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赵新民 新闻纪事:双栖作家赵新民

2018-01-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亚心网讯 那天,赵新民的岳父过生日,刘亮程从隔壁的包厢里走过来敬酒,他对赵新民的岳父说:"你有个好女婿,做企业是把好手,写文章也是个好作家!"赵新民的岳父很自豪,赵新民更自豪.那天,赵新民坐在他偌大的办公桌旁审定与一家经销商的合同,我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看书,办公桌上除了一摞企业的文件外,最多的还是文学书.我突发奇想,问:"新民,假如有人称你为老董,有人称你为作家,你喜欢哪个头衔?"赵新民当即回答:"作家!"我记得他说过,他是迫不得已才做企业的,将

亚心网讯 那天,赵新民的岳父过生日,刘亮程从隔壁的包厢里走过来敬酒,他对赵新民的岳父说:“你有个好女婿,做企业是把好手,写文章也是个好作家!”

赵新民的岳父很自豪,赵新民更自豪。

那天,赵新民坐在他偌大的办公桌旁审定与一家经销商的合同,我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看书,办公桌上除了一摞企业的文件外,最多的还是文学书。我突发奇想,问:“新民,假如有人称你为老董,有人称你为作家,你喜欢哪个头衔?”赵新民当即回答:“作家!”

我记得他说过,他是迫不得已才做企业的,将来有一天,他会把企业交到信得过的人手里,然后一心一意去写小说。

二十年前,赵新民还没有企业,他从甘肃来到乌鲁木齐,租了一间房,就一心一意地写起小说来。他在当时的《西部文学》上发表了不少中篇小说。时任《西部文学》副主编的刁铁英对我说:“老申,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作家,这小子有可能成为西部风流!”

我问他说的是谁?刁铁英不告诉我。直到我认识了赵新民,他才说就是赵新民。

刁铁英向我提起赵新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沙村》,他说,你得看看这家伙的《沙村》,简直就是中国的《百年孤独》!我知道刁铁英,这家伙说话就爱夸张。

《沙村》我至今没看到,赵新民有时提到它,得知那是他还没到新疆时的创作。故事的发生地在丝绸之路,一直到和田。后来他去过和田,惊骇于自己的想象力:“和田竟然与我想象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赵新民的话有时也可相信。

赵新民做人有自己的原则:未成型的东西他是不会给人看的。直到前几天他才对我说,内地的一家文学杂志决定发表他的《沙村》。我说祝贺你,他说当然。

我看过赵新民发表在《上海文学》上的几篇小说,最近又看到他发表在《伊犁河》上的小说《恍惚》。这些小说印证了刁铁英的判断:赵新民是个魔幻现实主义者。他的小说完全靠认知和认知下的意象取胜,他不屑于建构故事情节,认为所有的故事都不可能包含他的认知。

他的立意的确很高远,他思维的出发地是宇宙和生命。我曾听内地的一位小说编辑说过:“中国的作家如果谁能写出一部解释宇宙和生命的小说,哪怕他的解释会受到种种诘问,那也会是上乘之作。”赵新民就有这种企图。

由于认知总是大于想象,赵新民的小说就出现了阅读的非传统。不少读者说他们看赵新民的小说很吃力,必须毫不松懈地跟着他的文字走,否则便找不回小说的来龙去脉。是的,他的小说就是意识的流动,但并不是毫无节制的流动,流动是为他的认知服务的。

靠认知说话,而不是靠人物说话,正是赵新民小说的一大特色。《走廊》在《上海文学》发表后,有读者反映他们看不懂,当时身为《上海文学》编辑的张皓撰文说,赵新民的小说属于一种全新的叙述方式,我们没有权力去改变作家的叙述方式,却有必要去修正我们的阅读方式。

贾平凹曾把读书分为三类:如厕之书、枕边之书和案头之书。如厕之书读的是信息;枕边之书读的是思考;案头之书读的是研讨。赵新民的小说就属于案头之书,读他的小说并不轻松。

作为商家,赵新民也与别的商家一样在想尽办法增加他的经济效益。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当他的文思来临的时候,他又会马上放下手头的效益,埋头钻进他的写作之中。对于他的工作调头,我曾有过相当大的惊讶,惊讶的原因是我根本无法做到。

有时看他在案头写作,你认为他在写什么企业文件,过去一看,他原来是在写小说。自去年以来,他又迷上了写诗。别人大惑不解,认为他是随心所欲,内情我却是知道的,他写诗的起点是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后,他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对灾区的担忧像海浪一样冲击着他的心。

他多次给我打电话:“老申,汶川大地震,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接着便是一声深深的叹息,好像地震就发生在他的企业。当然,物质上的捐助他是要做的,而且做得很大,非物质的捐助却是写下一首诗——《生长的翅膀》。

他说:“我希望在我们之间/是一种永远的心心相印。”他说:“我们不会在孤独中死去/你无须害怕/我已经触到了你生命的气息/尽管死神不断地去垂钓/但我们的生命并不徒劳。

”他说:“我喃喃念着你的名字/好似身处震荡的大地/对着你,我们在天空下呼喊/我们站着守护度过的一天又一天/从潮湿的黑夜里看见你的光亮/在震颤的沟壑里/我们近在咫尺/在震动的地表上帮你生长新的翅膀。”

这首诗后来获得2008年《西部》“喀什噶尔杯”文学奖。他的得奖是必然的,因为他的诗来自心底,是一种天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喷涌。

他马上就要出一本诗集,书名叫《二十年》。“二十年”是其中的一首诗名,写的是他从河西走廊来到新疆二十年的感受,酸甜苦辣杂陈,从中悟出的道理也很哲学。他曾把这首诗寄给《绿风》。《绿风》的编辑说:“赵新民是谁?怎么一出手就写出这么好的诗?”老诗人高炯浩是早就认识赵新民的,他也很吃惊:“没想到赵新民还会写诗,而且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2009年岁末,赵新民有两大收获:他的企业——新疆生化药业公司通过多年的努力,进入创造巨额效益的佳境;他的文学创作——《沙村》也将在新的一年面世。这位企业与文学创作的两栖作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