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说 作者眼中的虚拟世界

2017-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是最受答主欢迎的,可能与是中国作家刘慈欣有关.这套小说包含了<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体>获得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是最受答主欢迎的,可能与是中国作家刘慈欣有关。这套小说包含了《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体》获得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秘密。

《基地》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诗故事。

《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藉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着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

第三名是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大多数答主都承认这基本书是他们的启蒙之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所预言的科幻技术现在基本已经实现。

凡尔纳的作品形象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凡尔纳的作品情节惊险,人物生动,熔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炉,他提出自然科学方面的许多预言和假设,至今还启发着人们的想象力。

第四名“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系列比较奇特,因为一般的几部曲都是同一作者的作品,这三部作品是三个作者的作品,分别是叶.扎米亚京的《我们》、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维尔的《1984》。其中以《1984》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政治小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五名“海伯利安”系列,这个可以算作入门必读的系列了,共有四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觉醒》。这本书在国内出版过程中有些小插曲:2012年读客图书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引进发行《海伯利安》四部曲,将原四部曲拆分为8本,丧心病狂呀,可以多卖四本呀!

然后还没完,更丧心病狂的是译名:《当人类决战机器人1:海伯利安》、《当人类决战机器人2:海伯利安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3:海伯利安的陨落》、《当人类决战机器人4:海伯利安的陨落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5:安迪密恩》、《当人类决战机器人6:安迪密恩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7:安迪密恩的觉醒》、《当人类决战机器人8:安迪密恩的觉醒完结篇》。

《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有五本,分别是:《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多谢你们的鱼》、《基本上无害》。怎么说呢?这是一套很特别的科幻小说,他融合了喜剧这个元素,这在其他科幻小说里是很少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

这部作品以广播剧起家,后来发展成包括五本书的“三部曲”,拍成电视连续剧。亚当斯逝世后还拍成电影。亚当斯自称为“极端无神论者”。在去世以前,他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演讲者,尤其是在科技和环保等题材方面。他在49岁时的早逝在科幻和奇幻社群中引起了极大的哀悼。

“太空漫游四部曲”这个系列被人熟知估计是因为一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几乎所有推荐的答主都只推荐了第一部,后面的确实没有第一部惊艳。不过,《2010:太空漫游》中引入了中国元素,虚拟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太空船钱学森号,并且戏份还不小。

虽然每一部的故事情节都与上一部有一定关联,但实际上并不是之前的续篇,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生发出全新的预见,讲述出更加复杂而新鲜的故事。克拉克本人对这四部曲的期望,是“让每本书自成体系,并且根据目前的知识,做到尽可能的准确”。

“安德系列”这个系列伟大的原因: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唯一一个在星云奖(1985,安德的游戏;1986,死者代言人)和雨果奖(1986,安德的游戏;1987,死者代言人)都连续两年获奖的作家,并且靠的是同一系列。

雨果奖历史上除了奥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洛伊斯·比约德,星云奖历史上除了奥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弗雷德里克·波尔“二连庄”,足见安德系列的伟大。现在大家觉得这个系列不好,不知是不是因为电影《安德的游戏》拖了后腿。

第九名“机器人系列”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算是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其中《我,机器人》被拍成了同名电影,也是威尔·史密斯的代表作之一了。《我,机器人》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0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收录9篇短篇小说。书中的短篇故事各自独立,却拥有共同的主题,探讨人类与机器人间的道德问题。

这些故事结合之后,开创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浩翰虚构历史。小说《我,机器人》给人们启示: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的服务及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未来某一天,过度聪明的机器人可能给人类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尤其是安装了人工智能系统的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以至对就业造成影响,甚或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