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得了支气管炎怎么办?是否威胁到宝宝生命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2-4岁1-2片,5-8岁2-3片)..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2.解痉氨茶碱:2-4mg/kg/次3-4次/日口服.舒喘灵:6岁以下1-2mg/日,分3-4次口服或0.1mg/kg/次,舒喘灵气雾剂(0.5%1揿=0.1mg)1-2揿/次每日2-3次.喘鸣严重时可

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2-4岁1-2片,5-8岁2-3片)。。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

2.解痉

氨茶碱:2-4mg/kg/次3-4次/日口服。

舒喘灵:6岁以下1-2mg/日,分3-4次口服或0.1mg/kg/次,舒喘灵气雾剂(0.5%1揿=0.1mg)1-2揿/次每日2-3次。

喘鸣严重时可加用强地松1mg/kg/日,分3次口服,4-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丙酸倍氯松气雾剂,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婴幼儿难以合作不宜选用,儿童每次1-2揿(50μg-100μg)/次,每日2-4次。

折叠中药治疗1.止咳平喘: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2.外贴药:很多婴幼儿患病后,长期服药可带来一些药物的毒付作用,外贴中药的安全、方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祛痰、拔痰的百草琼浆益气贴和冬天用的三九贴等。

折叠中医治疗磁药叠加调节免疫通过辨证论治理论,不是单一的中医中药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症状差异,因人而宜,因证而异的选取不同穴位、方剂,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针灸、拔罐、熏蒸、中药敷贴等多种手法相结合治疗。

婴幼儿多见。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出现频繁而较深的干咳,以后渐有支气管分泌物。咳嗽一般延续7~10天,有时迁延2~3周,或反复发作。

症状轻者无明显病容,一般无全身症状。

婴幼儿症状较重,容易感觉疲劳,影响睡眠食欲。可发热38~39℃,偶达40℃,多2~3日即退。甚至发生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再诉头痛及胸痛。

诊断

在胸部可听到干、湿罗音,罗音或粗或细,大多是中等湿罗音,主要散在下胸部,偶可限于一侧。

咳出分泌物后,罗音可暂时减少。偶因支气管内积痰太多,呼吸音可减低,但咳出痰液后,呼吸音即恢复正常。

重症支气管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和粗糙中湿啰音。但应为与肺炎早期难以鉴别,如听到较深罗音或捻发音,咳嗽后罗音无明显减少时,应考虑肺炎作胸部X线检查以确诊。治疗前注意平时多加强营养,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学认为小儿咳嗽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感受外邪。病位主要在肺脾.

(1)感受外邪:主要为感受风邪,风邪致病,首犯肺卫,肺主气,司呼吸,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宜,肃降失司,肺气上逆,则致咳嗽。风为百病之长,多挟邪而病。挟寒则鼻塞声重,流清涕,嗔声重浊,挟热则鼻孔干燥或流浊涕,挟燥则干咳少痰,咽干唇焦。

(2)痰浊内生: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所伤,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塑阻气道,致使肺气不得宜畅,因而引起咳嗽。小儿肝气亢盛,木火上炎,或心经蕴热,日久化火,炼液为痰,阻碍肺气肃降,也能发生咳嗽.

(3)气阴两虚;小儿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伤气阴,发展为内伤咳嗽,出现肺阴耗伤或肺脾气虚之证.

现代医学认为凡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都可成为本病的致病源。本病常在病毒棉染的基础上,因黏膜纤毛受损而继发细菌感染,即本病细菌或细菌混合病毒感染的机会较上感为多,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咽炎的患儿易患本症.此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亦为本病的引发因素。

小儿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起病可急可缓,但以急性为多见,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蔓延的结果,亦可继发于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传感染病之后,本病对小儿的健康威胁很大。

新生儿支气管炎可以引发患儿可出现高热、缺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出现肺不张、肺气肿、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是死亡率较高的新生儿疾病。

根据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对体征不明显的病例做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对已诊断为肺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力求作出病因诊断,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支气管肺炎的鉴别诊断

(一) 急性支气管炎:全身症状轻,一般无明显的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闻及中湿罗音,多不固定,随咳嗽而改变.

(二)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也可表现高热,气促,咳嗽,紫绀等与肺炎相似症状,但肺部罗音常不明显.根据有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及X线检查肺部呈粟粒状阴影可资鉴别.

(三)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并结合胸部X线检查可以区别,必要时可行纤支镜检查.

是支气管炎还是肺炎要靠肺部听诊以及拍胸片来确诊。护理上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减少室内病菌浓度;适当加湿,避免室内过于干燥。饮食上吃些清淡好消化的饮食,多饮水。 肺炎是孩子常见病,特别是冬春季发病率最高,也是儿童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肺炎最初有感冒的症状,继之有:1、呼吸急促、喘。2、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发灰 。3、口周发青。4、鼻翼扇动,或吸气时明显费力。5、咳嗽加剧。6、发烧。

首先要注意小孩的冷热,不要穿得太热,要让他有适当的耐寒锻炼 。气温较高,不要只想着怕小孩冷,而更重要的是随时要注意不要让小孩热着了,免得汗湿衣服更容易感冒。如果孩子感冒,要尽可能早的给点药治疗,不要延误病情。中医儿科认为小儿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小孩出现感冒后,早一小时服药与晚一小时服药,所出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长期接触小孩的家长们,要学会观察小孩是否有感冒的异常情况,发现有异常时就应及时作出处理。

如果孩子有病,要一次性治愈,不要半途而废。小孩发烧超过39℃时,应在2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以下,体温持续39℃以上超过2小时会引起大脑细胞受损,影响小儿智力。有的小孩感冒后出现扁桃肿大或咳嗽(支气管炎),由于没有一次性治愈,导致以后有感冒首先就表现为扁桃肿大或咳嗽,并很难彻底治愈,时间长了就会转成慢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最后就是要训练。

1.止咳祛痰:若痰粘稠不易吸出,可用雾化吸入及选用10%氯化铵合剂、必嗽平、小儿强力痰灵(2-4岁1-2片,5-8岁2-3片).。频繁干咳影响睡眠及休息,可服少量镇咳药物,如异丙嗪及氯丙嗪0.5-1mg/kg/次,每日2-3次,应注意避免用药过量及时间过长,影响纤毛的生理性活力,使分泌物不易排出。2.解痉氨茶碱:2-4mg/kg/次3-4次/日口服。舒喘灵:6岁以下1-2mg/日,分3-4次口服或0.1mg/kg/次,舒喘灵气雾剂(0.5%1揿=0.1mg)1-2揿/次每日2-3次。喘鸣严重时可加用强地松1mg/kg/日,分3次口服,4-7天为一疗程.亦可用丙酸倍氯松气雾剂,局部用药可减少全身用药副作用。婴幼儿难以合作不宜选用,儿童每次1-2揿(50μg-100μg)/次,每日2-4次。折叠

中药治疗1.止咳平喘: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2.外贴药:很多婴幼儿患病后,长期服药可带来一些药物的毒付作用,外贴中药的安全、方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有祛痰、拔痰的百草琼浆益气贴和冬天用的三九贴等。折叠中医治疗磁药叠加调节免疫通过辨证论治理论,不是单一的中医中药治疗,针对每位患者的体质特征和症状差异,因人而宜,因证而异的选取不同穴位、方剂,制定不同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针灸、拔罐、熏蒸、中药敷贴等多种手法相结合治疗。

由于生理特点,宝贝很容易患感冒,并发气管炎或肺炎。宝贝患病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应对。 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宝贝一患病,立刻就带到医院看病。如果宝贝的症状不能很快缓解,就会不停地奔走于各大医院之间,家中各种药物都可以开个小药店了。还有些父母特有“主见”,拿出家中备用的消炎药、中成药喂给宝贝吃,有时是可以减轻病情,但是也有许多孩子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会更加重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要知道这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引起父母的关注,一定要正确对待。比如,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一些常用的止咳药物。

这样看宝宝的恢复情况了,一般不怎么咳嗽了就基本上差不多了,其实宝宝咳嗽少时就不用在吃药了,支气管炎需要一段的恢复期间,大约在10天左右吧,平时得给宝宝多喝点水才行。

(一)病情较轻者,须与上呼吸道感染作鉴别。 (二)支气管异物:当有呼吸道阻塞伴感染时,其呼吸道症状与急性气管炎相似,应注意询问有无呼吸道异物吸入史,经治疗后,疗效不好,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胸部X线检查表现有肺不张、肺气肿等梗阻现象。

(三)肺门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及胸部X线检查。(四)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有明显的急性发作性喘憋及呼吸困难。体温不高,喘憋发作时肺部罗音不明显,缓解后可听到细湿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