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皇帝如何反制盗墓贼的十大妙招

2017-1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伏弩悬剑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当地传言,附近李家坡盗墓者李某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箍金剑和20余件金具.更有一剑悬于墓顶,有二人因以利刃击砍剑之强,落水而死,后将尸体捞出

一、伏弩悬剑

在所有的反盗墓手段中,最为神秘的是伏弩。弩即是箭,伏弩,就是暗设在陵墓死穴处,可以自动发射利箭的一种反盗集机械装置。机弩,即装机械的弓。伏弩一般只有帝王陵一类的高等陵寝才会使用,秦始皇的陵墓就有伏弩。在墓穴中置放的杀人兵器,除了伏弩和机弩外,还有悬剑,但这两样东西的反盗誊原理都差不多。

被盗的名人墓中,唐朝风水大师袁天罡的墓里就有悬剑。当地传言,附近李家坡盗墓者李某将袁墓打开后,盗走了墓内的陪葬物金箍金剑和20余件金具。更有一剑悬于墓顶,有二人因以利刃击砍剑之强,落水而死,后将尸体捞出,尸身均被利尖穿烂。从此,虽人皆知墓中有宝物,然无敢往取者。

二、置放毒物

古代人常使用的毒物是水银,在秦,汉及之前的陵寝中,使用水银的记录较多,齐桓公墓内便置有水银池,水银蒸发形成的毒气。给盗墓者制造了很大的麻烦。置水银在陵墓中,最著名的当是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陵使用的水银量惊人,注满了陵内的整个地层,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地下毒河。如果有盗墓者侵入,谁还能活着走出来?

古墓中的尸毒,毒气到底是古人有意放置,还是后天形成。在考古界也有争议。古人在临终前几日,知自己寿限到了,往往会服食丹砂一类的东西。以保证死后尸体久放不腐。还有一个原因。包括帝王在内的古人迷信增寿一类的不老药,丹砂,不老药这些药中,都含有水银一类的有毒物质,累积在体内,骨骼间,时间久了肯定要散发出来,客观上也就形成了尸毒。

三、巨石堵门

另一个反盗墓手段是用自霖石顶死墓遭。在帝王陵中,反盗设计严密。特别是后室的防盗更严谨。在专供棺棒运行的长长墓道上,从入口到地富一般至少设有兰道石门,多者七道,道道有机关,石门燕迭数吨至数十吨。陵墓内一般设有多条迷道,盗墓者打开第一道石门后,未必就能找到第二道门,找到第二道石门,也未必就能打开第三道门,道道石门背后的机关也不尽相同。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时兵分几路。在盗慈禧陵寝时,地宫的最后一道石门拦住了他。本来打算用炸药炸开的,但又怕震坏陵内宝物,遂改用笨法子。撞。40名士兵用粗木杠子,硬是将石门撞开了。后来,调查人员在现场调查时发现,项门的自来石被撞成了几截。另一路士兵在盗掘乾隆皇帝的裕陵时,怎么都打不开玄宫前的石门,情急之下,只好将其炸开。

四、虚墓疑冢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的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起来。传说中最著名的虚冢,当数孔仲尼的弟子为其设的五座虚墓,当年孔子的坟西侧有五座假坟,都是石头砌成的。这些坟都是他的弟子为他造的,目的是防止后人盗掘。

石勒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创立者,在他母亲王氏去世后,为了防止墓穴被盗,石勒将母亲秘密安葬,随后又大张旗鼓地用虚葬疑冢来掩人耳目,既而备九命之礼,虚葬于襄国城南。二十年后的公元333年,石勒逝世,同样也采用了虚墓疑冢的反盗墓方式,和他的母亲一样,同样也是隐匿于山谷,然后用高平陵的名义,设置虚墓,以混淆盗墓者的视线。

五、构筑崖墓

将墓穴挖在山崖上的岩石中,是另一种反盗墓招式。 这种开凿于山崖之中,不另起坟丘类型的墓穴,考古界惯称崖墓。这种墓在西汉时已颇为流行,如现今考古发掘发现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山东曲阜鲁王墓,徐州龟山汉墓,都是在山崖中开凿了巨大的洞穴而成。但这种莽法一般人家造不起,也造不成。

崖墓的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发现,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李世民的昭陵玄宫。就是采用了这种防盗方式,其后唐诸帝多兴师动众,将附近风水上佳的山体都凿空了。

六、铁水浇筑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如何封闭洞口,工匠煞费苦心,其中用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正史所记,最为著名的铁水封陵,当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台葬墓—乾陵。考古结果表明,目前没有发现乾陵被盗的痕迹。可见,武则天的反盗陵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唐人段成式所著的记述了一个铁汁浇铸固墓的故事一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固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太,八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教十丈,遏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

七、积沙积石

土丘墓最绝的反盗墓招式是积沙和积石,这种墓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积沙墓和积石墓,如果是复合型,则是积沙积石墓。2005年5月,考古专家对郭庄楚墓进行了全面发掘。参与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马俊才事后透嚣,整座墓的防盗招式一环套一环,大墓深达17米,其中10米多埋的都是沙子。又在主棺的正上方和侧方,加修了两个假棺材,为了逼真,还放置了小件陪葬品。墓道走向设计也很绝,不像通常大墓那样,墓道直达墓底,而是改变了方向,如果盗墓者顺墓道而下,根本看不见真正的棺室。

积石也是古人反盗的绝招,比积沙的使用更宽泛。1988年,在太原金胜村发掘的251号墓属春秋晚期大墓,打开后发现,面里有积石积炭,积石是为了砸死盗墓眷,积炭则是防止尸体腐烂。已考古发掘过的固始墓、曾侯乙墓、中山王陵和魏王陵均属大型墓葬。椁内外大都积石、积沙、积炭。积石一般置放在墓圹的四周或四角,但郭庄楚墓的积石防盗设计最佳。

八、深藏伏火

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盗墓设计的传统手段之一。这种古墓也有一个名字,叫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盗墓者俗称火洞子。1971年,各地纷纷开始以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内容的备战运动,驻守在长沙市东郊的军方医院看到高达几十米的马王堆,决定将高堆挖空,建一座秘密的地下医院。打孔探测中,有一种冰凉的气体从孔中喷出来,作业人员想试试喷出的气体压力有多大,便往里面灌水。但水竟然反溅了出来。有经验者便想到了火洞子,划着火柴一试,凉气啪地一下就烧了起来,于是,他们就推测下面必有未经盗掘的古墓。

作业部队及时将异常情况报告给了湖南省博物馆。1972年初,考古专家对此墓进行了全面发掘,两千年前那位名叫辛追的利苍侯夫人。才得以出现在现代人面前。伏火颇令盗墓者恐惧,但古墓中的伏火到底是不是反盗设计,学术界却存有争议。墓中有无伏火,成为盗墓者判断古墓是否被盗过的经验之一,如果有火出来,基本上可以断定,此墓完好无损。

九、屠杀工匠

在早期帝王级葬事中,一般都会将工匠和知情人就地处决,这已成为一种旧例陋习,并美其名日殉葬,实际上,这是防止知情者泄密而采取的灭杀活口行动,是一种反盗手法。当年,赢政于河北沙丘平台死去后,嗣位的秦二世胡亥将其尸体运回咸阳,葬于骊山附近已营造多年的陵内。葬事完毕后,为防止泄密,胡亥便下令不留一个活口。

中国古代帝王葬事中最为著名的殉杀事件,是成吉思汗死后发生的。此事不只中国人有记述,国外人也留有文字。当时游历东方,带有罗马教皇特殊使命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在运送成吉思汗灵柩的途中,护送的人要将途中遇到的所有人杀死作为殉葬者,并对他们说,离开现世到阴世去服侍你们驾崩的主人吧。他们确信,被杀死的人在阴间还会成为大汗的奴仆,他们又把最好的马匹杀死供主入在阴间享用。当成吉思汗的尸体运往阿尔泰山时,护送的兵马沿途杀死了将近两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