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经开区争创国家级 经开区兴文街道办事处中营村争创国家AAA级景区

2018-03-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开区兴文街道办事处中营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利用地处城郊的位置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万米长廊产业大道",

经开区兴文街道办事处中营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利用地处城郊的位置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万米长廊产业大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如今,中营村的村民搬进了新房,靠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修建新居

让村民住上好房子

走进中营村“巴山新居”聚居点,一幢幢小洋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都已绿化。

据了解,中营村的“巴山新居”建设分为两期,共建住房92套,其中一期50套,二期42套。2014年12月,“巴山新居”一期工程开工,并于去年12月全面竣工。今年3月,二期工程开工。建成后的“巴山新居”能解决23户贫困家庭的住房问题。“现在二期的住房主体已基本完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中营村党支部书记魏志说。

“现在住进新房子了,我们全家都很高兴。”来到村民杨爱华的新家,她正在打扫卫生。“以前一下雨我们就要走很长一段烂泥路,现在水泥路直通家门口;煮饭用的是天然气,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了。”

目前,中营村“巴山新居”一期水电气网已全部开通,二期正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一期和二期的硬化路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竣工后的‘巴山新居’一期已经实现有硬化道路、有医务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等‘七有’目标”,魏志说,“我们村运用山上的山泉水建立了一个集中供水点,能确保聚居点的村民喝上干净水。

目前,搬进新房的村民均过上了有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的‘四有’生活。”此外,为保证新居周围的环境卫生,中营村在一期聚居点建立了2个垃圾池,并聘请专职保洁员进行保洁工作。

旅游扶贫

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可上哪去找收入?刚搬进新居时,因为有工人务工,人流量较大,杨爱华便开了个小卖部。但随着工程的完工,人流量逐渐减少,她的生意越来越难做。“现在我就希望我们村的旅游能早点发展起来,这样我就可以开个农家乐。”杨爱华说。

“中营村地处城郊,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宜发展旅游产业。”魏志介绍,中营村地处海拔较高的山区,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土地荒废了不少。针对这一情况,中营村将七、八社的土地整合,引进业主流转土地300亩,发展桃李、竹笋、花卉各100亩。今年,村里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用整合的土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流转了土地的村民将来也可以到合作社就业。

去年,经开区在中营村、红花村等村打造了“万米长廊产业大道”。中营村在4千米的长廊中种植了1700棵果石榴、约200亩的虎杖。石榴、虎杖等作物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村民的收入,长廊景观还可以打造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景点。

中营村还有三国文化、龙池山红军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和九寨门等自然旅游资源。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今年9月,中营村启动了包括云盘梁、张爷庙、巴山新居、龙池山、魏家祠堂、老鹰嘴等景点的AAA级景区的创建工作。“目前,通往云盘梁的步行道已经初具规模,正在进行景区的标识、导览图等安装工作,AAA级景区的打造工作将在11月份完成。”魏志说。

另外,为了让村民真正住得稳、有收入,中营村给村里的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10个公益性岗位,让他们每月有450元的固定收入。村里还开通了农产品网络直销店,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中营村的产业扶贫工作给杨爱华一家带来了福音。如今,身有残疾的儿子在公益性岗位工作,媳妇在村里的农产品网络直销店上班。“通过政府的帮助,我们过上了曾经梦寐以求的好日子。以后我们也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杨爱华说。(巴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