丧失了希望,质疑长辈的选择,对一切都充满厌倦。就在此时一部充斥着性与暴力,犯罪和毒品的“非主流”电影《猜火车》像鸦片一样注入影迷的肝脏,并且无法自拔。这部影片被称为“英国最后一部关于残酷青春的电影”,讲述了雷顿,汤米,病仔,屎霸,贝格比五个人的荒唐生活和经历。

你可以评价《猜火车》的不知所云,却不能形容它不知所谓,这帮“垮掉”的放纵青年和迷乱的青春,影片用反传统拍摄手法来突出叛逆精神,很极端的提出了年轻人如何选择生活的问题。英国的特点之一就是黑色幽默,所谓黑色幽默就是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的不相称的反应,残忍又柔情的组合在一起。这部影片被列为十大对英国青少年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因为它揭开了生活的苟且,将残忍的事实展露。电影里没有中规中矩的东西,也透露着英国人独立、自由的性子。

吸毒就大口得吸,性爱就大力得激情。这部片子在不同的国家得到不同的待遇,有的禁播,有的作为教材宣扬。足以见其魅力。时隔20年,原班人马回归《猜火车2》,有人说丹尼·博伊尔江郎才尽,有人说这部新片不尽其意。其实相对于二十年前的狂放不羁,我想这不影片更是对曾今青春年少的回顾,归来不再是少年,但又无可避免的怀念着少年的荒唐时光。 

介绍了那么多,其实是想说,英伦风的电影并不只是我们曾经认为的文艺冗长的那种艺术片,它也可以是激情的,是酣畅淋漓的。这个发展总是出新奇的国家,它的电影亦如它的工业进化,正在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