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江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另一种视角看“丝绸之路”

2018-0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英]彼得·弗兰科潘 著 邵旭东 孙芳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拜占庭研究中心主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英]彼得·弗兰科潘 著 邵旭东 孙芳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英国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高级研究员、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顶尖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他的《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曾给出“中国将凭借‘一带一路’主宰21世纪”的预言。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他的这一论点都引发了强烈关注。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借由彼得·弗兰科潘的视角,我们换一种方式看“丝绸之路”。

一本历史书变成现象级畅销书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在英文世界中,名为Silk Road,为单数,但彼得·弗兰科潘书中的“丝绸之路”为复数,书名亦如此。

彼得·弗兰科潘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有着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2015年一推出英文版,便登上了英国、美国、德国、土耳其、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非虚构类书籍畅销榜榜首,在英国亚马逊世界历史类、美国亚马逊历史地理类书籍销售榜上均名列第一,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荣获《泰晤士报》《卫报》《每日邮报》2015年度图书、彭博社2015年度最佳历史图书。

麦肯锡全球总裁鲍达民表示:“彼得·弗兰科潘颠覆了我们过去对世界的理解。”而《经济学人》杂志则称:“弗兰科潘用精美睿智的语言,演绎了一部聚焦东方的世界史。”

这部书犹如来自异域的西瓜

上海读客图书经过六轮激烈的竞争,以高价抢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的中文版权。今年9月,推出了该书中译本。

此书一出,也引发了国内热议。“一带一路”战略最早的研究者之一陈功称:“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它将世界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植入了一个全新的框架里面,非常有意思。”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学者荣新江教授点评道:“这部书犹如来自异域的西瓜,既让我们知道丝绸之路的甘甜,也要警觉这条道路的艰辛和火辣。”

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者葛剑雄教授则指出:“(该书)非常重视中西本土文化、宗教、历史及其对外界和世界的影响,有利于国人开阔眼界,摆脱对历史的自娱自乐。”另一位来自复旦大学的学者,复旦大学史地所副所长邹怡称该书的作者彼得·弗兰科潘“思路就相当巧妙,他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谁掌控了丝绸之路,谁就掌控了人类文明,从世界史来看,这更多的是教训,而非经验”。

丝绸之路主宰世界过去和未来

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

彼得·弗兰科潘指出,与人们通常认为的不同,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不止体现在古代。事实上,即便是16世纪以后西方主宰的时代,丝绸之路依然主导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大英帝国通过掠取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俄罗斯通过吞并丝绸之路沿路地区,一跃成为幅员最辽阔的强国;美国的独立得益于英国外务政策对丝绸之路的偏重;希特勒为了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不惜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走上了战败的不归路。

这些看似与丝绸之路无关的历史,其实都是各方在丝绸之路上博弈的结果。

时至21世纪的今天,几乎所有引起全世界关注的大新闻——9·11事件、伊拉克战争、ISIS恐怖主义、克里米亚危机、导致英国脱欧的欧洲难民问题、土耳其军变……都发生在丝绸之路这座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界中心舞台上。

而另一方面,自上世纪末以来,长期被视为落后地区的丝绸之路沿途诸国——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已逐渐积累起自己的财富,崛起成为一股新兴的强大力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中国。

丝绸之路一直都是世界运转的轴心,而它的复兴标志着西方时代的终结,谁能掌控丝绸之路这一世界十字路口,谁就能在21世纪中占得先机。彼得·弗兰科潘表示,中国无疑比大多数国家都更能未雨绸缪,“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国为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国在为未来着想。(李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