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华裔作家高行健简介

2017-11-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学生涯 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1962年,高行健从法语系毕业后,在中

文学生涯 1957年,高行健高中毕业,听从母亲的建议,没有报考中央美术学院,而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 1962年,高行健从法语系毕业后,在中国国际书店从事翻译工作。 1970年,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期间曾到安徽宁国县港口中学任教。

1975年,返回北京,任《中国建设》杂志社法文组组长。 1977年,在中国作协对外联络委员会工作。1979年5月,作为全程翻译,陪同巴金等中国作家访问巴黎,回国后高行健发表了《巴金在巴黎》。

1980年,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1982年,与刘会远共同创作的剧作《绝对信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83年,《车站》,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但由于当时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很快被禁演。

1985年,在北京与雕塑家尹光中举办泥塑绘画展,开始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关注,这也是到目前为止,高行健在大陆举办的唯一一次画展。同年,应邀赴欧洲五国(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丹麦)访问八个月,在柏林文化之家举办了个人画展,获得了超乎意料的成功,卖画获“巨款”四万马克,从此高行健开始了以画养文生涯,获得了更多写作上的自由。

1986年《彼岸》被禁演。 定居欧洲 1987年,尽管当局多有阻挠,高行健还是应邀赴德国从事绘画创作。

1988年开始,在巴黎定居。 1989年,成为法国“具像批评派沙龙”成员,以后连续三年参加该沙龙在巴黎大皇宫美术馆的年展。 1990年,剧作《逃亡》在《今天》第一期发表,同年在瑞典皇家剧院首演,由此更加触怒了中国政府,高行健被开除工职、党籍,在北京的住房被查封。

高行健则宣布,不愿再回不自由的中国大陆。 1992年,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1997年,高行健加入法国国籍。 1999年,高行健的画作在巴黎参加罗浮宫第十九届国际古董与艺术双年展。 2000年,因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著作,高行健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

2002年2月25日,法国总统希拉克亲自为高行健颁发“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作品、戏剧 《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实验剧作 1982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92年,在台湾上演。

《车站》,实验剧作 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84年,在南斯拉夫上演; 1986年,在香港由第四线剧社演出; 1988年,在英国上演; 1992年,在奥地利上演; 1999年,在日本上演。

《野人》,大型剧作 1985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 1988年,在德国汉堡上演; 1990年,在香港上演。 《高行健戏剧集》,戏剧集 1985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收录了《绝对信号》、《车站》、《独白》(独角戏)、《野人》,以及现代折子戏四篇:《模仿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口》。

《彼岸》,实验剧作 1986年,在北京文学刊物《十月》发表; 1990年,在台湾上演; 1994年,瑞典皇家剧院出版瑞典文版剧作选《彼岸》,译者马悦然。

1995年,香港演艺学院,高行健执导。 《躲雨》 1987年,在瑞典上演。 《冥城》,舞剧 1988年,在香港上演。 《声声慢变奏》,舞剧 1989年,在美国上演。

《逃亡》,剧作 1990年,在《今天》第一期发表; 1990年,在瑞典皇剧院首演; 1992年,在德国、波兰上演; 1994年,在法国上演。 1997年,在日本、非洲贝宁和科特迪瓦上演。

《生死界》,剧作 1991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 1992年,由法国文化部赞助,在巴黎圆环剧院首演,后参加"阿维农戏剧节"; 1994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当代世界戏剧节"上演,高行健执导; 1996年,在波兰上演; 1996年,在美国上演,高行健执导。

《山海经传》 1992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对话与反诘》,剧作 1992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法文版也同时发表; 1992年,在维也纳首演,高行健执导; 1995年,在巴黎莫里哀剧院上演,高行健执导; 1999年,在巴黎再度上演,高行健执导。

《周未四重奏》,剧作 1996年,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夜游神》 1999年,在法国阿维农戏剧节首演。 《八月雪》,现代禅剧、京剧 200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2002年12月19日,在台北首演。 小说及论著 《灵山》,长篇小说 199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1992年,瑞典文版出版,译者为马悦然。 1995年,法文版出版,译者为杜特莱。 2000年,英文版出版,译者陈顺妍(Mabell Lee)。 《一个人的圣经》,长篇小说 1999年,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2000年,法文版出版,译者为杜特莱。

《给我老爷买鱼竿》,小说集 1989年,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有只鸽子叫红唇儿》,中短篇小说集 1984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寒夜的星辰》。

《没有主义》,文艺论文集 1996年,由香港天地图地公司出版。 《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文艺论著 1981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戏剧论文集 198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高行健戏剧六种》 1995年,由台湾帝教出版社出版。 《高行健.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 1999年,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

评价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新闻公报中指出,高行健的长篇巨著《灵山》是一部“无以伦比的罕见文学杰作,也是一部朝圣小说。它具有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刘再复说“它揭示了中国文化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但“知音很少,非常孤独”。 两岸三地的学者对高的作品多持负面态度。如大陆作家朱大可说“高行健的获奖,在中国文坛触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诺贝尔奖抵抗运动。

”、“无论是余华、苏童和王朔中的任何一个,都比高行健更有‘资格’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平’。”旅美学者曹长青认为高的作品有如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衣〉;而台湾的朱天文、张晓风则认为台湾作家比高行健优秀的不在少数。

成功大学教授马森认为高行健获此殊荣是一种幸运,他在《灵山》序中指出“那么一篇小说,既不企图反映社会和人生,又不专注于情节的建构和人物的塑造,还能剩下什么呢?”。台湾诗人洛夫则认为这些批评是“酸葡萄作用”(〈对高行健的期待〉,2001年2月5日《联合副刊》)。 《灵山》电子书下载(70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