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田小娥有原型吗 剧中角色原型介绍

2017-08-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田小娥原型:陈忠实幼年记忆里的一位逃婚女性.田小娥是<白鹿原>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回溯她的诞生,陈忠实回忆说,在翻看20多卷的<蓝田县志>时,他发现其中竟然有四五个卷本用来记录本县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贞妇烈女的事迹或名字."这些女人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曾经经历过怎样漫长的残酷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陈忠实说,"我感到最基本的作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残,便产生了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

田小娥原型:陈忠实幼年记忆里的一位逃婚女性。

田小娥是《白鹿原》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女性人物。回溯她的诞生,陈忠实回忆说,在翻看20多卷的《蓝田县志》时,他发现其中竟然有四五个卷本用来记录本县有文字记载以来的贞妇烈女的事迹或名字。“这些女人用她们活泼的生命,坚守着道德规章里专门给她们设置的‘志’和‘节’的条律,曾经经历过怎样漫长的残酷煎熬,才换取了在县志上几厘米长的位置。”陈忠实说,“我感到最基本的作为女人本性所受到的摧残,便产生了一个纯粹出于人性本能的抗争者叛逆者的人物”。他随之又想到了民间传播的不少“酸黄菜”故事,以及幼年记忆里一位逃婚女性被刺刷抽击时的惨叫声……田小娥的形象就是这时浮上心头的。

“这个人物的故事尚无影踪,田小娥这个名字也没有设定,但她就在这一瞬跃现在我的心里。我随之想到我在民间听到的不少荡妇的故事和笑话,虽然上不了县志,却以民间传播的形式跟县志上列排的榜样对抗着……这个后来被我取名田小娥的人物,竟然是这样完全始料不及地萌生了。”

写到田小娥之死后,陈忠实的写作进入到“虚实不分”的境界,以往放下笔后,只要到河边或山坡上散步,小说中的人物就淡去,可那段时间,《白鹿原》里的人物盘踞在作者的意识里继续做他们的事说他们的话。

朱先生原型: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濂

陈忠实酝酿了数十年写出的《白鹿原》,是依据上世纪前半叶的陕西白鹿原为背景,反映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所罕见,1997年荣获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曾坦言:小说《白鹿原》里的故事大多是虚构的,只有白鹿书院的山长朱先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是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濂,白鹿书院也是有原型的,其原型就是牛兆濂当时主持的蓝田县的芸阁学舍。

白嘉轩原型:陈忠实的曾祖父

白鹿村的族长白嘉轩无疑是整部小说的灵魂人物。陈忠实在写初稿之前本想列个提纲,但在给白嘉轩写了一页半文字后就感到多此一举。众多人物的族谱关系、生死遭际早在他脑中生根,而当他落笔时,“整个世界删减到只剩下一个白鹿原,横在我眼前,也横在我心中;这个地理概念上的古老的原又具象为一个名为‘白嘉轩’的人。这个人就是这个原,这个原就是这个人”。

陈忠实要表述的是最后一位族长,依他坚守着的《乡约》所构建的心理结构和性格,面临着来自多种势力的挑战,经济实力相当却违背《乡约》精神的鹿子霖,是潜在的对手;依着叛逆天性的黑娃和依着生理本能基本要求的田小娥,是白嘉轩的心理判断绝对不能容忍的;以新的思想自觉反叛的兆鹏和他的女儿白灵,他却徒叹奈何„„他倚重的白孝文的彻底堕落、彻底逸出,对他伤害最重,却撞不乱他的心理秩序”。不过,最终让白嘉轩这个人活起来的还是陈忠实未曾见过的曾祖父。他听一位长辈说起这位老人个子很高,腰杆儿总是挺得又端又直,从村子里走过去时,那些在街巷里、门楼下给孩子喂奶的女人,全都吓得跑回自家或就近躲进村人的院门里去。这样的一组细节,使陈忠实心中尚属平面与模糊的族长影像顿时有了质感和气性,故事由此开始孕育。

张总督原型:山西总督张凤翙

“张总督”是《白鹿原》在记述西安“反正”的故事中曾数十次提到的一个革命军主要领导人物,这个小说中的张总督便是这一历史段上真正的陕西总督张凤翙。

张凤翙,字翔初,祖籍河南,后定居陕西咸宁县。在咸宁成长求学,曾中为秀才。张先后在陕西武备学堂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从日本归国后被派到陕西陆军(新军)混成协(旅)任督练公所委员,不久改任协司令部少校参军兼一标一营管带。辛亥西安起义时,张凤翙被推举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共和告成,先后两次被南京孙中山临时国民政府和北京袁世凯政府委任为“中华民国军政府秦省大都督”,这就是小说中所称的张总督。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取消议会,推行独裁专制。孙中山发动二次反袁革命,张凤翙倒戈,拥袁反孙。1914年,袁世凯命陆建章督陕,免去张凤翙陕西都督之职,入京任将军府将军兼扬威将军,张凤翙从此步入人生转折之路。但作为陕西辛亥革命领袖人物,并在后期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作了许多与革命与人民有益的事,张凤翙仍有其辉煌的一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被选为陕西省首届人民政府副主席。

在《白鹿原》中,张总督这个人物总是和与之相关的方巡抚、朱先生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故小说称方巡抚是张总督的“恩师”。

其实,张凤翙和朱先生(牛兆濂)并非同一年经方巡抚(升允)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张凤翙也没有中举,而是考中秀才以后,由于新政府推行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张凤翙即进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因该校为升允亲手创建,所以张凤翙虽未中举,仍可视为升允的学生。而牛兆濂则是早在升允任陕西巡抚之前就已中举,所以两人一贯以至交故友相称。如果说小说作者在这一点多少有些虚构的话,而前面所述的其它情节则与事实情况基本相合。

白刘瞎子原型:河南悍匪刘镇华

白鹿原电视剧再现了当年西安围城的历史,“二虎守长安”虽然在陈忠实老先生的笔下只有寥寥内容,

但电视剧却用了万人的攻城的宏大场面再现历史。不了解历史的观众都疑问,白鹿原电视剧刘瞎子是谁?

其实刘瞎子指的就得是河南悍匪刘镇华。在北伐时期,他率领镇嵩军十余万人围住了西安城,并定下了断粮断水的恶毒手段。

而西安城守军则是由杨虎城、李虎臣二将率领,所以又称二虎守长安。

在电视剧中,先是小眼镜告诉白灵刘瞎子围城的消息,再在鹿兆鹏口中证实了刘瞎子率领的镇嵩军西安围城。

在炮火的轰击下,西安城伤亡惨重,白灵主动去做了护士抢救伤员,而鹿兆海则参军进了预备部队很快也被安排上了战场。

刘瞎子的军队先是围住了西安城,然后又派兵到原上四处征粮。在史料中记载,刘瞎子命令匪兵放火烧田,将西安城周围10万亩小麦化为灰烬。

西安城被反动北洋军阀十万大军围困8个月,断粮缺食,大小战斗不断,饿死、战死军民数万人。

而守城的两位将军,一位叫杨虎城,另一位叫李虎臣,梁军坚守近一年时间,后来冯玉祥国民军从西面入城解围,现在那里还叫玉祥门。

所以杨虎城与李虎臣坚守西安城事件,也成为白鹿原二虎守长安的由来。刘瞎子的暴行,激起陕西民众极大愤慨。

于右任以在陕国民二三军临时总司令的名义通电全国,怒斥刘瞎子为“残忍暴酷惨无人道之人”。随后,冯玉祥率联军驰救西安。

方升原型:清末陕西巡抚端方与陕甘总督升允的艺术综合体

端方,满洲正白旗人,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光绪二十四年出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巡抚。宣统三年四川新军哗变,端方和其弟端锦被杀。

升允,清蒙古镶蓝旗人,历任陕西布政使、巡抚,陕甘总督等要职。西安辛亥起义爆发后,重新被启用,任陕西巡抚,总理陕西军事。升允率甘军东进,连下十余城,逼近西安。1912年2月,清帝溥仪退位,甘军得知消息,拒不与革命军作战,升允西退。

鹿兆鹏原型:有侯德甫、赵伯平、汪锋等

侯德甫:又名侯启仁,1902年生,蓝田县白鹿原安村乡新华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蓝田地区党的早期领袖、共产主义传布者和蓝田党组织重要创始人之一。

赵伯平:蓝田县白鹿原孟村乡康禾村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先后任中共蓝田中心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巡视员,候补委员

汪锋:又名王钧治,1910年生,蓝田县九间房乡街子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历任西北局统战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民委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等

1998年12月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白灵原型:革命烈士张静雯

张静雯,蓝田县安村乡宋家嘴村人 ,西安地区学生运动中很有威望的领袖人物之一。

“第一个打戴季陶的是个女学生”也在当时被广为传扬。1935年秋,张静雯的据理反驳激怒了左倾路线执行者,他们终于对张静雯下了毒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这位巾帼英雄,党的优秀干部被拉出去活埋了,时年仅24岁!直到1950年2月21日,才在蓝田县城召开追悼大会,为张静雯平反昭雪,追认为革命烈士~!