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汝明简历 刘汝明:20年历史教学与成长感悟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历史课程网刘汝明工作室的博客成长与感悟20年前走上讲台时,学生老要我讲历史故事,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讲授","只能讲授教材里的主要内容".教材太

中国历史课程网刘汝明工作室的博客

成长与感悟

20年前走上讲台时,学生老要我讲历史故事,而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讲授”,“只能讲授教材里的主要内容”。教材太枯燥,要使学生喜欢我的课,必须补充历史细节。因此,我的教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相关的故事。真正体会到历史教学的味道,是国家启动课程改革后的近10年,这也是自己进步最快的10年。这10年里,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真心服务学生成长,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历史学科是最具“综合性”的学科。“课堂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场所,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与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关系,共同探究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共同探究历史学习的方法,成为积极的相互支持者,共同实现人生价值。

我试图用自己学习历史的心得、从历史中汲取的点滴智慧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或困惑。学生“亲其师”而后“信其道”。课堂教学常采取互动研讨策略、“神入”策略等。学生提出的问题成为我专业学习的契机与动力。

学生觉得美国对世界影响大,经常问有关美国的问题,这就逼迫我重新学习,阅读了《美国通史》(六卷本)、《美国法律史》等专著后,我感觉充实而自信。我的每一点进步和收获都要感谢那些可爱的学生。是他们的勤奋、好学、善思、追问,刺激我读书学习,使我能够不断进步。

第二,理性对待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是客观历史、历史阐释、时代和社会教化需要的有机统一”。历次历史课程改革的焦点都集中在教科书上。我发现课堂很多问题的根源是对教科书研究和处理不到位。2000年,当我看到《课程标准》(草稿)强调“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可“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就认定研究教科书是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研究教科书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总结出“还原法”、“对比法”、“整合法”、“挑错法”、“转借法”等教科书研究办法,先后发表了多篇文章。

第三,课堂教学应该围绕核心目标展开。

我理想的教学结构,是把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到每节课,使目标任务具体化。每节课完成一项任务、实现一个目标,三年或一学期的课上完后,学生按预期发生了变化,得到发展,就象上楼梯一样。因此,我觉得每节课应该实现一个核心目标。围绕核心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取舍教学信息资源、选择学生学习活动、安排课堂教学程序,这样教学质量会更高。

第四,构建有效课堂是个系统工程,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先做课前小调查,了解学生对一单元学习感兴趣的问题和基本想法,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再以单元核心教育价值为中心,创设教学情景,设计课堂提问和活动;依据设计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再用常模测试、准则测试和增长发展评价来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探寻“教的优法”和“学的规律”是提高有效性的不竭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坚持“少说话,多做事”,深信“学生都是可以发展的主体,没有学不会的学生”,推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喜欢“史料教学法”。去年,武汉市为我建立了“刘汝明工作室”,我把工作室定位为学习的联盟、研究的协作体、交流分享的平台,努力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学习室、研究室、实验室。期待通过这一平台,更多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历史教学》封二的介绍

刘汝明,1967年生,湖北麻城人;1989年湖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2004年在新洲三中做教师,连续13年任高三历史和文科综合备课组长,38岁时获特级教师称号;2001年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东北师范大学班结业,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任武汉市新洲区教研室主任,兼任湖北省历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市课程改革学科专家组长。

汝明喜欢琢磨。当老师时他常琢磨:怎样使学生既喜欢上历史课又能考好?于是进行了两个教育心理学的课题研究,成果被中国心理学会评为一等奖;主持教研室工作他又琢磨:怎样才能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在全区倡导教师专业大比武,主持完成了市级重点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为全区高考连续6年过重点线人数超过千人贡献了力量。

进入新课程后,他又琢磨: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怎么编才方便教师使用?他为人民版高中教科书必修《历史Ⅱ》和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编写了两个专题,为人教版教科书编写了探究活动课,参加编写了人民版、岳麓版的教师教学用书。

还参加了鄂教版教科书《品德与社会》的编写。在《历史教学》《中国考试》等刊物上能经常见到汝明的文章。他喜欢阅读、善于思考、勤于笔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